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407

      一次矿山巨大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这样还能让圣人烦恼一会,是当场砍了他,还是留到秋后再说。
    所以,这次能够回到长安,回到中枢,甚至是作为一次改革的急先锋回到吏部,在别人看来,他只是消息灵通、豁得出去,在圣人需要一把替他改革选官制度的尖刀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建议,所以被圣人看中。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回到长安,他花掉了多少心血。
    “……都是为圣人分忧。”李林甫笑得十分温和却又不失气节,这让李元纮露出几分意外的神情。
    李林甫看在眼里,但他还是若无其事地说:“圣人有意于身言书判之上,另设一门专门为了技术官吏的新学考试,在林甫看来,这实在是再圣明不过的举动。”
    “且林甫于将作监任少匠多年,私以为,这件事上,将作监本就是朝中最有发言权的衙门,也是最该支持此事的衙门。谁不知道,早在开元九年的时候,林甫和李大匠,便已经经历过最早的上岗培训,这次不过是推广到所有需要数算和专门知识的岗位上罢了,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那些坚持不允的人,不过是不肯让这些‘奇技淫巧’,夺了他们孔孟之学的名头;又或者是,自知自己尸位素餐多年,根本通过不了这些考试,所以才一力阻挠。实乃目光短浅、心思鄙薄之辈,着实不值一哂。”
    “更何况,去年又有农官和医官的旧例在前,那些农学院里培养出来的生徒,他们经过考试便可为农官,不是也不必经过科举,不必写些经义策问?虽然说,那都是萧嵩萧左丞,为了收编那些民间商人而不得已为之的点子,但朝廷诸公不是也捏着鼻子认了?”
    “可见,这以儒术为尊的国策,从来
    都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
    “故而,别人都道,这是件千难万难、和所有人为敌的事,可林甫却以为,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林甫端起茶杯,缓缓喝了一口。
    李元纮震惊了,若是他先前还以为,这一位越权上书,却取得了圣人青眼的李林甫,是一位心思不正的幸进之辈的话;在听完对方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之后,他才忽然发现,他这位同僚,当真是一位心怀天下、不恤己身,且又深思熟虑的才德兼备之士!
    李元纮起了结交的心思,便想再和对方聊两句,他想到对方方才提到的,去年朝廷中热议一时的那件大事,便也顺着话题感叹道:“据说,萧左丞动了这个心思,还是因为开元十二年,伊水、汝水的那次水灾。”
    “此事竟是如此么?林甫远离中枢,这些事却是知之不详了。”
    “那某就与李少匠细细讲讲,这对李少匠将来的职司,兴许也能有些参考作用。农官和医官,这件事提出来,当时朝中的声音,也是一时鼎沸啊……”
    劝农局、卫生局,正是去年朝廷成立的两个新机构,顾名思义,便是劝课农桑,以及防卫存生的意思,是两个每县、每乡都有的衙门。县乡中的官吏不过流外,是品秩最为低微的小吏,但却不限制商人以及匠人出身的人,谋取这一吏员的职位。
    正如李林甫所说,有了机构和编制,还要有合格的人才以及合适的选拔制度。所以,与之相对,还有配套的农官和医官培养机构,分别被设立在各乡的庠序,以及国子监之中,是为国子监第七学农学、和第八学医学。
    只不过这一年以来,这两处学校不过刚刚开张,一应考试合格出来,担任了各处劝农司的小吏,甚至直接就是地方上农学的先生、教授的,却几乎都是一个叫做蓝翔的农具店里的人。
    至于医学,则多是由道门真人兼任的。
    这件事并不意外,因为这本就是这个提议一开始的目的。
    据李元纮所知,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当年萧嵩治水之时,目睹了蓝翔和道门,在当地自发救灾的行动。
    他当时大受触动,而回京之后,他对这件事也没有放下,他调查了蓝翔和道门新内丹派,之后便向朝廷提议,应当仿照这一模式,在地方上建立更细致的农业生产指导机构,以及聘用道门医官。
    他第一次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恰好赶上朝廷在向北面用兵,于是这个提议就被搁置了。不过萧左丞没有放弃,可他第二次提出,又正好赶上那位公主登仙,圣人和朝中吵来吵去,非要建登仙台不可……
    命数如此不济,但萧左丞不屈不挠,正在他打算第三次上书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准备模仿的蓝翔农具店却主动找上了门,说是他们东家知道萧左丞的上书了,不过他们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