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
,亦已焉哉。近来我常提醒自己:将来不可预期,还是把握眼前吧。很多事情,多思无益。”
赵顼却觉得这话颇为不祥,忙止住她道:“事在人为,将来也是可以把控的,你大可以信我”,一面解下一枚玉佩递与云娘:“这是我刚入宫时,大娘娘给我的,我一向非常珍视,如今赠与娘子,以此为定,我会风风光光的娶你。”
作者有话要说: 邵伯温《闻见录》:一日侍坐,近侍以弓样靴进。维曰:王安用舞靴?神宗有愧色,亟令毁去。
☆、24.时危兵甲黄尘里
自夏使吴宗事件后,李谅祚认定宋侮辱大夏,其后二三年间,攻扰边境不断。宋廷忍无可忍,遣文思副使王无忌入西夏责问。
王无忌是有备而来,趁此机会慨然陈词:“自庆历四年两国媾和以来,边境一向太平。谁知去岁国主率兵数万攻略秦凤、泾原诸州,今又攻庆州,难道真的要背弃庆历年间的和议,一意孤行吗?”
李谅祚冷笑道:“去岁使臣吴宗赴汴京朝贺,引伴使高宜将其置马厩一夜,断其供馈,扬言要派百万兵踏平贺兰山。时至今日,也无人问高宜之罪,是上国无礼在前,我不过是出兵讨回公道罢了。”
王无忌摆手道:“国主已向宋称臣,吴宗称国主为少帝,确实也有错。何况两人争执的具体情形旁人也未必尽知,还望国主从大局出发,不计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李谅祚突然笑了:“庆历和议是先父与仁宗皇帝一同缔结的,我岂敢背弃。只是上国边将种谔屡次生事,挑唆我部落首领令凌叛逃,又引诱嵬夷山降宋,不知上国又将如何处置?”
王无忌忙道:“种谔妄生边事,朝廷已派人斥责。也请国主重申禁令,约束边将,共保边境太平。”
李谅祚笑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倘若上国能管好边将,我自然愿意息兵止戈,坐享太平。”
王无忌退出后,李谅祚转头问一旁侍坐的景询:“卿怎么看王无忌刚才说的话?”
景询冷笑:“他的话不可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种谔狡猾,郭逵多谋,都是容易生事的主儿,陛下不可不防。先帝与宋廷签下和议,也是建立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战连胜的基础上的。如今宋廷藐视我使臣,陛下切不可弃战。定要出兵让他们的边将好好见识我大夏的实力,日后宋廷才能乖乖奉上岁币,重开椎场。”
李谅祚点头笑道:“卿言甚是。去岁我化名吴宗入宋朝贺,早已打听清了宋国的底细。那汴京虽然繁华,却无天险可屏,百万人口皆依赖汴河漕运,实在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况且宋人一向重文轻武,他们皇帝也是一副虚弱多病之相,可笑还想领百万兵踏入贺兰山,只要我们整兵秣马,积蓄粮草,恐怕将来直捣汴京也未可知。”
景询忙正容道:“陛下上次以身犯险,臣实在是日夜悬心,既然已探得汴京虚实,臣恳求陛下再勿如此轻率了。”
李谅祚摆手笑道:“卿什么都好,就是沾染了你们汉人谨小慎微的脾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党项人一向亲历亲为,不信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那一套。”
治平三年春,李谅祚遣右枢密党移赏粮出兵攻保安军,进围顺宁寨,火烧屈乞村,在木岭一带设置栅栏,虏掠州兵和延边熟户。环庆经略史蔡挺素有谋略,下令众将坚守营寨,坚壁清野。党移赏粮涉远来袭,粮草供应本就不足,加上围攻顺宁寨十余日未见效果,众将皆有退意。蔡挺看准时机,趁夜晚夏兵松懈之时开寨门进攻,与蕃官赵明合击,大破夏军,兵将死伤无数。
消息传来,李谅祚大怒,召枢密使嵬名浪遇、左枢密使文清、监军文焕、大将梁永能上殿议事,意欲御驾亲征,大举攻略大庆城。却听嵬名浪遇劝道:“自拱化二年以来,宋夏两国边境攻战频繁,兵士难免疲敝,且现在本就青黄不接,粮草匮乏,不若暂且议和,待今秋粮草充足时再战。”
一时众人亦纷纷附和。李谅祚沉默良久,看着一直不发话的景询道:“卿以为如何?”
景询沉吟片刻道:“陛下,识时务者为俊杰,眼下还是先议和,拖住宋国再说。”
李谅祚虽是百般不愿,也只得采纳众人意见,主动献上马匹、皮革等物产谢罪,宋廷也见好就收,赐给李谅祚绢五百匹、银五百两,一时边事暂息。
这一仗打得憋屈,李谅祚心情郁闷,本欲去离宫跑马散闷,却见梁后遣内侍来请:“陛下,太子染上风寒,连日高烧不退,皇后请您过去探视。”
李谅祚年幼时,没藏太后摄政。太后之兄没藏讹庞自任国相,总揽朝政。没藏太后生性风流,与不少朝臣有沾染。丈夫李元昊去世后,便与他的侍从宝保吃多已通奸,原来的情夫李守贵嫉恨无比,加上本就有宿怨,竟在没藏太后与宝保吃多赴贺兰山围猎途中将二人击杀。没藏氏一死,没藏讹庞怕自己失势,忙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谅祚做皇后,继续把持政权。
后来李谅祚年事渐长,开始参与国事,眼见没藏讹庞在朝飞扬跋扈,胡作非为,本就对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