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6节

      有了前面三件的教训,林跃不敢先入为主判定瓷器的真假,一旦先入为主之后就很难推翻原来的结论了。
    林跃将盘子翻转,最后还是要看足底,足底是最容易发现瓷器真假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最难处理掉本来的面目。
    翻过来之后,林跃特意看了盘子的大体形状。从圈足自上而下向内斜敛成倒过来的梯形,这正是明朝嘉靖年间碗、盘瓷器的特点,而且,瓷器上出现龙首正面纹饰始于明嘉靖年间,盘子上面正好出现了龙首正面纹,这些都证明了这个盘子是明朝嘉靖年间的瓷器。
    林跃看了一下足底,上面确实写着“大明嘉靖年造”的字样。
    大明嘉靖年造?
    林跃微微皱起了眉头,然后突然笑了起来。
    又是一件假的。
    景德镇为了这次比试真是下功夫啊,每一件瓷器都是高仿品,有一点不注意就可能判定是真的。
    就拿眼前的瓷盘说吧,釉色,胎体,器型,每一个都看起来是明嘉靖年间,但惟独款识出现了毛病。不是字体的原因,上面的字体特征和明嘉靖年间的特征是一样的。
    第五十四章 艰难的鉴定(2)
    嘉靖瓷器年号款识的特征是字体瘦长,笔划比较粗,刚劲中藏秀逸,有刚柔相济之功力。字的结构特点是有大字撇捺平开quot;大quot;,靖宇立平月上quot;靖quot;,年字有的为四横年等(二十四)。上面的字体都符合这些特征。
    林跃之所以能看出这件瓷器是假的,是因为明嘉靖年间的瓷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虽然很大,但是很多回把这个特点遗忘掉。
    这个特点就是无论嘉靖年间的官窑还是民窑所生产的瓷器都是写quot;年制quot;而不写quot;年造quot;,凡是见quot;大明嘉靖年造quot;款器,绝对是后来的仿品。
    “年造”这个是从明嘉靖后的隆庆时期才有的。
    所以,林跃判定这件瓷盘是假的。
    想好自己的师傅讲的明嘉靖年间瓷器的特点,如果忘了这一点,林跃肯定会把这件瓷盘当成是真的,因为仿的简直太好了,几近以假乱真。
    如果没有款识上的问题,在没有异能的帮助下,以林跃现在的瓷器鉴定水平是无法鉴定出瓷器的真伪的。
    好险,好险。
    林跃微微松了口气,放下瓷盘继续向着第五件瓷器走去。
    前四件都是高仿,而且都是很容易打眼的高仿品,不知道下面会有什么样的瓷器等着他。
    希望别太难。
    林跃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些担心。
    如果不是比试碰到如此多的高仿品,林跃肯定会很高兴,并留下来研究一番,但是现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兴致。
    比赛要紧。
    自己的师傅还在外面等着自己的好消息呢!
    第五件瓷器是一件青花缠枝花纹豆。
    豆也是一种瓷器,因其腹部圆滑如球,就像现代喝红酒用的高脚玻璃杯一样,有类似的形状,只不过豆的形状并不细长,反而是有些矮胖。脚也没那么长。
    林跃只好观察了瓷器的各项特征。
    豆圆口内敛,口下自右至左用青花款横着写着“大明宣德年制”6字楷书款。腹部很圆,高足中空外撇。盖拱顶,顶上有宝珠形钮。里外以青花为饰,外壁主题纹饰绘缠枝花一周,上下绘有花叶与菊瓣纹,足上亦绘菊瓣与点珠纹。豆里心绘折枝花一组。盖面绘有古钱纹,莲瓣及点珠纹。
    这件瓷器明显的仿青铜器式样,胎体厚重,古朴饱满,花纹清丽流畅。
    大明宣德年间的瓷器有四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个是釉面一般都能见到像橘子皮似的橘皮纹。第二个是釉面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大中小不一样、间距也不一样的的气泡群,凡是气泡密集而整齐者,大多不是宣德瓷。第三个特点是坯接胎痕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宣德青花瓷不及永乐器细致。而且圈足断面呈倒梯形,无法用手抓起,足背有棱角感。
    最后一个特点就比较好玩了,不知道是书写款识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还是故意少写了一笔,凡是楷书的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中的“德”字无“心”上没有那一横,而篆书写的“德”字,“心”上都有一横。这是任何时代的瓷器都没有的一个特点,绝无仅有。
    有了这四个特征,林跃就好判断了
    林跃第一眼就注意到那个楷体款识,果然“德”字的心上没有那一条横。款识符合特征。
    他接着看向釉面和足底。釉面隐约能见到像橘子皮似的橘皮纹,腹部和足底的相连处,出现出一线浅短的接胎痕。这两条都符合宣德时期的瓷器特征。
    当他准备看瓷器表面的气泡时才想起自己忘了带鉴定师必备也是最简单的设备——放大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早知道就把能带的全部带来,对方也没说不让带。
    亏了!
    林跃无奈的笑了笑,但是这件小事并不足以难道他,虽然没有放大镜,但是他有堪比放大镜的异能透视眼。
    施展异能的时候可以透视,不施展异能的时候依旧可以看清楚很细微的东西。第二件瓷器他就是依靠着绝佳的眼力才发现了那个很浅的现代轱辘车的痕迹,这才避免了一些事情的发生。
    林跃丝毫不迟疑,眼睛凑向豆的表面。
    果然能看到!
    林跃心中一阵兴奋,他这次尝试并没有抱太大希望,能看到就是运气,不能看到就用异能。
    气泡清晰的出现在了林跃的眼前。
    上面的整齐划一,就像排兵布阵一样,说不出的整齐。
    假的!
