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382

      一场,不准备回厂里干活了,因此,基层人手是足够的,只需要公司调派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过去。

    许昕华倒没打算从总部派太多人去,老家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打拼,因为那是他们的家乡,可欣荣的员工不是,他们在羊城有高工资,有体面的工作,为了某个项目下乡支援可以,让他们待一年两年都行,但最后还得把人调回来,不然他们也不会干。

    于是,许昕华只从各部门选了一两个精英,组成了这一支精干的团队,只要农场干得好,很快就会成立农产品公司,去的人少一点,总经理和各部门高层都留给他们瓜分,就地升职,他们也都乐意。

    下乡的这支团队由许云云打头,是她自己申请的。

    原本按照许昕华的计划,她去港岛只带上琳达,华东分公司会交给许云云和肖副总一块负责,相当于帮她铺好了路,再过个几年,许云云也彻底历练出来,能独立管理一家分公司了。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许云云主动请缨,连许昕华都没有半分犹豫,于公于私,她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开农场,最正干活的还是许昕华老家的村民,穷乡僻壤之地,原本就比外面更加团结,许昕华这几年还带了个头,带着村里发家致富,还出钱修学校铺路修祠堂,现在还要给村里投资,带着他们一起赚大钱当老板,许昕华的这种种“榜样”行为,带着村民的更加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

    只是万事都有两面性,团结的另一面就是排外,村里拥戴许昕华,连带着也尊敬老许家的人,如果这回,农场的主要负责人身上没打上许昕华的标签,就怕村里不服气,说不定还会想帮她打抱不平,最后影响的还是农场发展。

    让许云云过去掌舵,就不会有这种担忧了,村里认可她的身份,许云云自身也有能力,当然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只是对许云云本人来说,一个分公司副总的职位已经跑不掉了,她根本不必像其他同事一样,争取这个难得的升职机会,她来主动请缨,可以说是“牺牲”自己了。

    许昕华不得不找许云云谈过一次,了解她自己的想法和家里的意思后,才终于放心了,许云云想得很清楚,除了为公司考虑,她自己也想帮她父亲,而且许林要来深市干活,他媳妇脾气大,也说好了要一起去,还要把儿子也带过去。到时家里就剩下许二叔两口子,许云云不放心,想趁这个机会回家陪着他们。

    许云云心甘情愿,家里人也支持,许昕华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立刻下了调令,至于她空出来的华东分公司那个位置,就让资历最深的林秀玉顶上了。

    公司投资给农场的两百万,只占51%的控股权,剩下的就是村民参股,许昕华个人投了十万,还帮许大哥和许二哥凑了五万,本来想帮许父许母也参股,没想到两口子财大气粗,完全用不着她。

    有许昕华带头,村里也纷纷参与进来。他们村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风气好,有些年轻人每个月工资几百上千,最后留不住一百块,但他们村,因为孙爱国和许顺这些“前辈”开了好头,攒钱学了车,才从普通工人变成了总部运输部的司机,孙爱国升了副经理,许顺也当上了主管,没文化的大老粗也开始坐上办公室,每个月工资还是他们的好几倍——这条“康庄大道”,让大家看到了另一条出路,当然就算他们没看到,家里也会耳提面命,工资大半都让家里攒起来了,打算以后学点手艺做点生意之类的。

    所以到投资农场的时候,村里展现了财力,这家投五千,那家投一万,最后竟然也凑出了一百万,农场风风火火的拉开序幕了。

    许昕华在办公室接到许云云的电话,也笑开了花,几年没回老家,没想到他们那儿也多了这么多“万元户”,许昕华毫不要脸的认为她占了一半功劳,看来她上辈子选错了工作,要是去政府部门干扶贫工作,说不定比在报社更得心应手。

    说到报社,辛欣抱着这期的样刊上来汇报工作了。

    没错,杂志社也在总部大楼工作,总部办公室多,除了公司旗下的产业也在这里办公,他们还另外创收了,有几家公司不但租了他们的办公区,还租了宿舍,同时也跟食堂签了协议,总之一条龙服务。

    托他们的福,园区原本“无偿服务”公交车也开始收费了,当然欣荣的员工凭公交票免费,杂志社和基金会的同事也有补贴,收的就是外来公司的车钱,虽然不多,但正好也够油费钱。

    而且现在搬进来的才四家公司,总共两百多号人,办公大楼至少还能容纳一两万人,等以后人一多,说不定公交车和食堂也能额外创收了。

    公司一点都不担心这么大的办公区租不出去,高新区这几年已经繁荣起来了,政府大楼,公园广场,大型超市,高档小区,商业街以及医院和学校,该有的设施全都有,加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工厂往这边搬,人气是眼看着一天比一天旺。

    人都往这边跑了,还担心房子租不出去吗?欣荣工业园中的设施,原本是为了改善员工生活水平,留住更多的人才,现在用来招揽公司一样是优势,幼儿园对那些小公司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