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2
大量的钱财撒出去,说没有效果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朝中一些重臣说白了都是贪官污吏。特别是听说涉及到姜松,更是让以礼部尚书杨玄感为首的文职官员心动。对于杨玄感等重臣来说,只要是涉及到姜松的都会反对,谁让姜松和杨玄感一系官员矛盾太深,根本不会顾及是否伤害到帝国的利益。
在杨玄感等人的周旋下,郎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朝觐了皇帝。郎玛把来意说明后,朝中部分重臣纷纷表态,希望二国讲和,这符合二国间的利益之类的屁话。特别是一些酸儒更是引经据典,什么姜松是穷兵黩武、好战必败等等。
皇帝杨广没有啃声,一直高高在宝座上聆听,不发表任何意见,让朝中重臣也拿不准备皇帝是什么态度、想法。当然,姜松一系的官员则是坚决反对讲和,一切以帝国利益为主。
现在的姜松已经早不是刚刚入朝为官时的小吏,也形成了一定的气候,魏征、杜淹等人都达到上朝的级别。姜松一系的势力虽然弱小,无法跟朝中一些重臣、古老家族的势力相比,却也发展迅速,毕竟姜松是皇帝的新宠,是朝中新贵,深得皇帝重用。
姜松每个月都会给皇帝上奏折,从未断过。不仅及时向皇帝报告战况进展,还把缴获物资等详细的帐目上报。当然,同样会对一些观点进行上奏。另外还利用收服的皇帝的密探传递一些对姜松有利的消息。
正是这样,上次光化公证到洛阳后,第一时间就弹劾姜松,说姜松手下士兵是土匪,那里是隋朝的仁义之师,姜松放纵手下士兵肆意掠夺财富等,皇帝则微微一笑,不以理会,还让光化公主好好休息,这些事不用瞎操心。
皇帝心里明白,姜松不放纵手下士兵掠夺财富,姜松手下大军那里来的军费。姜松的大军是以战养战,朝廷基本没有给予什么支持,最多就是在粮食、物资等方面在价格上适当的优惠,钱都是姜松大军支付。
姜松一直认为,皇帝杨广不是昏君,智商是箐高的,最多算是暴君。皇帝杨广执政期间所干的那些事,对于后世中原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朝中重臣不停的弹劾姜松,让同意吐蕃讲和,皇帝根本不会轻易表态,这些事姜松早向皇帝上过奏折,清楚姜松的目的。
皇帝重用姜松,给姜松手中拥有极大的权利,表面看不妥当。其实不是那样的,皇帝心里明白,姜松属于草根重臣,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后台,在朝中的影响力不大,就算是目前姜松集团的势力也很弱小,皇帝没有必要担心姜松权利过大。
再说了,自从重用姜松以来,姜松为皇帝确实是在办实事。海关总署、域外总督署、远洋贸易每年都为皇帝赚来大把的钱财,仅仅这三个部分,皇帝每年就有五百万贯以上的进帐。这可是纯收益,没有其他支出,而隋朝每年的税收总额也不过二千万贯左右,那还是毛收入,各项费用支出外,真正的纯收入不会有五十万贯。面对这样的成绩,只要不是白痴皇帝都不会轻易收拾姜松,都会好好的重用姜松。
姜松率兵马出征以来,为皇帝送来了四十多万的劳动力,这可是免费的强劳动力。皇帝不用再支付工钱,每名只需要一次性支付十多二十贯钱就行,就能免费使用。这数十万强劳动力为皇帝修建大运河、战道等基础工程有了保障。
这些事宜都是姜松在操作,都不用皇帝掏什么钱财。说白了,对于皇帝来说,姜松就是招财童子,只会带来好处。加上姜松基本不反对皇帝的意见,更不会挑皇帝的刺,只要是皇帝说的都兢兢业业的执行,甚至还喜欢拍皇帝的马屁。
第455章 准备决战
朝堂上,大臣们七嘴八舌上奏一翻,以礼部尚书杨玄感为首的是同意和吐蕃讲和,姜松一系的坚决反对,还有一部分则是以帝国利益为重,建议询问前线带兵作战的姜松,毕竟整个情况只有姜松最清楚。
“好了,诸位爱卿,这事就让姜松处理,本来域外诸国的事就是由姜松负责,情况也是姜松最清楚,咱们就别瞎掺和。”
皇帝定子调子,朝中大臣就算有意见,有想法,心里不满,却也不好再继续反驳、纠缠。特别是那些收到礼物的官员,心里本来就有鬼,在这样的情况下傻子才会为吐蕃使臣力争。
鄯善城中姜松不知道洛阳发生的情况,和扎西谈崩后,立刻下达征伐命令,按原计划由李靖、姜松二人各率四个突骑师团向吐蕃境内挺进。
其实,前段时间姜松、李派派出的几路大军对敦煌、鄯善同边的收复接管,那些地盘都属于吐蕃的地盘,就算是西海一带同样是吐蕃的管辖范围。原吐谷浑的地盘,有很大一部分是隶属吐蕃,并非中原地盘。现在再向吐蕃境内挺进,是要对囊日论赞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向吐蕃境内纵深前进。
一气之下离开姜松大帐的扎西,返回住处后气愤难平,不过次日调整好心态,心平气和的,正准备前往姜松大帐求见,继续商谈二国间的和平事宜。但是让扎西没有想到的是。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