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2
不住好奇探头往里面看了看, 然后才扭头一溜烟的追着已经出了院子的萧嵩和萧燕绥去了。
送祖父一起回去的路上,萧燕绥还简单说了下自己接下来的打算。
反正老宅里这个翻建的院子基本上就是任凭萧燕绥折腾了,而且,老宅的面积大得很,就这一个院子里面, 也没必要全都弄成差不多的院子,所以, 萧燕绥打算直接在这个院子里再搞个玻璃暖房出来, 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那种,毕竟,家里名贵的花草一直都有,萧燕绥对这方面的收藏品鉴兴趣不大, 可是,萧嵩却是个中好手。
而且, 因为新翻建的这个房子里本身是连着地暖的, 目前看来,效果也还不错,那些工匠已经有了经验, 直接就在旁边再搭建一个暖房,相对来说,工作量不是很大,只不过,为了视觉效果和尽量充足的阳光,暖房的搭建中,要把建筑材料大面积的替换成透明的玻璃,如此一来,再考虑到暖房结构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支撑性,以及栽种那些花花草草时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对地面附近的建筑结构造成的一些影响,暖房所采用的玻璃建材的质量,还需要特别的考量。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萧燕绥想要建个暖房,纯粹是一方面自己手痒想折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让祖父萧嵩更好的赏花赏草,顺带的,若是她想培育点什么作物的话,暖房里也比较好种不是……
而且,这个暖房的设计要求和后世的基本要求还是不一样的,暖房的面积没那么大,栽种面积也肯定会酌量减少,再加上总有婢女仆从的日常照顾,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结构强度、结构的刚度以及耐久性等问题,反而变得不是那么困难了。
毕竟,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凭借着有钱任性,在小范围内,是可以有效的解决很多问题的。
萧燕绥和祖父萧嵩说着自己接下来关于暖房这类玻璃温室的打算的时候,脑海中突然灵机一动,又想到了另一个在冬季尤为行之有效的东西蔬菜大棚。
南兰陵郡的山海镇上,大片的土地都是属于的萧家村的,而在萧家村里,基本上也都是独属于兰陵萧氏的土地。
此前,开元年间,唐朝国力可谓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顶端,一场盛世所奠定的根基,也促使唐朝的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唐朝建国初期所确立的均田制,在经过百年的时光后,本就会渐渐遭到破坏,然而,封建经济的发展越是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状态越是活跃,原本闭塞的自然状态的土地私有小农经济就遭到破坏的速度就越是迅疾,土地所具有的私有化和商品化属性越发突出,就必然导致了土地兼并的行驶也随之变得日趋严重起来。
最初,封建王朝将土地按照人口数量分给农民耕种并归其所有,然而,小农分到手中的土地是允许买卖的,随着世事变迁,这些土地再次渐渐落入各级贵族、官僚和地主阶层的手中。
像是萧嵩这样自己出生顶级门阀世家,然后还顶着徐国公名号的人物,本身名下就有大量继承自家中长辈、以及自己又被圣人封赏的永业田,这种即便所有者死后也不会被收归国有的土地,历经兰陵萧氏累世积累,如今的规模之庞大自是非同一般。
然而,这种小的事情,甚至根本不用萧嵩自己亲自过问,府里的管家在打理主人家的田地的时候,可能为了土地连成一片方便,只是向主家提了一句,然后就顺手又买了一大片田地归拢进去……
到了如今的唐朝天宝年间,大地主阶级手中的土地私有制迅速膨胀,几乎已经完全打破了均田制的原有格局。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只是发生在兰陵萧氏一家。
便是略过这些势力庞大的门阀世家不提,还有边关重镇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其实也是同样的情形,甚至于,在自己的藩镇范围内,节度使本就可以全权调度,其权利之大,宛若国中之国。
在节度使镇守的藩镇之中,因为和吐蕃、突厥等敌对势力比邻,为了自保而养兵,又为了维持各种用度要自己谋划,以至于,土地兼并的情况之严重,反而更胜各个地方的门阀世家……
这个时候,对当时政治历史社会的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高中政治会考的理论水平的萧燕绥,只是知道家中资财丰厚,祖父萧嵩致仕回家后,在老家每日沉迷下棋钓鱼、养花种菜,生活十分富足,她跟着回来了,老家这里的外面,更是有很多田地可随意供给她折腾。
至于当土地兼并的情况发展到大部分都落入当时的大地主阶级手中后可能引发的问题,萧燕绥或许上辈子曾经在历史书上看到过严重的后果,可是,不把这种过于书面化的文字摆在她的面前,以她如今的政治历史敏锐度,却很难自己去意识到这些。
唐朝的盛世繁华之下,寻常百姓如今看似平静的生活,其实已经岌岌可危,甚至到了一种危如累卵的地步,流民和逃户的数量逐渐扩大,花团锦簇下的重重历史危机,如今,其实已经只是在等待一个引爆的火星罢了……
历史中的安史之乱,其实也不过是到了唐朝中期时,经年累积的社会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