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7
越名副其实了。
在惠生院的事情上,商盟就和官府打过不少交道,俞明珠和曹慧娘还见过源京兆的面。这次再次由曹慧娘出面捐钱,源京兆也不觉得奇怪,他认为这是商人求名的举动,和修桥铺路差不多,但只要于国有益,他没有任何阻碍的必要。
不仅如此,因为新开的小课堂需要先生,京兆府还帮忙在义学以往的学生中做了一番宣传,让其中有意向也有能力的人,接受商盟的聘请,去各处小课堂中担任老师。
商盟给的钱并不算少,比一般工匠的活计要强,于是很快就招收到了不少学过基础数算和识字的小学教师。
这时候,马球消息上新开的连载故事也终于讲到了尾声。
结尾的地方,主角方二郎的木匠铺终于打出了名气、站稳了脚跟,他一步步走到现在,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没有白费,终于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这种生
活虽然不是无忧无虑,但胜在踏踏实实、让人看着也心里安稳。
马球消息登了这么一个故事,可着实在不愁吃穿的读书人之中掀起了一阵议论,毕竟他们才是购买马球消息的主力。
一开始,他们只是惊讶于马球消息竟然登出了这么一篇文笔平实的作品,而且还是一个故事的开头。等到故事层层推进,方二郎虽然身处贫贱,但一直不放弃追求更好生活的坚韧渐渐打动了他们,他们开始关心方二郎的命运,并为这一次他做的东西又亏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多出来的钱是应该拿去买更好的工具,还是将自己的铺子收拾收拾,还是什么都不干,只是存起来备用而争论不休;
再等到方二郎的招牌打响了、为了开铺子欠人的钱都还上了的时候,他却又被同行刁难,被污蔑他偷学了别家的绝学,还在干活的时候偷工减料,用次品换走主顾送来的好木头……
这时候,方二郎拿出自己从帮工时就开始记录的学习笔记,又将自己和别人手艺之中的异同讲述得明明白白;他还回顾了自己铺子里的每一项活计、每一次生意,他记得对应的每一块木料和相应的用处;他还将自家铺子的工具和自己的家什都敞开来让所有人看,他自己光棍一条,曾经也家徒四壁,他是怎么一步步积累起这些的,一桩桩一件件,他都说得出来历。
同行在众人的奚落之中落荒而逃。
读者在跟着方二郎回顾了一番他过去经历的起伏之后,也不禁为这个故事感叹再三,还不少读者去信询问,这位方二郎的铺子到底在什么地方,他们实在很想去光顾几次。
编辑部收到类似的信件太多,只好在下一期上加粗刊登了一条“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声明。
但总有些读者特别执着,他们一致认定,即便没有这么一个方二郎,但是这故事里丰富详实的细节总不是假的,肯定有一个类似的原型,在某个地方默默努力,为自己的将来而奋斗。
在待贤坊带着小弟“默默努力”的庞二郎:……
“对,就是你!我们庞哥都说了不要来待贤坊找事,你莫非是聋了,怎么听不懂人话?!啊?!”
庞帆赶紧把过分积极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奋斗”的小弟拉回来。
被这个故事打动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读书人,马球消息的读者群是很广泛的。
“这是为小民生计著书啊。”宋璟宋相公拍了拍桌上的报纸,对他对面的苏颋感叹。
苏颋苏相公摇了摇头,“前所未有,”他一顿,又道:“但确实可堪一睹、可堪一书。”
宋璟点头,“这说明,如今政治清明、民间渐渐富庶。否则,这样的故事写不出来,”他摇了摇头,“又或是写出来了,也无人相信。”
苏颋点点头,民间愿意相信踏实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这让他的心中也颇多感慨。
“是宋公和姚公的功劳,”他想了想,又说:“商税改革,是时候向长安之外的地方推广了。”
方才的故事对他们都有所触动,在不同于读书做官的另一种生活之中,他们同样看到了淳朴坚毅的品格。
商人奸猾,无益于民风淳化;商人不事生产,所以于国于民无利,这些观念早已经发生了动摇。
宋璟微微颔首,他察觉到自己心态的变化,他依然恪守大义,但也不是那么拘泥不化。
大唐的两位宰相就这件事又说了几句,苏颋便又提起了另一桩事。
“……据说,这次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