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宋第5部分阅读
,要想攻克,决非仓促之间可下的。且金军如在城破时将粮草付之一炬,我军岂不扑空如若我军粮草充足,又无后顾之忧,尚可一试,但眼下却是担搁不起了。”
岳云这时脑中也在急转,心想后世时无论遇上大多的灾害,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岳家军中缺粮,为何不向几支友军或者邻近州府求援呢
岳云于是忍不住提议道:“父帅,我军如今虽然缺粮,但张俊、吴璘、韩世忠等诸位将军的粮食却未必也如我军这样短缺,且他们现在已经撤退回各自防区了,粮食需求亦无那么紧迫。何不派人向他们求助借粮呢”
岳云此话一出口,倒是让众人眼前一亮,不过旋即又都眼神黯淡了下来,纷纷苦笑着摇了摇头。
张宪这时向岳云瞥了一眼,为他耐心解释道:“应祥,粮草乃是各路大军最看重的东西,其他几路将军就算有所剩余,也必将其留存以待备用。元帅和他们互不统属,除了韩将军和元帅交情较深外,其他诸将皆和元帅关系一般,甚至如张俊之流还多有矛盾。他们怎肯将粮草援助我军呢”
岳云这时才意识到借粮之事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容易,在这个时代粮草可是紧缺物资,就象前世的黄金储备一样,谁肯将这硬通货随便借人
不过他倒是由此触动了灵感。借粮之事虽十有八九不会成功,但却可以用来大作文章。
于是,岳云眼珠一转,神色恭敬地说道:“父帅,孩儿倒是觉得,可以派人去向几路友军借粮。目的不在于能否借到粮食,而是在于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岳家军正为筹集救助百姓的粮草而四处奔波。”
众将听后都是一愣,心想既然知道借粮之事十有八九干不成,还何必派人去借呢既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得罪人,而且让天下人知道又有什么作用难道别人就会自发地把粮食送来
不过李若虚却是立刻反应过来了。他一下子明白了岳云这个提议中包含的政治意义。
他用赞许的眼神打量了一下岳云,心想大公子生了这一场病后,虽然有点失忆,但脑筋却是灵活多了。
李若虚微笑着轻摇折扇,对岳飞说道:“元帅,大公子此计甚妙。您想想,如果天下人都知道我们在为救助中原百姓安全南返而四处筹措粮草。那朝廷面对王童他们那个上访请愿的代表团,想必也会慎重几分。元帅您这样一位武将都知道爱护百姓,为百姓筹粮。相较之下,朝廷的那班文臣总不致于在此情形下,对百姓置若罔闻吧那可会被天下人唾骂,失去民心的”
宋朝最好的一点就是评议风气十分开放,任谁都能评议朝政甚至官员。而且还不会因此获罪。比起明清时代的蚊子狱我是故意打错的,不然就是,宋朝的读书人可算是最幸福的时候。
在大宋,读书人均信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儒学理论。认为天下乃是应由皇帝和士大夫共同治理。
因此宋朝的君权相对于其他各朝来说,算是比较弱势的,这也是为何宋朝的皇帝很多都没干到逝世就退位成为太上皇的原因。尤其是南宋前三位皇帝,竟然都提前退了位,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大奇闻了。
宋高宗赵构就是在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南侵时退位让给了养子赵眘,也就是后来为岳飞平反的宋孝宗。
不过他也没干完,于1190年退位让给了自己儿子赵惇,也就是后世称为的宋光宗。
接着宋光宗也觉得这皇帝当起不好玩,于1194年退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扩,也就是后世的宋宁宗。
这些皇帝倒不是不贪恋权力,而是当南宋的皇帝不可能象其他朝代的皇帝那样大权在握,随心所欲。想杀谁就杀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受到的制约很多。
