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45

      。
    好歹也是杀了她四百子民,若是各个都像胡端这样,她这个天子还做不做了。
    她这些时日虽然没有关注胡端,可是张纵一直没有忘记为好友奔走,并且拿到了那些被杀之人的罪证和相应的罪名,递到乔青跟前来。
    若是没有这些,随便一个滥杀之人,乔青也是不用的。
    她可以容许胡端心狠手辣,甚至用些为人不齿,甚至可以说的上狠毒的手段。
    不是好人没有关系,但绝对不能丧心病狂,毫无底线。
    正是知道胡端是有原则的人,她在思忖许久之后,才决定用他。
    得了天子的手信,又接了任命书,胡端是半点也不耽搁,当即就收拾自己的包裹,带上了若干人马启程。
    走之前,他还没忘给天子写封信,汇报一下自己的进度。
    如张纵,很多事情他做了,他也不说,只默默做了,等做好了,事情妥帖了,传到皇帝耳朵里,知道是他做的,做的还很不错,皇帝心情好,就记他一分好。
    但是胡端不一样,他做了什么一定要嚷嚷得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七分好也被他夸成十分,才不要闷不吭声等别人发,自己的努力。
    看了胡端写来的信,乔青提笔也写了一封一封,开头第一句便是小子狂妄。
    又是把胡端骂了一顿,她写的时候脸上却是带着几分笑,张纵为人刚正不阿,胡端却是圆滑,更擅长变通。
    就拿那四百人吧,他的确杀了不少不该得罪的人,可是不能得罪的,譬如说管着他的郡守的小舅子之类的,他愣是油滑的一个也没碰。
    否则的话,就算胡端是以律法办事,他身上也能被栽赃个诸多罪名,根本不能活着走出泾阳。
    这样的人才能够对付得了那些顽固的百姓。
    乔青差人送出信去,并且吩咐让人跟着胡端,她要看看,这胡端怎么说服那些不肯背井离乡的大齐子民。
    胡端抵达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齐国东部的灵山县,也是乔青规划的那些县城里最富裕的一个县。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手指特别痛,这是第1根,第2根应该会在11点左右,但是可能会比较短小,今天是平安夜,大家平安夜快乐。.
    ☆、070
    灵山县顾名思义, 就是建立在灵山脚下的一个县城, 人口在两千户。
    齐国共有十三州, 一百多个郡,一千多个县城,大的县城有好几万人,小的县城也就几千来人。
    至少要五百户才能被称为县城,灵山县登记在册的百姓是两千户,而现在灵山县共计四千余活人,平均一户人家才两个人。
    一般来说, 如果一个家庭不分家, 就只能算作是一户,如果生的子女多, 三世同堂, 那就少说有七八个人。
    就算是分了家小夫妻两个就是两口人,而像那种孤苦伶仃一人单做一户的毕竟是少数。
    通常情况下平均分一分,一户差不多三到四人正常。
    现在之所以人这么少, 是因为灵山县前不久遭了灾,发生了一次地动, 地龙翻身,死了近两千人, 连着灵山县的县官, 都死在了此次地动中。
    其实这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小规模的地龙翻身。
    毕竟这个年代不管是救援或者是预料的手段,都远远不及后世,像这种坐在山脚下的县城, 一遭遇地动又往往加上下雨,碰上山体滑坡,死伤就很惨烈。
    齐朝史上,爆发的最大一次地动,死了足足有三十几万人。
    地动之后雨水里携带了各种各样的病菌,又爆发了大型的疫病,死了好几座城。
    地震在这个年代一直都被视作是地龙翻身,也就是上天看当今的天子不顺眼,施下的惩罚。
    一般来说,种田种地靠天吃饭,不可能年年都是风调雨顺,但是小灾小病没什么,像这样的大灾难就会被视作是天子的错。
    当时的天子还写了罪己诏,想着年纪也差不多,皇帝当时四五十岁,长子羽翼丰满,怕舆论波及此身,早早的就擅让了自己的位置,做了太上皇。
    灵山县这样的小规模地动是怪不到乔青头上的,虽然这地方死了人,可是这样规模的地动对灵山县的百姓来说,那是要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遇到一次。
    听闻天子下诏,希望他们这一代的人搬到西北去,没有一个人肯干。
    灵山县离西北其实很远,他们县里也会有一些走南闯北的游商,消息比较灵通,听的那些离西北近的人都不动,他们这些远的人就更加不愿意动了。
    而且灵山县好歹靠着山,碰上荒芜的年份,他们还能靠山吃山,去山上打些猎。
    县城里之所以比较富裕就是因为猎户较多,离开了山脉,离开了他们从小生长的灵山,大家光是想想就觉得惶恐不安不愿意背井离乡。
    那些家里死了不少人的就更加了年纪大一些的阿婆,想着家人都死光了,反之一条老命也不知道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