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盛大的烟花之中。
“真漂亮。”李倓微微露出了一个笑容来。
“是啊!”李文宁的唇角也带着喜意,然后才转过头来笑着看向李倓,关切道:“刚刚怎么这么久才过来?”
李倓也并不隐瞒,却也并非一言一句的详细解释,只是笑着简单道:“碰巧遇见了妥——徐国公府上的萧六娘,便先将她送到了她的兄长处,然后才绕路过来的。”
“是了,今日上元灯市,大家都出来玩了。”李文宁笑着说道。
倒是李俶,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才转过身来笑着玩笑了一句道:“萧家那位小娘子,倒是每次都容易遇到些小意外。”
“今天人太多了呀!”李文宁倒是不以为然。
李倓也只是笑着“嗯”了一声,便不再说其他。
·
上元佳节的热闹灯市过去之后,长安城中便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转眼间,便已经出了正月。
朝中的大臣们早就已经各自开始忙活手中的工作,就连平素不管事的萧嵩,因为吐蕃使者即将到达长安的事情,都每日下了朝会之后,依然被玄宗留在了宫中。
终于,又过去了五日之后,这天清早的朝会上,吐蕃使者出现在了朝会之上,拜见过玄宗之后,便正式报丧,告诉了玄宗金城公主已经病逝的消息。
因为金城公主去世时间尚且不久,那位吐蕃使者自然也不会做出一边报丧一边求亲的事情,萧嵩见玄宗神色不对,念及唐朝与吐蕃之间这些年的战事,想起曾经战场上的白骨累累,心中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悲伤怅惋之情……
随后,那个吐蕃使者自然便被妥善安排了住处。他倒是也不慌张,毕竟,这个吐蕃使者此次远道而来,除了报丧之外,本就还有一个要再请唐朝降公主与吐蕃联姻的请求,如此也是意料中事,自然也就安安稳稳的住了下来。
虽然早有预料,可是,如今金城公主病逝一事已然成真,玄宗依然深叹了口气,并为金城公主举哀,辍朝三日。
只不过,这三日中,萧嵩却依然每日都忙着前往兴庆宫中,拿着最近的边关军报,同玄宗探讨唐与吐蕃边境一事。
太子李亨虽然已经入主东宫数年,可是,对于军政大权,却是从未掌握,再有李林甫等人的竭力攻讦,太子的政治环境始终堪忧,以至于,金城公主病逝一事,他还是等到吐蕃使者抵达长安城后,方才得知。
东宫之中,李俶在太子李亨的书房之中,又悉心的安抚了一阵心情越发焦虑不安的父亲之后,方才从书房出来,回到了自己的院子,进了屋,抬眼便看见,李倓和李文宁两人正坐在一起,慢慢悠悠的下着棋。
李文宁抬头,很快便放下了手中的棋子,并不在意只下了一半的棋盘,问道:“阿耶刚刚突然叫你过去,可是出了何事?”
“……”李倓虽然并未开口,却也抬起头来,睁大眼睛专注的看着李俶,只不过,手里一枚光滑莹润的黑色棋子,却被他无意识的轻轻握在了掌中。
面对自己的弟弟妹妹,李俶面上习惯性的微笑也稍稍松了松,屏退身边的所有宫女之后,方才压低声音,轻声告诉他们两个道:“金城公主病逝,吐蕃使者前来报丧,圣人为其辍朝三日。”
“啪啦”几下棋子碰撞发出的清脆声响,李文宁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了棋盘,撞歪了一小片棋子。
金城公主乃是宗室女,却从小以养女身份,被唐中宗李显收养在宫中,后来,远嫁之前,则被封为公主,其生父乃是邠王李守礼。
对于金城公主,李俶、李倓和李文宁三人,其实都不熟悉。毕竟,即便是三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李俶,也是在金城公主已经远嫁吐蕃数年之后,方才出生。对于他们而言,金城公主就只是远嫁和亲的一个符号,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和她在吐蕃意味着什么罢了。
便是如今,金城公主病逝,长安城中,真正的只是顾念着她的人,想来也数不出几个。
所有人在意的,依然只是金城公主病逝之后,会对大唐和吐蕃的边境局势产生的影响罢了……
半晌,李文宁声音很轻的说道:“那位吐蕃使者此次前来,除了告丧以外,想来,也有继续求取公主的意思吧!”
李俶微微点了点头。
顿了顿,李文宁的脸色有些发白,喃喃道:“也不知道这次,又会是谁……”
念及此处,李文宁几乎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
李倓的声音也很轻,明明是少年稚气,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笃定,“阿姐,没事的,你别多想。”
李倓很清楚,如今,他们的父亲李亨乃是东宫太子,待到将来,太子即位,李文宁便是公主了。
和亲公主这一身份,多为李姓宗室女,却鲜少会有真正的皇室公主。便是当年吐蕃与唐朝战事越发扩大的情况下,吐蕃松赞亲自求娶太平公主,依然还是被寻了理由搪塞过去。
换言之,和亲一事,自然也要考虑到太子李亨的身份,只要他们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