岳飞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自幼就饱读各种诗书和兵书,可谓文武全才。要不然也不能做出满江红那种流传千古的诗句了。对于当世之风气自然也很清楚,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便也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想不到云儿竟然先想透了这一层,倒是有长进多了。”
他这时望向岳云的眼神更充满了慈爱之情。
岳云和岳飞目光接触,感受到他目光中传来的关切孺爱之情,心中也油然生起一股感动。
之前他虽然也和岳飞接触过两次,但更多的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历史上的大英雄,而非自己的父亲,而在刚才,他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岳飞对自己的爱意。他开始慢慢接受这个父亲了。
他心中也更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改变历史上岳飞风波亭遇害的悲剧,让这位民族英雄能够继续在抗金战场上发挥他的作用。
这时,岳飞方缓缓收回了目光,恢复了那个雷厉风行的大帅形象,他起身道:“张宪听令”
“末将在”张宪连忙从椅子上站立起来,躬身行礼。
“你带五百兵丁前往大散关,向吴璘将军借粮,必要时甚至可去一趟成都,向川陕宣抚使杨世将大人说明来由。”岳飞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
张宪哪能领会不到,这是让他把这件事在四川境内好好宣扬一番呢。
“张宪定当将此事通晓四川的父老乡亲”张宪一脸欣喜地接收了命令。
“王贵听令”岳飞随即发布第二道命令。
“末将在”一名四十余岁的白脸武将连忙出列躬身。
“你率五百兵丁前往濠州,向张俊将军借粮”岳飞吩咐道。
“末将遵命”王贵答道,他却是一脸平静,脸上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
“张显听令”岳飞再度下达第三道命令。
“末将在”一名三十八九岁,满脸络腮胡子的武将也出列,微微一躬身道。
“你率五百兵丁前往寿春,向刘琦将军借粮。”岳飞说道。
“末将遵命”张显郑重其事地接下了命令,方才坐下。
就在这时,岳飞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目光向岳云瞥来,微微一笑,说道:“岳云听令”
岳云却有些慌乱了,他实在没想到岳飞会叫自己,按理说应该是派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将军或者谋士去借粮更适合一些。
不过听到了岳飞叫自己,却也不能不出列,岳云也只好走到营帐中间,躬身行礼道:“孩儿在”
“云儿,你也率五百士兵,前往楚州找你韩世忠伯父借粮吧不知道你现在可有记忆当年你还常与其子韩彦直切蹉武艺。大宋诸将中,就数他与为父交情最为深厚,应该是唯一可能借给我们粮食的人了”岳飞一脸深有感触的表情说道。
岳云这时心中方为之一松,作为粗通宋史的人,他自然知道岳飞和韩世忠的友情极深,数年前张俊企图吞并韩世忠的部队,亦是岳飞派人及时通知韩世忠,才让张俊的阴谋未能得逞,这也是导致张俊和岳飞关系很僵的原因之一。
在历史上,岳飞含冤被杀之后,满朝文武皆不敢言,只有韩世忠一人敢冒着被牵连的危险去质问秦桧。足见他对岳飞的深厚感情。岳飞叫自己去找韩世忠借粮,也是明显有照顾自己的意味。
“孩儿遵命力争能从韩伯父那里借到粮食”岳云行了一礼,然后接过了令牌,他可不敢把话说太满了,万一韩世忠不借呢。
“嗯,你把背嵬军的事情和雷儿交接一下吧,可以带关铃和牛通与你一同前往楚州”岳飞叮嘱道。
第十三章 文人与商人
岳云依言回到营中,将虎符交给了岳雷,不过手中的事务倒根本没有什么需要交接的。
