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74

      拍了一下桌子,“以后,便是不用这么多的繁文缛节,只做商户押镖的模样便可。” 自然,在外头行事,若老是谦称敬称的,很容易便会透露身份。

    于是,太子与太子妃一行人,便装作从北方到南方做生意的商户,一路南下。原本的太子仪仗,是按内陆的线路行进的,而现在,太子却是打算一路沿着沿海的城镇南下。

    如此这般,队伍又行进了十多天,太子一行人离那京城已是越来越远,也是越来越靠近南边了。

    “老爷,这已是咱们碰到的第三个哼着那个的人了。”何玉柱穿着厚厚的衣服,他在脸上贴了假的胡子,还特意压低了声音,倒是有模有样的。

    绾绾和胤礽同坐一个轿子,胤礽听到何玉柱的禀告,他的脸又是严肃起来了。

    “还是那个调子,还是那种话吗?” 胤礽问。

    “是,奴才,不,是小的听了,都是差不多。”何玉柱小心地回答道。他之前便被太子殿下吩咐,到车队的外头看看周围的村庄有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这不,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大清的海事也是很严格的,并不允许平民百姓居住得过于靠海。但除了这个,或许是因为大海的开放和包容性,这儿的民俗,相比于内陆而言,却是更加的繁多和包容,有些外来的文化也不奇怪。

    虽然如此,但进了这南方的地方,在短短一日内,便碰到三个哼着扶桑歌谣的人,这频率,也是高得有些不同寻常。而且那些人哼着扶桑的歌谣,脸上并无任何不甘或者是愤恨,全然是一种高高兴兴,甚至是有些兴奋之意,这便很是奇异了。

    “下车,今日便在这里休憩。”太子殿下吩咐道。这实在是太过于诡异,胤礽是非要把这事查清楚才好的。不是说倭寇横行么,怎么这沿海的平民百姓,非但没有对倭寇痛恨至深,却是如此高高兴兴地哼着倭寇的歌谣?

    第41章

    经过十几日的行程, 此时太子一行人已是到达了大江附近。越往南,这天气便是越暖和, 大家便都换上了轻薄的春装。

    其实清朝一开始并不禁海,后来出现了反清抗清势力在沿海的行动,清廷这才实行海禁。然而,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 二十二年收回台湾,清廷便开了海禁,于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 主管对外贸易事务。不仅如此,此次开海的范围更大,也更为开放,不但开放东西两洋,而且还开放了一向严禁的赴日贸易。如此便也带起了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

    大江江阔水深,连通大清广阔的内陆和一望无际的大洋,它是南方的交通枢纽,更有‘黄金道’美名。清廷的开海, 便是源源不断地从海外吸引财富。流水带来的肥沃耕地,更是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繁荣。江南是富庶的,江南的老百姓也是富庶的,那一排一排的青瓦房, 那平整的道路,那欢声笑语,都在告示着这片土地的繁华。而这还只是在近海的郊外。

    太子携着太子妃, 皇四子并一众大臣,一路南下,一入这大江的边界,却是多次听到了那诡异的歌谣。显然,这歌谣唱的竟然是那扶桑的语言。

    胤礽黑着脸,他把彭定求叫过来了。“定求可知这歌谣唱的是什么?” 胤礽问道。

    彭定求急急忙忙地赶过来,他之前也是有过注意,只是听了一下,并不十分清楚。“启禀爷,我听着这似乎是扶桑那边的猿乐之能,即猿乐。这歌唱的是祭祀之礼,是赞美天皇大德的。只是,”他有些迟疑,“这歌谣听着熟悉,却是有些不甚对劲…”彭定求摇了摇头。他是一个对待学问很认真的人,但一直苦思冥想,他还是想不出其中的怪异之处。

    “爷,不若问问那个唱歌谣的人,或可得知一二。”绾绾在旁边提议道。

    胤礽沉思了一下,于是众人便下车了。此时正是正午,正好下车用膳。

    胤礽他们停下的地方是一个村庄的村口,于是大伙儿便在旁边的空地开始扎营。崔侍卫长自告奋勇,进了那个村庄,寻找哼唱歌谣之人。

    原以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哼唱异语歌谣之人,会是件花费时间的事情。谁知,一进入那个村庄,崔元宁便发现,几乎整个村庄的人,都在唱着那支歌谣。与其说他们是在自在地哼唱歌谣,不如说他们是在‘练习’这歌谣。

    有些人聚在一起,由着一个带头之人,唱一句便教一句。有的则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同唱。还有的是一个人,在边做农活边哼唱。

    崔元宁心中的疑惑更是大了。最终,他还是决定上前询问。

    此时的崔元宁经过变装,早已没有了‘皇宫侍卫长’的英俊潇洒,他把头发胡乱缠起,再把脸抹黑,戴上一副络腮胡子,加上他那个彪悍的身材,可不就是一个常年走南闯北的商户么。

    “大爷,这大伙儿唱的是什么歌呀,怎的这么好听?”崔侍卫长操着一口模糊不清的口音说道。

    他最先‘下手’的是一个在屋檐下编制渔网的大爷。大爷看上去已经五六十岁,却还是在精神奕奕地边干活边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