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2

      部位的细颈瓶给扔了,免得萧燕绥再不小心被碎瓷片伤到手。
    “别别别,”萧燕绥赶紧伸手拦了,“我特意让人准备的!”
    阿秀也低声解释了一句道:“三郎放心,那瓶口已经用砂石打磨过了,并不锋利。”
    萧恒这才作罢,只是仍自问道:“这是要做什么?”
    “好玩的东西,”萧燕绥笃定道,她自己手上带着伤动作不方便,说话间干脆就让阿秀和另外两个婢子一起去帮忙组装。
    萧恒看了一会儿,还是不明所以,笑着摇了摇头,只当她是小孩子心性,突然想出来了什么新玩具罢了,心里也没多想。
    偏偏萧燕绥沉浸在实验里的时候,却是全神贯注,萧恒想要和她打个招呼,都发现自家妹妹反应比平时慢半拍,不禁哑然失笑,走过去特意轻轻的拍了拍她的头,这才转身离开。
    “把茶壶放在砂锅里面,砂锅下面点火,水浴加热——而且不能让砂锅里的水沸腾起来。”萧燕绥一道又一道的命令条理清晰,却依然把第一次碰见这种东西的阿秀和另外两个仆从指挥得满头大汗团团转。
    “茶壶里面放烧酒,不用倒满,先放半壶就可以了!阿秀你去厨房或者什么地方,找一张软点的皮子来,不要带毛绒绒的,然后把皮子剪开,用这个包裹住茶壶口和细颈瓶,绑得严实一点,尽量别透气。”萧燕绥坐在矮凳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阿秀几人的动作,随时提醒道。
    ——因为手边上根本没有玻璃管和胶皮管,也只能先把茶壶口当成玻璃管,把皮子当成胶皮管凑合一下了。
    “细颈瓶瓶口的另一边插到酒壶里面,也用皮子裹起来,尽量密封状态。”萧燕绥喃喃念叨着,虽然材料简陋,但是,这么一架起来的话,唐朝山寨版的蒸馏设备看上去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萧燕绥心情愉快的自己琢磨着,然后走到门口,示意院子里的一个婢女道:“去取些冰块来,稍微弄碎一点。”
    回来之后,萧燕绥才继续笑道:“等下把布兜放在冷凝管——不是,我是说细颈瓶的周围,把细颈瓶的脖子那里围上,等会儿冰块来了,直接在布兜里加冰就行了!”
    “差不多就这样了,现在,把砂锅煮上!”萧燕绥愉快的最后道。
    第12章
    随着阿秀将砂锅下面的火点燃,萧燕绥的眼睛也变得越发亮了起来。
    酒精的化学成分其实就是乙醇,沸点一般在78.4摄氏度,而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蒸馏的基本原理,无非就是利用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尽量将温度控制在78.4摄氏度附近,造成大量乙醇先挥发成气体,然后在冷凝管处遇冷液化,重新凝结成液体滴落在收集瓶中。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依然还是会有部分水蒸气跟着蒸馏出来,但是,酒精浓度依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萧燕绥手边现在没有温度计,自然也就没办法确保蒸馏液一直处在78.4摄氏度附近,不过,好在她有以往在实验室里的经验,只要确保最后每秒收集一到两滴酒精,蒸馏液的温度就应该是不会偏差太大。
    更何况,温度稍微低了一点也没事,顶多是蒸馏的速度慢一点,她现在别的什么实验器材都没有,也就是时间最为充裕了。
    ——说起来,其实温度计的原理也挺简单的,只要有一根极细的玻璃管,然后在里面装上大约三分之一的有色煤油,接着将玻璃管密封。把玻璃管放在沸水中,标记煤油所在的刻度为100摄氏度,再把玻璃管放在冰水混合物里,标记煤油所在的刻度为0摄氏度,0和100之间的刻度均匀分割就可以了。
    只不过,温度计的制作难度在于,唐朝时期的玻璃制品,其实是琉璃,和后世光亮透明的玻璃,从成分到工艺,都存在较大差异。即使萧燕绥自己的妆奁里都有好几件珍贵的琉璃饰品,但是,想要再去弄个极其细的玻璃管本身,却十分的不容易了。
    很快收回自己发散开来的思绪,萧燕绥开口提醒道:“阿秀,你们注意着些,千万别让砂锅里的水烧开了。”
    萧燕绥坐在矮凳上,包成白馒头的双手乖巧的放在膝盖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整个山寨版的酒精蒸馏装置,神色间极其认真和专注。
    “是,婢子记下了。”阿秀和另外两个人都点点头。
    整个蒸馏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颇为单调的等待过程,除去最开始的准备阶段外,后面就只是长时间的维持水温、然后收集冷凝管处滴落的液体罢了。只不过,对于真心喜欢各种实验的萧燕绥来说,这种等待的过程,充满了她所热衷的技术和科学的魅力,简单却绝不枯燥。
    唯一的一点小问题,大概就是,用烧酒蒸馏出来的产物,其实依然会是酒,而非酒精这件事了。
    不过萧燕绥本身就只是为了准备一些酒精用来伤口消毒,而非是要求十分精细的实验所需,这点小瑕疵,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大概得有一个时辰之后,茶壶里的烧酒已经只剩下小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