在他生病的这几天里,大部分背嵬军中的杂事其实都是岳雷在处理。岳云在前世只是一都市小白领,哪懂这些军中之事。遇到有部下来禀报事情,都全推给了岳雷,就算有时遇上一些重大之事,岳雷不敢自己擅自作主,跑来问他,他都是一句话:“二弟,你看着办吧。”整个一甩手掌柜模样。
岳云将工作交接之后,又通知了关铃和牛通两员小将,叫两人挑选五百名最精锐的背嵬军骑兵明天随同前行,虽然这一路上大都是宋军的防区,但小心驰得万年船,他自然得把最精锐的兵士调来和自己同行,以防万一。
关铃和牛通两人这几日一直呆在营中,既无仗可打,又不能出去,还时常被岳雷分派去安抚百姓,早就闷得慌了,一听能跟岳云去楚州一趟,自然大为高兴。得到命令后就连忙下去挑选士兵了。
安排好这些事后,岳云便又开始练习枪法,练了半天之后,全身只觉疲惫不堪,便回到自己营帐,准备舒舒服服地睡个午觉。
不料他一掀开营帐门帘,却见王童正端坐在营帐内。
“咦文青,你来了”岳云见王童在自己营帐中倒也没有奇怪,因为他已经有了自己给的通行令牌,可以自由进出自己的大营。而且算算时间,他也该把人手召集得差不多了,应是上路的时候了。
“大公子现在遇上麻烦了”王童一脸焦躁不安的表情,见到岳云就连忙迎上来拜倒行礼。
“别别文青,咱俩之间不用那些繁文缛节。”
岳云心中顿时凉了半截,连忙上前扶起他问道:“究竟遇上了何事让你如此惊慌”
“唉,还是那批文人不爽商人与其同行,他们认为商人在此次请愿行动中,只需出资即可,去临安见圣上,应只由他们文人前去不过,那些商贾却想趁此机会到临安活动一下,说不定能结识几位朝中大臣,对他们以后做生意必大有好处,所以怎肯放弃这等良机呢现在两帮人还在我私塾中争吵不休呢。”
王童长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我劝了半天也劝不动,所以就赶紧趁他们吵得厉害之时,从后门偷偷跑了出来找您。此事恐怕只有大公子您才能压服他们了”
岳云心中咯吱了一下,没想到这个时代,文人对商人的偏见竟然达到了这种程度,连同行都不肯。想后世,不要说文人了,就是地方官员对着那些大企业家,都是客客气气的,生怕从自己辖区跑了,害得税又少收了。连富士康那种血汗工厂,也是好多地方的领导想方设法给优惠政策,外加减锐送地皮,绞尽脑汁要引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来。这和现在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
王童作为一名文人,能够接受和商人一起同行请愿,看来在这时代已算是个另类了,不过他当时对此安排毫无异议的态度却误导了自己,以为南宋的文人对商人虽然有所不屑,却也不至于过分歧视,他就没把这当回事。但现在看来,自己还真高估了这世代文人的气量呢。
事不宜迟,岳云当即便赶紧带上两名亲兵,和王童一道骑马,穿过了难民营般的朱仙镇内,到了镇中心的私塾。
而一走进私塾的大门,岳云便听见院内众人嘈杂熙攘的争论声。
岳云向院内张望,只见在左侧约有五六十人,全是身着儒生服饰,头戴书生巾的读书人,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六十多岁的都有,站在前面的数人正在和人争论,而在后面的人则不时发出阵阵冷笑,显然对他们的对手极其不屑。
而在私塾院内右侧,则是一大群身着绸衣锦袍的商人,体型相对那些读书人来说明显大了一圈,他们大多是中年人,脸上的表情均十分愤概,站在前面的几人亦面红脖子粗地和前排的文人争论着。
从场面上看,双方显然已动了真怒。离动手打架也只差一步了。
文人中领头的是一个头发已有些斑白的老学究,花甲年纪,身材修长,穿着一件青色长衫,头发挽在头顶,插着一支普通的木簪,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但皮肤还是比较白皙,留着一绺长须。
他涨红着一张脸大声对那些商人说道:“君子之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舍利取义,乃是君子之道之根本,尔等乃是逐利之商人,有何德何能与我等忧国忧民之文士,同赴临安向官家请愿”
