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320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 作者:风雨琉璃

    难,或许他该先弄点纸张什么的?

    阿玉的脑子里简直就是在创造头脑风暴,一时间神色有些恍惚了起来,让对面的那个同学有点懵。

    这是啥意思?不过是给出20两银子,不用这么舍不得吧?再怎么不济,好歹他们家也是士族,即使在怎么落魄,20两应该也不至于那么难吧。那这是啥意思?

    好在阿玉回神速度还是可以的,没等对面想到天边去,阿玉就已经将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想头都暂时压了下去,转而遮掩般的说起了别的。

    “你这一说搬家,我猛地想到了一个问题,你说这要是这附近的人都搬走了,那这对面要是真的打来了,那这里……岂不是如入无人之境?”

    好,这问题问的不错,说一句高屋建树也成了,那同学听得是直点头,然后一脸无奈的说到: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难不成死守着这里等着灾祸临头不成?到时候这家业……若是有个万一,真的是愧对祖宗了。再说了,打仗的事儿本就该是那些将领们该想的,再不济也该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人们该考虑的,他们没能守住了那边防,如何能要求我们。对于咱们来说,能保住自己,就已经该庆幸了。”

    这话说的也没错,只是……这些有地方去的士族们跑了,有能力组织起私兵的大家族也走了,甚至是有些本事的,能治理地方的,能建立商业循环的全跑了,留下的老百姓又该怎么办?从这个角度来说,世家其实是最自私的一群人了。他们考虑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利益。

    当然,如今的阿玉,也是这样群体中的一员,甚至还不如他们,因为他就是想跑都没地方去。所以什么话都没的说了。只能跟着点头说道: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这话果然不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天下才能真的太平。”

    “还能是什么时候,天下一统的时候呗,哪朝哪代不是如此?只是不知这三国鼎立能延续到什么时候罢了,春秋战国可是延续了几百年。所以啊,秦大郎,保存实力,继续坚持吧。”

    听听,连着这个时代的人都不能确认这乱劲会持续多久,可见这三国鼎立的僵持有多深入人心。当然,这也和春秋战国这例子太炫目有关。阿玉心下忍不住寻思,这或许这也是这些世家们纷纷逃跑的缘故之一吧。毕竟没有人愿意承受无穷无尽的折腾。

    第159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12

    无论阿玉这会儿再怎么感慨万千, 采买这个事儿还是要放在首位的,特别是在能用半价进行抄底大采购的时候,那是分分钟都不能浪费好吗。错过了这一次, 谁知道后头还能指望谁?

    20两银子的购买力确实也相当不错。虽然, 银子这东西, 在这个时候, 并不算是官方承认的货币。从秦朝开始,货币一般只有两种,一个是五铢钱,喏,就是咱们平时说的铜钱,因为是以民间流通为主, 故称“下币”。而另一个就是金子, 前文有说过的金饼, 或者又可以叫马蹄金,麟趾金等, 以皇家赏赐为主, 称为“上币”。

    那么问题来了,有上有下这中间可怎么办?都用五铢钱?那数量上去了怎么办?总不能车载斗量的到处跑吧, 如今可是乱世,真这样这不是勤等着别人来打劫嘛。金子又数量有限, 还有贵族陪葬在那里连着消耗了几百年。一般人真心不怎么好兑换。于是喽,民间自发的,就开发出了银子这个价值上正好可以折中的, 又流通方便,利于携带,不易损坏的金属货币。

    虽说因为各地物价,丁口等不同,所以兑换价格总有起落,换一次基本要亏一次,可好歹藏起来容易,更符合财不露白的要求。故而,到了如今这三国时期,银子,已经在民间成了常见的货币种类。更因为战乱频繁的缘故,银子和铜钱的兑换价更是直接炒到了最高,折算起来……基本是一两银子=220钱上下,一两金子=940钱(国家牌位:万钱=金一斤,即一两金=625钱)。或许有人觉得这金银和铜钱的兑换似乎和后世差距有些大?兑换比例有点吓人?这个是时代问题,是金银纯度问题,咱们就没法子细究了对吧。或许你能这么算五铢钱=五枚铜板?呵呵,入乡随俗吧!

    反正就现在,阿玉手里的20两银子,就目前盐800钱一石(=汉代120斤=现代60斤)的物价来算,也就能买5.5石,即现代330斤盐。

    若是按照这老同学半卖半送的来,那么怎么也会有10石,也就是现代600斤。嚓,他要这么多盐干啥?又不想当什么盐贩子?难不成还能把自己也搞成腌肉?

    所以在充分的了解了同学家库存的情况之后,阿玉十分利索的将这钱换成了10石粟米(小米,原价1两一石,如今1两二石,只花了5两银子,划算啊!),10石黍米(黄米,同样5两银子),一石的盐(用了2两银子),5匹麻布(3两银子)。

    20两银子到了这里还剩下五两,阿玉一不做二不休,毫不客气的用二两银子包圆了同学家带不走的旧衣裳总计不下15套。从布衣到锦衣,从麻鞋到步履,搞得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