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37

      的业务范围等等。里面还附带了一张大卖场的草图。
    她自学素描快两年了,依葫芦画瓢挺像回事儿,但还做不到自我创作的程度。这张图纸是她用了好几天的时间画下来的,一共3层楼,尽管看上去很简洁,但却是她经过多次修改后才拿出的成品。
    这一次,为了减轻父母的怀疑,陈沫特意在字迹上下足了功夫,故意写的很潦草,这字迹足够断绝他们怀疑计划由陈沫所写的想法。
    夫妻俩有所犹豫,陈沫正想劝说几句,却听见夏玲说,“建党,明天早上你去银行问问贷款的流程。”
    陈建党点头,“好吧,我明天先去问问。”
    陈沫一脸懵:怎么回事?他们难道不应该担心贷款的风险犹豫不决吗?今天怎么这么容易做下决定?
    原以为是一场硬仗,结果却发现对手举白旗投降了。这种感觉让陈沫不明所以。
    难道说,是因为上一次‘财神’赐予的方法让他们真的发了财,所以这一次他们轻易相信了?即便这次的方法违背了他们多年来的原则?
    无论怎样,陈建党和夏玲的配合让陈沫省了很多麻烦。她的新计划开始实行。
    ……
    银行贷款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件麻烦的事,尤其是对无权无势的老百姓而言。一个流程走下来,大半个月也就过去了,学校也放假了。
    在贷款下来之前,夫妻俩的资金短缺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服装厂商那边赊了一部分账。
    双方合作时间不短,陈建党和夏玲也从来没有拖欠过尾款,信誉良好,所以对方爽快的答应了。
    贷款一下来,夫妻俩的第一件事就是还清了赊的账。
    学生一放假,‘夜市’也就歇业了,正好给了夫妻俩建房的时间。为了赶在春节之前完工,他们把工期定为一个月,找了一支规模不小的施工队,每天采用双班倒的方式加班加点的修建。
    一个月后,3层楼高的大卖场顺利完工了。
    为了使大卖场的面积尽可能大,房子竭尽全力的占了尽可能多的面积,所以两栋老房子几乎都是靠在了新房子边上,堵住了大门。为了方便进出,夫妻俩在两栋老房子的侧面,面对面的开了两扇门。
    现如今,两栋老房子的大院子已经消失,只剩老房子中间相隔的这点土地,以及老房子侧面、后边的小块空地。
    原本院子里种菜的土地,在施工之前收集了起来,装在一箱箱的塑料箱里,堆积在空地上。施工完成后,塑料箱连带着里面的泥土又被转移到新房子宽阔的屋顶上,继续发挥它们的使命。
    楼顶种菜的想法也是陈沫从十几年后‘借鉴’来的,她把这些写在了笔记本上,夫妻俩也照做了。
    只要做好楼顶的防水措施,楼顶种菜养鸡不是难事,这样一来,合二为一的两个大院子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存在着。
    除夕这天,陈沫一家和王奶奶一起去祭拜了张奶奶和王爷爷,给离去的老人烧了点纸钱,然后一起过了一个新年。
    陈建党、夏玲给每人都准备了一套新衣裳,包括王奶奶。王奶奶似乎已经想开了,笑盈盈的给陈沫和陈辰一人一个大红包。
    总体来说,这个年过得还算圆满。
    新年后,夫妻俩又开始忙装修、办理各种证件、聘请员工等杂事。
    为了最大程度的省钱,房子没有精装,只是拉上了电线、贴上了统一的浅色墙纸、用隔板在每一层楼隔出几间试衣间,然后采办了大批衣架、挂衣架杆,以及在服装厂商那边加大了订货的种类、数量……
    3月份,开学了。
    夏玲领着老员工大婶和刚招的新员工大婶去夜市摆小吃摊,与以往不同的是,她已经不再自己动手了。
    她现在只负责采办原材料,调制酱料,以及管理这两个员工每天处理原材料、定时出摊,然后查账,以及不规律的去‘夜市’检查两人是否偷工减料等事务。
    做这行两年了,她心里清楚每天带出去的原料大概能卖多少份、挣多少钱。她也不在乎两为员工在账面上小金额的‘贪污’。
    除此之外,开学后,陈家小吃摊每卖出一份小吃就会送出去一张传单。
    另一边,王奶奶也带着新招聘的员工继续在夜市摆摊。
    由于夜市摆摊价格不稳定,陈沫给陈建党提了一条建议:降低王奶奶和新员工的薪资,对她们两人拿去卖的服装规定一个低价,多赚的让她们两人平分,如果丢东西了,也由两人平摊。
    按照往日的经验,这样算下来的总工资比往日的死工资只高不低,既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又降低了管理的难度,记账也容易些。对双方都好。
    这种类似于底薪加提成的方式,让新员工心动不已,卖货尤其努力。当然,王奶奶和新员工每卖出一件货物,也会递出一张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