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
先打了方城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在离方城不远的武阳补给兵器粮草。
离开武阳,大家都以为要去蓟邑,然而得到的命令竟然是夜渡易水,回去。士卒们对将军的出其不意已经见怪不怪,去哪儿,怎么去,什么时候去,听将军的总是对的。上岸后,大军全速前进,到釜山上出现第一缕曙光的时候,军队已经在武遂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吃上了早饭。
画角声声,把一轮红日催出了个满圆,金光万丈。待城的另一头升起阵阵狼烟,李牧扬起长剑,缓缓指向那座刚刚苏醒的城邑,大喊一声:“出发!”
原来,那狼烟是司马尚的信号,表示代地大军已经到达。按李牧的指示,时辰一到,他们就会开始攻城。武遂,是燕国除蓟邑和武阳外,最大的城邑,也是除武阳外,燕国的第二个下都。武遂名山釜山,乃曾经黄帝轩辕与诸侯合符之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李牧不敢掉以轻心,让司马尚领兵,给武遂来一个前后夹击。自乐间、乐乘降赵,燕国人才凋敝,如今只有老将剧辛坐守蓟邑,其他地方守将都是些年轻的将领,资历尚浅。可即便是如此,李牧也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攻了五次才把城攻下,可见武遂城坚。
捷报发回邯郸,赵王对着展开的燕国地图,以指做笔,轻轻地将武阳、方城、平舒、葛、和武遂一一连线,最后在易水两岸划出了一个大圈。赵王挑眉微笑,轻轻说了一句:“不愧是李牧。”
五年前,燕赵之战最终以双方交换土地收场,燕国把葛、武阳、平舒给赵国,而赵国则给了燕国龙兑、汾门和临乐。龙兑、汾门和临乐原本属赵,赵国对这三地了如指掌,剩下夹在中间的狸,桑丘等城邑,要拿下不过是迟早的事。
燕国再失两城,眼看易水两岸土地即将全部变成赵土,燕王把希望寄托在了秦国身上。而秦国正想要扩张河间的土地,若有燕国相助,前后夹击必事半功倍。六月既望,燕王喜派太子丹入秦为质,作为秦燕联盟的保证;而秦国则承诺派遣大将张唐入燕为相,扶助燕国,共同伐赵。由秦国到燕国,赵国是必经之地。而因为在长平之战中,张唐杀死赵卒无数,赵王曾昭告天下:“得张唐者赏地百里”,如果张唐到了赵国,不就是等于把自己送入虎口,所以当文信侯吕不韦让张唐去燕国的时候,张唐直言拒绝。文信侯很不高兴,这不高兴并非仅仅因为他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地位,调动不了一个将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河间地区是他的封地,扩张河间就是扩大他的领土,所以这一战对文信侯何其重要。可是张唐是三朝老将,说的这个理由也算合理,所以不高兴归不高兴,文信侯却也不能勉强他。
文信侯的门客中有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名叫甘罗。他的祖父是秦武王时候的左丞相,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秦国,所以甘罗算得上是名家之后。他见文信侯满脸不悦,心想当今朝堂,除了秦王,谁敢惹文信侯不高兴?得知原因后,甘罗自荐说他能让张唐去。文信侯让他滚一边去,他吕不韦都办不到,甘罗你一个十二岁的屁孩儿有什么能耐让张唐去?甘罗反驳说项橐七岁的时候就能当孔子的老师,而他已经十二岁了,他都还没试过,何以就叱责他不行。文信侯被甘罗驳得哑口无言,想想现如今也无他法,让甘罗试试也无妨,便答应了。
甘罗求见张唐,并未开门见山提去燕国的事情,而是问张唐跟武安君白起比,谁的功劳大?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张唐的功劳自然是不如武安君的。张唐的回答是肯定的。甘罗再问张唐,当初的应侯范雎跟现今的文信侯相比,哪一个专权?毫无疑问,贵为秦王仲父的文信侯更专权。甘罗又跟张唐确认了一遍,才点明要害: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不去,离开咸阳七里就死在了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张唐去燕国担任相国张唐不去,实不知张唐会死在哪里。张唐听得一身冷汗,忙下令整治行装,准备前往燕国。
张唐出发的日程定下,甘罗又请文信侯借给他五辆车子,他说他要替张唐先通报赵国。借车是小事,但是出使赵国就是必须要跟秦王禀报的事了。于秦王而言,不管之前张唐是不是如文信侯所言装病抗命,可既然他已经答应去了,那其他的事都是小事,既然是小事,仲父自己决定就好了。然而,鉴于甘罗是名家之后,又只有十二岁,秦王出于好奇还是召见了他。当下的秦王也不过十五岁,两个孩子在大殿里谈了半天,也不知谈了些什么。侍郎只在甘罗离开的时候,听到他信誓旦旦地请秦王等他的好消息。
一个好的策士,从来不是自己说,而是让对方说,通过提问的方式,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从而探知到对方的底线。甘罗见到赵王,一样也是先提问:大王知不知道燕太子入秦为质?有没有听过秦王派张唐去扶助燕国?赵王表明一切他都知晓。知道就简单了,秦国跟燕国结盟,目的是为了扩大河间地区,在如此危急关头,大王你不如给我十座河间区域的城邑,我请求秦王把燕太子送回去,然后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与众大臣商量后,觉得甘罗的提议可行,于是一番激烈谈判,讨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