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45

      梦回大唐 作者:澪露
    少要是几个月。
    春节期间在唐朝要过了十五后才上朝的,这期间有很的空闲,李治与李恪自然不会放过相处的时日,也带着李忠与李象出去游玩了番,快乐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如指间沙,你越是想抓住就流走的越快。
    十指相扣,踏着青石板路走在繁盛的街道上,满目的花灯照亮墨色的长夜,感觉着从手心传来的温度李治抑制不住上扬的唇角,也许他与李恪的关系辈子也无法示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的幸福又何须与别人分享,只要还能牵着彼此的手,他就愿意直走到生命的尽头。
    “九弟有喜欢的花灯吗?”李恪问。
    李治摇摇头,这里的花灯虽没有现代那么绚丽彩,却全部都是手工的作品,古色古香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如果要是能拿盏灯到现在也肯定是价值连城,可是如果自己个大男人在这里拿着是不是很别扭“三哥,你说我们现在是不是在约会?今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约会?约见会面吗?李恪觉得这个词很好,也很喜欢李治说的那句诗,看着街上形形□□的男男女女,嘴角噙上笑意“在这里元夜这天确实是约会的日子,就连宫女在今日都可以出来赏灯,我们自然也是约会了”
    李治轻声笑着,很是愉悦,“我以前总觉得约会就是看看电影,吃吃饭,后来才知道那是电视上才有的东西,平常人的约会也就是在起走走逛逛,并不定说要去哪里,只要能在起就好,平淡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珍贵的”
    李恪执起李治的手,眼中的笑意毫不遮掩,虽然这样的举动在人群中显得很突兀,却鲜少有人会去在意偶有人看了样又很快忘却,而李恪本人也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九弟,你是在说现在的我们这样吗?”
    “是啊”李治握紧他的手,眼中的笑意加的愉悦,“那边有猜灯谜的,我们去看看吧”
    猜灯谜年年都有,李恪并无少兴趣,不过李治有兴趣他自然也就相陪,但是他显然高估了李治的文学水平,刻钟下来李治没有答对过个灯谜,看着李治那愤愤不平的摸样,李恪只好送上答案。
    其实这也不能怪李治,虽然他是文科生,可是在古代文学上的造诣也是很有限的,与自小就收到文学气息熏陶的古人根本没有办法比,而且他的思维方式与那些灯谜相差甚远能打出来才怪,如果是说脑筋急转弯说不定他还能答出几题来。
    放弃是李治不愿做的,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才是他的性格,看着李治与灯谜较上劲,李恪无奈的摇头,才发现他也有这么孩子气的面,可爱至极,“九弟,你这样漫无目的的猜是没有用的,猜灯谜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有的是拆字,有的是拆字在合在起,还有的是增减谜面……”
    李恪边说边举例子给他听,李治听是听懂了,然而具体应用却非朝夕可以做到的,在李恪的提醒帮助下中雨猜对了几个灯谜,却还是很不满意,决定发愤图强回去研究灯谜“下年再来我定要扬眉吐气”
    看着李治的摸样李恪不禁笑出,给他打气“我相信九弟定能做到的,回去后我帮你找些这样的书,灯谜其实并不难,九弟你只是不习惯它的方式,”
    李治很同意李恪的话,“就是,如果是脑筋急转弯的话我定能猜出很”
    “何为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就是”李治斟酌着说法,最后所幸举例说明“盆里有六只馒头,六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六只,但盆里还留着只,为什么?”
    李恪想了会摇了摇头,“为什么?”
    “因为最后个小朋友把盆子起拿走了”李治说出答案,心中因为没有猜中灯谜的郁闷减少了许,聪明如李恪都回答不出这么简单的题目,看吧他就是说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不样,所以自己才会猜不出灯谜,
    这样的答案很好笑却也说得通,李恪少明白了脑筋急转弯是什么了,“九弟再说题”
    “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做;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起做。这是做什么?”等了会看李恪摇头李治回答“做梦”
    只是李治并没有能得意久,几道题后李恪逐渐找到了窍门,开始给出正确的答案,李治觉得李恪很打击他的自信,这样的人存在就是要让其他人自卑的,“三哥,不玩了,和你在起答题让人太没有成就感了”
    “那你还想去哪?如果累了我们回宫吧?”揉揉他的头,李恪宠溺道,他很喜欢李治在自己面前展示别人见不到的面,只属于自己的面。
    “在逛逛吧,明天就要上朝了,三哥你肯定又要忙了”也就没有少时间来陪自己了,自从与李世民坦诚后,李世民就很少把政事交给他做,现在他好像是最清闲的人了。
    李治现在的心思全部表现在脸上,李恪又岂有不知他想法的意思,暗自叹息,年前到现在积压下来的政事肯定要让他们忙上段时间,少了相处的时间,又想到快要分离,所有的愉悦顷刻间都被离愁冲淡了。
    ☆、第三十二张:樽前莫把归期问
    第三十二张:樽前莫把归期问
    贞观十九年,庚戌,上自将诸军发洛阳,以特进萧瑀为洛阳宫留守。乙卯,诏:“朕发定州后,宜令吴王李恪监国。”
    李世民的诏令时间引起了几乎全部大臣的争议,就连房玄龄等人都非常诧异,令吴王李恪监国,太子随同出征,在怎么着都是说不通的,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很人打算谏言,可是当看到本应该最先开口的长孙无忌都保持缄默后,纷纷闭上了口,拥护太子的长孙无忌都没有担心,有哪里轮得上他们。
    至此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李世民东征的步伐。
    没有缠绵的十里长亭送别,没有悱恻的直上干云霄的哭声,在盛世的大唐有的是‘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之气,有的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戎马之情。
    出征的那天天气格外的好,微风和煦,好像夜之间冬天被春日驱赶加快了脚步,变得春意浓浓。
    三军将士集结,纵使是无声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澎湃之意,壮烈、肃穆。
    点将台上李世民举起手中的酒杯,虽已年过半百声音依旧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三军将士听令,今日随我征战辽东,克复高丽,以振我大唐雄风,不胜不归”酒尽,杯碎。
    “振我雄风,不胜不归”整齐划的声音响彻云霄。
    李治此刻的心情可以用热血沸腾来形容,整个人像是被点燃了,随着李世民走下点将台,在看到台下的李恪时,刚刚积聚的热情如同被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