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笑了,连连道谢。
最终,他们选择了王奶奶,以及另外一个40来岁的大婶。
两人的工作时间是中午11点到1点半,下午5点到晚上10点,每天只工作7个半小时,工资是10块/天,只需工作学校开学的几个月,假期期间不上班、也不发工钱,但前提是他们至少要干满2年才能离开。
工资不错,工作时间也不长,王奶奶和大婶欣然同意了。
但得知要签2年的劳务合同,违约要陪一大笔钱的时候,大婶又觉得两年太长了,她嘀咕着,“前几年一个月工资还只有几十块钱呢,现在都过百了,谁知道明年会不会涨价啊。”
陈建党淡笑一声,承诺道,“明年市面上的平均工资涨多少,我们就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多少,但如果你们没干满两年就想离开,必须赔1万的违约金。能接受吗?”
大婶想着:工资不错、时间又短,明年还有涨工资的可能,这么好的工作想干一辈子都来不及,怎么会辞职?
于是,她毫不犹豫的点头,“能啊!”
王奶奶跟着点了下头、表示同意。对她来说,能找到赚钱的工作就已经很庆幸了。
……
第二批货到了,学校开学了,陈建党和夏玲忙碌起来,陈辰也被送去上幼儿园了。只有陈沫还维持着每天练字、画画、去‘风声’看书的悠闲生活。
有了2个新员工,夫妻俩的日子并没有轻松多少。他们早上加工小吃,中午去摆摊,下午回来继续加工,晚上继续摆摊,一如既往的忙碌。
不同的是,现在他们有了两个小摊,陈建党和王奶奶负责服装地摊,夏玲和大婶负责小吃摊。
俗话说,赚第一桶金难,钱生钱却很容易。
陈建党地摊上的服装和鞋子价格便宜、款式新颖,很受学生的欢迎,销量比之前在市场上卖的多得多。
服装、鞋子几乎都是以进价的翻倍多一点的价格卖出的,所以利润是成倍的翻滚。
于是,陈建党向广州的厂商追加订单的周期越来越短,批量也越来越大,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十八章去世
民众最强大的技能无非就是copy和跟风,不出2个月的时间,周边便陆续的多了好几家买服装的地摊,形成了竞争,抢走了一些客流量。
期间,有的小贩还有意无意的开始了低价的恶性竞争,逼得陈建党也降价了一段时间。
可惜的是,其他小贩并非同陈家一样是从源头拿的货,订货量也少,所以单件成本就比陈家的高,最终只能惨败,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生意,价格又升上了原有的水平。
不少观察出这场风起云涌斗争风波的学生都在心里默默鼓掌,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还觉得可惜呢。一直斗下去多好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附近有了卖包包的小贩,买饰品的小贩、买文具用品的小贩、买生活用品的小贩。后来,地摊区与小吃街强强联合,形成了‘夜市’,成为了学生们度过漫漫长夜的首选之地,热闹非凡。
有人欢喜有人愁。陈建党和夏玲看着越来越多的存款,自然是高兴的。但亲眼见着生意有多火爆的大婶便忧伤了。
早知道摆个小吃摊这么赚钱,她还不如自己也弄一个呢,周围的小贩都这么好的生意,她每天怎么也能挣几十块钱吧?
但一想起那高昂的违约金,她便只能歇了这些不该有的心思。
……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学期很快。感觉开学还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收回假期玩野的心,期中考试就来了,一脸蒙蔽的考完试,还没来得及回神,期末考试又如期而至,然后一个学期匆匆结束。
对于每天都忙着赚钱的小摊小贩,时间流失得更快,感觉不过是眨眼的瞬间,居然一个学期就完了,又到了歇业的惨淡时期。
寒假期间,陈家请的几位员工放假了,夫妻俩又转战回到市场上,继续摆地摊卖服装。两人只摆下午4点到晚上7点这段市场上人流量最多的时间,于是平日里夫妻俩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两人便商量着买房子。
这天,夫妻俩正在考察一处修建中的楼盘,突然接到陈沫的电话,陈沫在电话那头带着哭腔说,“张奶奶出车祸了,你们赶紧来医院吧。”
夫妻俩吓得丢下手里的宣传册就跑,直奔陈沫电话里说的那家医院。
医院抢救室门口,陈沫正在安慰吓坏的陈辰,路爷爷和路千珩也在边上沉默不语,不难看出他们心中的担忧。
都被撞成那个样子了,只怕是凶多吉少。
陈建党和夏玲赶来的时候,抢救已经结束了,医生遗憾的告诉他们,“老太太送来的时候已经不行了,我们没能抢救回来,节哀。”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