站在他对面的是商人中的领头人物,是一名五十来岁的中年商人,五短身材,白面短须,身着一领青底竹花纹的丝绸锦袍,七彩夹丝腰带上挂着一块碧绿晶莹的玉佩,头戴一顶红玉冠,略有些焦黄的脸上却嵌着一双精光四射的小眼睛,显是一个精明人物。不过他听到这等无礼言语,却也气得耳根都涨红了。
他厉声反驳道:“你们这些酸儒,满口仁义道德,干的却是过河拆桥之事。此次请愿,如若不是我们商人出资,你们有盘缠去临安吗现在钱也拿了,行程也安排好了,却又想抛下我等。哪有如此便宜之事”
那中年商人话音一落,另外几名文人就立刻反唇相讥,挖苦讽刺了一番。言语甚是刻薄。而这中年商人明显也在商人中威望极高,当即也有几名商人冲了过去,他们讲道理不行,但体型却比文人壮实得多,当即便和那几名文人抓扯了起来。双方一派剑拔弩张的样子。
岳云知道,这时代的文人大多自鸣清高,对于经营谋利之商贾之流很瞧不起。他们根本不愿意和商人多来往,更不用说和这些商人一起去向皇帝请愿了。而如果任由他们闹下去,自己策划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就根本无法达成了。
于是他定了定神,当下便故意大声笑着说道:“这里还真热闹啊”
他的嗓门也不小,在院子内争执不休的众人听闻之后均转过头来,见是一名年约二十余岁的少年正笑盈盈地站在门口,笑容如春风一般和煦。
只见他皮肤白皙,眉清目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闪烁着凌厉的精光,相貌俊美异常。穿着一件亮麒麟明光铠甲,披着一袭漂亮的银白色丝绸披风,头戴一顶紫金头盔,手中还拿着一柄闪着精光的亮银长枪。
站在这里的人大多都不识得岳云,但都感受到这英俊少年的身上散发的凌厉气势,知道他绝非常人。
而那名老学究却见多识广,见他这身打扮,知其必是岳家军中的将领,而且地位还不低,至少也是个统领级别的军官。
他正欲上前询问,却不料岳云将亮银长枪交给身边亲兵拿着后,反而向他先行了一礼,然后举止得体地问道:“不知老先生尊姓大名,因何事在此争执”
那老学究见岳云礼数周全,心中顿时大有好感,连忙回了一礼,但依旧余怒未消地说道:“老夫乃是陈留的张择端,得蒙王贤侄邀请,准备赴临安为中原百姓请愿,却不料这些商贾居然也要随我等前往,实在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王童这时在旁边低声对岳云说道:“这张老先生在宣和年间曾中过进士,做过徽宗朝的翰林,还擅长丹青,曾经作过一幅画,叫做清明上河图,听说先帝也很喜欢的。他在河南一带颇有声望。这次赴临安请愿之事,他也是极力支持的,不过,他却非常反对商人与之同行。”
“什么清明上河图”岳云心中大惊失色,他自然听说过清明上河图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却没想到这画的作者居然就在自己眼前。
自己今天一下子就遇上了一个历史上的名人,真是让他心情有些激动。
而且看样子这张择端的影响力还不小,自己的计划想要顺利施行,就更容易了一些。
岳云亦猜出问题的关键便在这张择端身上了,只要将他说服,则余下的文人就不成多大问题了。
他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便上前一步,也拱手行了一礼,微笑着说道:“末将乃是行营后护军中背嵬军统制岳云,今日得知诸位先生将往临安向朝廷请愿。岳云特代表家父岳飞及岳家军前来祝贺,愿诸位先生此行一帆风顺,让朝廷深悉民间疾苦,采取良策慰抚民众。”
张择端和周围的众文人、商人听闻之下,皆齐齐躬身行礼,一脸恭敬地齐声说道:“草民不知岳公子前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岳云微微一笑道:“在下来得本就比较匆忙,事先也未通知,各位何罪之有倒是末将方才在院门口站了片刻,听诸位争论商人是否有资格代表民众前往临安请愿之事,岳云不才,却也有些自己的看法。”
