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73

      公主府都让你打进内部了?这事儿我先替你和家里交代一声,最多五日,你准备好之后,我去公主府近旁的永仙茶楼接你!”
    “你怎么知道公主府附近有个永仙茶楼?”
    李弘鸣伸手拍了拍顾小楼的头顶,自吹自擂道:“你又忘了,你哥哥我可是京城第一号小灵通!”
    顾小楼笑着睨他一眼:“知道啦知道啦,我们已经在外面站太久了,快进去吧,我先你后,不要招人怀疑了!”
    “嗯。”
    这时,正要往前走的顾小楼又听到一句:“阿宛,今日是你生辰,表哥先祝你安吉喜乐,过几日回家,再为你补过生辰! ”
    顾小楼眼皮忽有点酸,忙眨眨眼,再回头,兄妹俩对视一眼,均是笑了。
    二人离开后,垂花门另侧,暗影下不知站了多久的男子挪开半个身子,也提步进了院子……
    今冬的第一场雪下的很大,宾客们陆陆续续乘着马车离开王府,已坐上车驾的顾小楼深不属思地望着手中玉瓶发愣。方才她闻言避走,临上车前王府管家却传雍王的意思送了一株红梅过来,说是王府园子里的梅花正巧开了,今日客人生辰适逢王府乔迁之喜,这红梅应景,便送与客人做礼了!
    顾小楼闭上眼,睫毛微颤,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清明,有的路一旦选好,便不必回头不能回头,她和雍王,注定是两条路上的人,既如此,有些妄念还是早早抛开的好……
    次日清早,大雪已停,入眼便是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雪色清泠,雪地里印着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正是前往大书房去的顾小楼所留。
    成王夏天便去了江北治水,如今已至腊月却还未赶回,想是局势不好稳定。去年以杜衡为首的盗卖官粮案贪下不少粮食,但各省官员也被狠狠*撸*了一波下去,如今官衙人手不足又积弊已深,圣上所托可谓不轻,却不知成王能力如何,事情又能否顺利解决?
    顾小楼进入公主府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阅览近三年内的政务公文,城阳府上有不少幕僚门客,养这些人在自不是吃干饭的,平日里他们要做的就是研究朝政分析局势,这当然需有公文做依凭。不过他们之所以留在公主府,大部分都是看中城阳背后的成王。
    成王虽素有贤名但毕竟太子已立,成王养的幕僚若是比太子还多就未免太过惹眼了。成王与太子明争暗斗已久,太子早视他为眼中钉,因此他倒不是怕惹了太子的眼,而是怕太子的人添油加醋捅到皇上面前,失了皇上欢心,损了他的贤王名声。
    城阳与成王一母同胞,皆由贵妃所出,贵妃出身当朝三大世族之一的清河崔氏。先皇后出身的信阳薛氏也是大族,但族运不济从上一代开始就走起了下坡路,故而论起家族底气的话,贵妃要比先皇后还厚上几分。
    成王才华人品相貌样样不输太子,甚至声名比太子更好,崔贵妃怎会甘心?她始终认为母子二人只吃亏在了一个晚字,她进宫晚,错失了皇后之位;成王出生晚,既失了嫡又失了长。前些年未立太子时她没少为儿子争过,如今想急流勇退却是来不及了,太子心头的刺早已种下。既如此,最后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他们母子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第44章
    顾小楼埋首政务公文,转眼一月已过,腊月二十九这日,成王终于赶在新旧年节交替之际,回到了京城。
    只没想到,圣上在听闻成王一番密报之后当即大发雷霆,一时间各种猜疑甚嚣尘上,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却并无几人知晓究竟发生了何事?因为不仅圣上秘而不宣,归府后的成王也是闭门谢客未透出半点风声。
    这个年,朝中众臣,无人过得安稳!
    大魏九年,正月二十,元庆帝下旨将太子禁足东宫,竟是不顾二月还有祭祖大典需太子出席!此事一出,朝野上下顿时如翻了半个天,太子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王党乘胜追击、火上浇油,其他人则是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京中到处传言,这大魏的天怕是要变了……
    顾小楼正看着城阳府上收集的最新密报,眉头一刻也未松开。
    大魏初年,也就是八年前,江北曾发过一次大水,彼时灾情严重江北有三省受到波及,皇帝便派了太子前去治水。太子传回的消息却是,此乃当地的布政使为从国库掏银子,夸大了灾情,实际上受灾面积并不如想象中严重。太子去后先是沿途向周边各省调运粮食,后又抢修河工建堤筑坝,灾情得到了及时控制。皇帝也对太子甚是满意。
    只是待太子回京后,皇帝便处罚撤杀了一批大臣,当时的湖广左布政使司赵东来便因谎报灾情欺上罔下而被斩首,江北官员大换血,就连户部官员也因涉嫌与地方勾结被下马了一批。
    此事过去已久,本不该在这时被翻出来,谁知,今年江北却又发了大水!成王知道后立刻主动请缨治水,皇帝素知成王能力,太子又在朝中有许多大事要处理,皇帝综合考虑之下便派了成王前去。
    按照地方上报,此次大水并不如八年前那场严重,因故谁也没料到,成王这一去,便是整整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