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段阅读_第 1504 章

      广开言路,提拔谏官参政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一个壮举,仅以纳谏而言,华夏诸多君王几乎没有多少位能比李世民的,他的听谏纳谏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
    之后的李治xing格温顺,诸事效仿乃父,也将纳谏制度承传了下来。
    直到武后朝,独断专行的武则天,自然改了此风,谏官制度开始名存实亡。
    接下来的唐中宗、唐睿宗,一个昏聩一个中材,皆没有重新开启谏官制度。
    直到李隆基即位之后,提拔姚崇为相。
    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其中就有广开言路这一条,李隆基也重新开启谏官制度。
    李隆基与李世民一样,对于谏官是无条件的容忍,哪怕是谏官提的不对,也不予追究。
    但比起李世民,李隆基终究要逊色一二。
    面对谏官的提议,李世民能做到很理xing的判断分析,谏官要说的对,则听,说的不对,不责怪,也不听取。
    而李隆基却不一样,他是随着xing子来。觉得你的话中肯,他就听,你的不好听,或者他心情不好,就不听了。
    今日朝堂上个别谏官的话,让他极不舒服。
    身为皇帝,李隆基对于军功有着无止境的追求,称之为酷爱都不为过。
    一直未有尝试失败滋味的他,突然如打脸一般,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让他极为恼火,直接将章仇兼琼贬为平民,南征的诸将也逐一受到贬罚。
    在这盛怒当头,在朝堂上又为谏官指责,得知唐王朝的威信威望严重受损。
    那种挫败感,令李隆基颇有恼羞成怒的感觉,甚至动了不该动的想法。
    “该死的田舍汉,又不是朕干的蠢事,焉能怪到朕的头上?朕也是为了朝廷的颜面才将此事瞒下,跟朕扯来扯去,满口的大道理,真当朕没有读过书嘛?”
    “天地君亲师!君臣若父子,有这么跟父亲说话的!”
    想了一想,李隆基突然“呸”的一下,“朕才没有年纪如此大的儿子。”
    这发泄了一通,李隆基气消了不少。
    在一旁充耳不闻的高力士也于恰当时间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息怒,别为了个别迂腐的文人,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太不值得了。”
    李隆基现在很注重养生,颔首道:“说的在理,为了几个愚夫,不值得。”
    顿了一顿,他又低叹了口气,说道:“早知那章仇兼琼这般无能,当初就应该听静远的,也不至于有此大败。此次南征,唯有鲜于仲通、王克昭二人的战绩颇为出色,其他人简直就是蠢猪。”
    这说道裴旻,李隆基精神突然一震,问道:“静远何时入京?满朝文武各执一词,没有一个说话中肯的。这外事,还得与静远商议。”
    经过此次南征大败,李隆基突然意识到在军事上,还是裴旻的意见中肯管用。
    高力士对于这类琐碎事务可谓了如指掌,毫不犹豫的说道:“就在今日,到底何时来,老奴不清楚。”
    李隆基道:“这样,你安排人去宫外等候,待静远到来,直接将他请入宫。朕这几日气得都没睡好觉,有些乏了,去小歇会儿,待静远来时,再叫醒朕。”
    高力士躬身作揖,道:“就由老奴亲自去迎接吧。”
    “也好!”李隆基也未拒绝,直接去里屋了。
    高力士在宫外等着。
    而今的高力士身价百倍,作为李隆基最信任的亲信,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得罪于他,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子,也一样对之恭恭敬敬的尊称“阿翁”,至于低一级的驸马一众,直接称他为“高爷”。
    如今高力士亲自在宫外等候,过往的官员莫不觉得讶异,上前问好之余,又满心迟疑,心想着究竟是何人,能够得高力士这样的人物在宫外等候?
    难道是宁王李宪?
    似乎除了宁王,没有别的人了。
    但宁王身份特殊,他本人也注重韬光养晦,不召见绝不入宫。
    不至于让高力士在宫外相迎。
    直到大半个时辰以后,裴旻的出现,才解了此惑。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裴国公进京了……
    消息传开,立竿见影,长安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