张择端和众文人虽然对岳云十分尊敬,但那是建立在他是岳飞的大儿子,且作战勇猛,连败金军的战功份上。在他们眼中,岳云顶多只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少年武将而已。
而这时却听岳云称,对商人是否有资格参加请愿一事还有一些看法,都是一愣,心道一个少年将官对这种政事还能有什么高见不成
张择端也是一脸疑惑的表情,但却仍然依足礼数躬身道:“岳公子,张某愿闻其详”
第十四章 论商
感谢列兵蓝颜投的评价票
岳云这时上前走了几步,他凝视着张择端这位让他敬仰的历史名人,压抑下内心的激动后,微笑着说道:“张老先生以为,读书人之所以要读书,为的是什么”
张择端有些微微惊奇,他很诧异岳云为什么要问这话,但还是回答道:“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等读书人的心愿,当然是学得一身本领,报效朝廷,匡护社稷、为民谋福我等此次赴临安请愿,就是为中原百姓谋福之行。”
岳云见已经把他的话引上钩了,便立刻顺藤摸瓜地问道:“那依张老先生之见,百姓要怎么生活才算幸福呢”
“当然是穿有所衣、住有所处、少有所抚、老有所终、高朋满屋、儿孙同堂,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如此无忧无虑,则为幸福”张择端倒是想也没想,一口气便说了出来。
岳云暗叹这中过进士的翰林学士的大画家确不简单,一口气便说了这么多成语出来,如果不是自己早已想好说词,只怕还真不容易说服他呢。
他翘起大拇指称赞道:“张老先生所言极是,岳云也深为赞同。只不过,如何才能让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张老先生可有什么好方法吗”
“这个……”张择端一下子就语塞了,让他讲那些诗书中的大道理,他自然说起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真要他拿出具体办法,就一窍不通了。
岳云见状,心中却是一阵大定,看来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差不多都是如张择端这样的,好空谈,却做不了什么实事,难怪后世有“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谚语呢。
岳云缓慢上前了一步,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依岳云看来,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当从仁道着手。于朝廷而言,当行仁政,奖生产、轻赋税;而对于我们武将而言,当是练精兵、御外敌,保得国民平安。而对于文人而言,则是倡礼义、播仁教,让百姓受到儒学教化”
岳云的这一番话,听得一众文人,包括张择端在内都连连点头。
“不过,刚才那些事却其实都是表面上的,真正实质的事情却还未涉及到”岳云这时话锋一转:“民以食为天,百姓最关心的无非是吃得饱、穿得暧,住得舒适。可这一切,却又和商人密不可分了。”
岳云这一番话,却让几名文人皱起了眉头,就连王童都有些疑惑。一名中年文士便问道:“岳大公子,百姓要吃得饱,自然就需要多种粮食,这可是农民之事啊,而穿衣服,则需要裁缝做,盖房子,则是泥瓦匠的功劳。这和商人有何干呢”
岳云却是不愠不火,微笑道:“如果农民要想粮食收成好,就必然需要耕牛、农具、肥料;而裁缝要做出饱暧的衣服,则需要绵纱、蚕丝、剪刀、尺子、针线。盖房子,则需要木料、河沙、砖石、瓦片……上述这些物品,可是农民、裁缝、泥瓦匠就能全部自行生产还得商人中转运输才行啊”