    林跃收回视线,心中已经有了判断,此时他多少有些庆幸。
    如果不是异能将视力提高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这次很可能就被这件瓷器绊住了。
    不知道外面的人有没有带放大镜,出去后要提醒章辉明一声。虽然是比试,但是他并不想章辉明输,这场比试输的只能有两个人,李潜舟和他师父陈飞!
    离开第五件瓷器,林跃向着第六件瓷器走去。
    林跃看着眼前的第六件瓷器,是一件青花缠枝莲双耳香炉。
    香炉的形状很简单,底下双足,上面有双耳,很明显的明朝瓷器的特征,表面是用淡蓝色的材料绘制的缠枝莲纹,很简单,但是却勾勒出了一副富有美感的画面。
    胎体发白,釉色晶莹透亮,但却有一种呆板的感觉,虽然香炉圆滑,但是乍看之下却有一种棱角分明的坚硬感,让人很不舒服。
    林跃拿起香炉,仔细的把完了一下,发现香炉的腹部有明显的接痕,这是明朝瓷器的特征,这样的接痕随着技术的提高到清朝就已经看不到了。当然不排除作假的可能。
    器型是明朝官窑的器型,一旦是官窑那就会留款识。
    想到这,林跃立刻向着香炉下面的三足之间的空隙看去,果然有款识。
    篆体青花款。
    明泰昌元年造。
    看到“泰昌”二字,林跃明显的一愣。
    这个地方怎么出现了明景泰年间的官窑瓷?
    随即他无奈的摇了摇头。
    又是一件假的!
    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明泰昌皇帝在位立号仅三十天就病死了,然后就改元了。那一个月时即便有瓷器,也不一定就署泰昌年款。而且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泰昌年间的官窑有款的瓷器,要是真的发现了他还不轰动全国啊,景德镇怎么可能有泰昌时期的瓷器,这瓷器八成是1937年至38年时的仿品,那段时期可是仿品的爆发期,那个年代什么都敢仿,不仅仿名窑的瓷器,连那些稀有年号也不放过,他们也不想想那些稀有年号有瓷器吗?
    第五十五章 艰难的鉴定(3)
    林跃放下他查看的第六件瓷器,前六件全都是高仿的,无路时釉色还是胎体都是仿品中的精品,只有很细微的漏洞。即使再细微也是假的,这样林跃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什么时候才能找到鉴定出十件中的真正瓷器啊。
    鉴定完第六件瓷器,林跃还剩下不足十分钟。
    刚才的三件因为林跃的心里状态有所改变并找到了应用的瓷器鉴定状态只花了八分钟。
    还剩下四件瓷器。
    还剩下不足十分钟。
    四件瓷器在十分钟内找出一件是真的,这绝对是一个无比困难的人物。
    再努力一把吧!
    如果还剩两分钟依旧没有找出哪一件事真的,就用古井不波的状态配合着异能。
    半分钟进入古井不波的状态并开启异能,一分半钟感觉瓷器的粘稠度,并判定真伪。
    加油啊!
    林跃心中给自己打气,眼神中顿时露出了坚毅的神色。
    林跃快步走到了第七件瓷器面前
    第七件瓷器是一件青花大碗。
    这个碗……好像是以前用来……喝汤的?
    林跃脸上的肌肉忍不住抽动了一下,以前喝汤的碗都变成了现在的宝贝东西了。
    无奈的摇了摇头,林跃拿起碗仔细的看了起来。
    青花大碗的碗心有一幅仙翁乘鹤图,仙翁神态悠然自得,嘴角带笑,似乎与外物融为一体,仙鹤在空中飞翔,姿态无比的优美。碗外壁画着各种姿态的八仙,密布篆书“寿”字纹。口外沿绘梅花纹边饰。整个青花大碗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冥冥之中有一种身体通泰延年益寿的感觉。
    碗外壁上所绘制的八仙并不是现在人所说的有何仙姑的八仙,而是除去何仙姑加上东方朔的八仙。
    看到八仙林跃大致的判定了这个碗的年代,明万历年间的青花大碗。
    何仙姑出现在八仙中是在嘉靖时吴元泰的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出现后,这才确定了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的八仙组合。之前都是东方朔或徐仙翁在其中。而万历年间之所以不画何仙姑反而画长须的东方朔是因为万历前十五年里,由于张居正宰相匡政,对万历管制甚严,特别是女色方面,同时因重男轻女的关系,所以没有画上何仙姑。
    林跃翻过碗底,看到了上面的款识。
    大明万历年制。
    写法熟稔自如,勾画转折皆老辣有劲,非一般仿品的稚劣笔法可比。这正是典型明代民窑款识书法的恣肆流畅之风。
    林跃重新将青花大碗翻了过来,仔细看表面的特征。
    这个时候就考察专业知识了,如果没有明朝万历年间瓷器的知识,根本无从下手。
    林跃想看了看釉色,釉光很是闪亮,这很像是新仿的瓷器的特征。但随即他就推翻了自己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一般瓷器,如果烧造的火候足,釉光自然就能悦目可人,特别是经过几百年的蕴养,更是显得宝光熠熠,与新仿品那种刺眼的贼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林跃仔细的感受了一下眼前的青花大碗的釉光,发现确实不刺眼。
    他想到自己刚才的鲁莽判断不禁摇了摇头。
    下回一定要判断完在得结论,不能先入为主啊!
    如果不是自己用心的感受还真被这闪亮的釉光给骗了。
    怪不得别人常说“新不怕真,真不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