分卷阅读294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 作者:风雨琉璃
这个一出来……阿玉眼睛眯起来了,他觉得,估计都不用下狠手,只要说锦衣卫要复查,呵呵,那些白吃白喝的,立马就能下去一半。毕竟锦衣卫的名声,那不是几个钱就能让他们鼓起胆子怼上来的,对吧。
至于当地官府支付的那一部分……朝廷支付多少阿玉觉得先不用管,倒是这驿站自营部分的税收该先确定一下。哪些项目该收税,收的又该是多少比例,都是需要探讨的。等着这个定了,在某地试行一段时间,看看这税赋有多少。然后根据这税赋,根据不同地域的繁华程度,人流多少,商定当地衙门和朝廷的各自出资比例。
若是想要卡的再严格些,这驿站官员接待的额度也可以制定个金额范围,官员外出享受驿站的招待,也可以核定一下资格什么的,比如公事外,每年可享受多少额度的免费招待等等。
反正阿玉觉得,现代廉政建设的很多条条款款其实在这个时代的驿站问题上都是可以借鉴的,既然能偷懒,他为啥还要自己费脑子对吧。多整点出来,然后想法子分散了,送到那帮子没了张居正,又没了做政治牺牲品危机的改革派手里,让他们忙乎去。反正最近一年,重新抖起来的这些家伙,最近正因为领头人的地位有点内斗的迹象。与其让他们无谓的消耗,还不如让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斗呢。好歹也算是干实事了对吧。
阿玉觉得,自己办事儿那还是相当的有水准的。于无风处听惊雷,锦衣卫就该这么来!不然真是白瞎了他们这阴险狡诈的名声。
“阿玉,阿玉……好消息,好消息啊,图,图……你找的图,找到了……”
阿玉这里忙乎的正乐呵了,外头那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客气的铁虎又一次开始冲击他家的门房了。这声音喊得,他就是在二进,在睡觉,估计都听的清楚。这人怎么就不知道走慢点,让人通报呢,好歹也是……等等,图?什么图?难道是……海图?
阿玉眼睛一下张的老大,随即猛地跳起来,飞一般的开始往外冲。不自觉地都已经用上了轻功,书房门口的帘子被撞的几乎飞到了天上。哪里还有往日沉稳的模样,惊呆了院子里所有的人,就是刚进来的铁虎,手臂被阿玉拉着,那眼睛也不自觉的跟着那帘子在飞。
“赶紧说,什么图?海图?船图?”
“啊?”
“啊你个头啊!到底啥?眼睛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为什么崇祯裁撤驿站首先要拿陕西来开刀?原来,明代的陕西布政使比今天的陕西省面积要大,其中还包括了今天甘肃和宁夏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陕北和陕南在气候与降水量方面区别很大。北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在明末可能只有56度。陕北榆林地区在现代的年降雨量,也只有350毫米左右。而据《西北灾荒史》记载,明代陕西的旱灾发生率为1.71,大致是3年2旱!
所以,我们大胆推测,在明代某些旱灾严重的年份,陕北的年降雨量可能低于300毫米。而现代沙漠的年降雨量标准是低于250毫米。
由于旱灾和寒冷,陕北属于明朝北方人口最稀少的地区。当时,陕西人口峰值约为615万人,超过7成集中在关中和陕西南部。仅仅西安府就集中了全省民户的60%,而陕北地区只有不到3成。人口密度可能低于每平方公里10人,和今天的青海西藏相似。
此外,由于明朝一直面临北方蒙古人的威胁,陕西长期都是朝廷的边防重地。当地驻扎了重兵,陕西的军户就约有15万户,驻军人数大致在20万左右。明朝中期后,军队逐步转为募兵制。于是所需的军饷对陕西民户造成了更大的负担。
这样一来,陕西的驿站数量占比在全国偏高。大明朝全国有1/10的驿站都分布在陕西。由于地方偏僻,每个驿站之间的距离往往相隔80100里,不少到驿站服务的民夫往往要辗转百里。所以陕西的驿站在那个时代都被称为“苦驿”。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明朝中期后,全国的驿卒由原来的民间临时征派改成了雇佣制。到了明末,陕西全省有约4万名职业驿夫,他们完全靠驿站工资养活。一旦失去工作,没有了土地的他们,除了落草为寇外,就只有死路一条。
1629年,19岁的崇祯皇帝也开始驿政改革。急功近利的他可没有张居正等人的耐心,只希望以一揽子的大刀阔斧,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所以他的手段与张居正有两大区别:
张居正的驿政改革,着眼点是减轻民众的负担,节省了上百万两银子却只是附带的好处。而崇祯身为天子,却只是盯着这驿政改革所得的几十万两白银下手。所以,他默许了官吏们对民间的摊派,不过要求官吏们把这笔资金的一大部分上交用于军费。
崇祯在改革执行上操之过急,缺乏耐心。他“一刀切”的命令裁减全国驿站规模的60%。嘉靖和张居正的改革都是徐徐进行,耗时数年。崇祯的改革却要各地在几个月内强行完成!
629年,崇祯的改革如一阵狂风般刮到陕西。一夜之间,60%的驿卒,也就是超过2万人忽然失业。驿卒,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