张择端一听,当即便反驳道:“老夫自知,商人对于物资的中转运输,自是有一定贡献,但他们经商之道却是贱买贵卖,从中谋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虽不敢说商人之中全是逐利小人,但每逢灾荒年间,便有不少商人囤积居奇,为赚取钱财不惜贮藏粮食,任由饥民饿死,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商贾进行打击限制,不任由他们发展。商人如不限制,必乱社稷”
岳云毫不动气,微笑着继续问道:“既是如此,那为何限制商人的秦、汉、隋、唐等朝代皆因内乱灭亡,而鼓励经商的我朝却从无内乱,且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是历朝最高呢”
岳云这一番话,却让张择端一下子语塞了,他也是饱读史书之人,自然知道之前历朝历代大多皆因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百姓造反而灭亡。独有大宋一朝,百姓虽不敢说人人丰衣足食,却也比起前朝好太多了。可要把这归结到是朝廷对经商比较鼓励,少有限制上,他却感觉难以接收。
而那名和张择端争辨的中年商人却立刻深有感触地说道:“我等商人虽然没有直接从事生产,但将岳云公子说的那些物品,从盈余的地方运输到短缺的地方,途中劳累奔波,所受的盘剥、苛税自不用说,还时常被贼人抢劫……我等所受的委屈和辛劳绝不亚于那些农户和工匠们”
岳云冲那商人点了点头,又趁热打铁地说道:“什么是仁者能够给百姓带来幸福,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这就是仁者我知道,很多文人都瞧不起商人,认为商人逐利。但利和义一样,义有大义和小义之分,利亦有大利和小利之分,小利是无良商人赚取钱财的蝇头小利,大利则是为天下苍生谋取利益。我岳家军为什么要北伐就是为了解救被金贼蹂躏的百姓,保护他们的利益。朝廷现在为什么要鼓励海外贸易就是因为海外贸易可以为朝廷带来大量税收,而这笔钱可以用在修建水利、道路,安置流民上、这样才能让大宋的百姓生活得更好。”
顿了一下后,他又接着说道:“朝廷此举,虽然也是逐利,但他逐的乃是大利是利国利民的大利。我不否认有些不良j商,囤积居奇,祸害百姓。但各行各业皆有良民好人,亦有小人败类。女真人南侵十余年来,我朝文人武将中不少败类投敌卖国。所以商人中有不良j商亦不足为奇。但是,岳云以为,只要是正正派派合法经商的商人,都是当之无愧的仁者,他们所行之事,乃是为了天下百姓所行的仁者之道,无论是我们武将还是文人,都不应该对他们加以任何歧视”
岳云这番话抛了出来,给众人的震撼实在太大了,不要说文人们个个目瞪口呆,就连那些商人也从未想到过自己经商居然也是在为百姓谋福利,是仁者之为。不过他这番道理却是完全按照儒学的理论推断下来的。从逻辑上说,一点没错。有些文人呆了半晌后,开始在回味,是不是自己儒学研究得不透,还没有岳云这员武将理解深刻。
这时,这些商人想起自己经商数十年受的憋屈,却个个都感觉有些心酸不已,尤其是在这种乱世经商,冒的风险可不仅是层层盘剥,甚至要丢掉性命的危险。想到难受之处,有几名商人甚至失声痛哭了起来。
那名和张择端争辨的中年商人走到岳云面前,跪下拜伏道:“岳大公子的高论,让小人实在佩服不已,也让我等商人实在惭愧,今后岳大公子但有所命,只要祝确能办到的,决不推诿”
岳云听闻之后连忙拜谢,不过随即却是一惊:“你叫祝确”
那名商人听后一愣,忙答道:“小人的名字的确叫祝确,现正在作铁器生意。怎么岳公子听说过我”
岳云心中这时却是惊骇不已:祝确那不是南宋时的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的外祖父吗听说他原籍河南,后来转到徽州经商,是南宋中期著名的富商,号称祝半城。
如果不是自己正好看过关于朱熹的介绍,恐怕就把这样一位牛人错过了。结识这样一位大商人,或者是说将来会发达的大商人,对自己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祝兄,你是不是有个外孙叫朱熹”岳云急不可耐地问道。
“这……在下确有一外孙叫朱熹,现在才十岁。呵呵,他在建州可是闻名的神童啊,三岁就能背诵论语、诗经,有过目不忘之能,没想到岳公子也听说过。”祝确眼中顿时露出惊喜之意。
哦看来这朱熹小时候就比较出名了不愧是影响那么大的理学大师。虽然他的理学观念不一定要采用,但这家伙貌似搞教育宣传还有些天赋,不然他那套程朱理学观点也不会广为流传了。
岳云这时方笑着说道:“呵呵,以后有空倒是想见见令外孙。刚才祝兄对岳云如此看重,实在让岳云汗颜啊那在下就先谢过祝兄了以后说不定还真有事要靠您呢……”
祝确忙躬身道:“不敢大公子如有需求,祝确定当竭尽全力,为公子效劳”
这时,张择端已和那些文人商量妥当,待岳云和祝确话一说完,便上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后,说道:“岳公子高才,实在敬佩不已。老夫虽然不才,但是一直却不敢忘记仁、义、礼、爱,平生除了读书和作画外,一直心怀民众,希望我大宋的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生活美满。老夫原本在靖康年间就可以随军南撤的,但老夫却想留下来以孔孟之道教化那些女真蛮子,却不料这些异族之人对我之言毫不理会,仍然烧杀抢掠、荼毒百姓、无恶不作。此次听到岳公子高论,对大宋又重拾信心。此次临安之行,老夫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百姓厚望”
岳云原本就有些奇怪,这张择端在徽宗年间就当了翰林学士的人,怎么会没随赵构到临安去。原来感情还想教化女真人,这可真是天真之极。女真人没一刀杀了他,已经算是他的福气了。
不过岳云既然要拜托别人为自己卖命做事,自然要把戏演足,当即便躬身行礼道:“先生大义实在让岳云敬佩不已,岳云代中原的百姓谢过先生了”
张择端如何敢受岳云大礼,连称不敢。
岳云和那帮文人、商人客气了一番后,方把王童拉到一边问道:“文青,明日我就要远行了,现在可还有否难处我们一同想法解决便是。”
王童这时已对岳云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想到自己主公是一员武将,居然还能将自己都束手无策的张择端说服。他当即便点头道:“承蒙公子化解文人与商人之间矛盾,现已无事。按公子先前要求,属下选取的这些文人,大多是擅长作画之人,象张老先生更是在先帝时期任职于翰林图画院。先帝亦对他之图画赞叹不已”
岳云听后,也是微微一笑,自己这次来,不但见到了一个历史上的牛人,还打听到了另一个牛人的下落,也算是小有收获了。他于是将计划再与王童核对了一番,确认没有什么漏洞之后,才返回了军营。
唉,总算把这事搞定了,但愿这王童此去一路顺利,不要再出什么茬子才好。明天就要出发去楚州了,自己穿越过来这么多天了,还是第一次离开朱仙镇,总算可以出来散散心了。
岳云一边想着,一边爬上了床,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十五章 巧遇虞允文
朱仙镇以东的官道上,正疾驰着大队身着黑盔黑甲的骑兵,他们的装备都一模一样,手中提着亮闪闪的骑枪,背上背了一把长弓和一个箭袋,从整齐的马蹄声和骑士们冷峻沉静的外表,有经验的斥候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队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
岳云骑在马背上,正抖着缰绳疾驰行进,在他身边一左一右两员小将,正是关铃和牛通。
他心中不禁一阵感叹:实在没想到宋军中骑兵竟会如此之少,整个背嵬军八千人,居然骑兵才三千人,连一半都没有,而且据岳雷说背嵬军的骑兵比例在岳家军中还算是最高的了,象胜捷军、踏白军、选锋军等部队骑兵就更少了。
所以骑兵在岳家军中都当宝贝一样供着,轻易不得动用。如若不是自己去的楚州是几路借粮队伍中最远的一个地方,且又要急着赶时间,只怕岳飞还未必会同意自己全带骑兵上路呢。
岳云算是明白为什么以往宋军在野外对上金军,总是一触即溃了。
金军大部分都是骑兵,宋军则基本上是步兵,在野外骑兵打步兵,基本上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先不说骑兵在两军突遇时的冲击力和反应力远超步兵,就是堂堂正正的正面交锋时,骑兵也总可以依仗速度,从步兵的侧面或者背后发起进攻,让步兵首尾不能兼顾。
退一万步说,就算步兵的指挥将领很懂兵法,而这些步兵也勇猛善战,在战斗中占据了上风。可骑兵见势不妙就可以立马撤退,步兵想追也追不上,而步兵落败,则基本上是全军覆没的局面,两条腿哪跑得过四条腿啊所以宋军和金军交战,总是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这与缺乏骑兵有很大的关系。
“哎,除非是火器造出来了,否则想以步兵去击败骑兵,难啊”岳云不禁心中感概道。
在路上疾奔了三天后,岳云只觉屁股在马背上颠簸得有些疼了,而且腹中也有些饥肠辘辘了。
“关铃,以我军这样的速度,大概多久能到楚州呢”岳云在马背上问道。
“大公子,楚州离朱仙镇大约一千多里,原本步行至少也要半月以上,不过我们却全是骑兵,估计六天时间就能赶到了。现在咱们一路风餐露宿,也走了大半路程了”关铃微微一蹙首说道。
“哦,那差不多一天咱们就能走两百里了。”岳云盘算着骑兵的行军速度。
“是啊,现在我们差不多已经离开朱仙镇六百多里了。应该是在宿州附近了。我记得前方十余里处有一个村子,好象叫做王家村,大公子,我们不如到那里休息一阵吧”关铃说道。
“行正好已近中午了,大伙儿就在那里歇息一下,把午饭吃了再行上路吧”岳云吩咐道。
这王家村是一个十分破落的小村子,全村的房屋大多在战火中损毁,到处是断垣残壁,只有约二十余幢房屋保存还略为完好。
众军士走入村子,原本还在路上的村民全都吓得躲入了自己房中,有几个七八岁的孩童浑不知觉,还在原地玩耍。
岳云此刻下了马,摆出一副和善的笑容,正想打个招呼,却立刻窜出几名身着棉布素衣的老妇人,拉着自家孩子就象避瘟神一样躲进了自家院中,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
他不禁愕然,岳家军在朱仙镇时,深得百姓拥护,咋到了这里就成这样了呢
牛通见状忍不住大骂道:“你们也不看看仔细,俺们可是岳家军不是金兵躲什么躲都给我出来”
牛通这一通猛吼,才有几个胆大点的村民打开了门,探出头来张望了半天。然后才惊喜地说道:“真的是岳家军啊不是金兵,也不是张瘟神的部队大伙儿可以出来了”
这时,那些百姓们才总算战战兢兢地打开门,走了出来。只不过这些百姓全都岁数偏大,岳云一眼望去,最年轻的起码也有五十来岁了。
牛通方扯着嗓子说道:“俺们急着赶路,诸位大叔大婶可有凉水取些来给我们解渴。我们自带了干粮的,吃的就不用劳烦乡亲们了”
那些百姓听后,很是配合,立刻就有人到村中的水井之中,打了几桶水供岳云一行人饮用。
此时,一个身着蓝色补丁衣衫的老者连忙向牛通躬身道歉道:“请岳家军的英雄们恕罪老朽是本村村长,见你们全是骑兵,还以为是金兵,所以就叫村民们全躲了起来,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牛通倒是大大咧咧地说道:“老头儿,没事不过你们也太小心了现在金兵早就躲得远远的了,有咱们岳家军在,他们哪敢还到这一带来”
那村长听后却是感叹道:“你们现在没撤还好,可一旦撤走,我们这些百姓可就又遭了殃。去年说两国议和,我们这里重归大宋,大伙儿都在高兴呢,以后可以回归大宋,过上平安的日子了。结果没过半年,金军又卷土重来,硬要我们补交之前的的赋税,不交的人家立刻就被罚作官奴,押往辽东一带……唉,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
这村长的一番话,让岳云等人也不禁感概万分。两国交战,最苦的就是百姓,尤其是中原和江淮一带的百姓,处于宋金之间的拉锯地带,不但生命朝不保夕,而且由于处于夹缝之中,两边的官府都不怎么待见,生活自是苦不堪言。
关铃这时忍不住问道:“老丈,我看近日不少百姓都南渡淮河回大宋了,你们怎么还留在此处呢”
那村长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