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
☆、淮水月
第六章淮水月
(一)
先前来大都的时候,他们走的是旱路,这次南下,干脆雇了船走大运河下去,此时已经快入秋,江面上偶尔起北风,倒是顺风顺水,船行地也快,不过几日就到了扬州路,这里来往船只多,市井繁华,杨逍说不必赶路,带晓芙玩了大半日,晚间忽而提到,自己在集庆路有个朋友,原本想着去拜访,这一二年内总不得闲,如今既来东边了,不如去寻寻,晓芙也同意。
第二日又在大运河上行了半日,到镇江路换船,沿长江逆流上去,就到了集庆路。杨逍口中的这位友人名叫马恪,原是他幼时邻家的小孩,那时两人时常在一块儿玩,关系甚是亲密,杨逍祖父带着一家人离开临安后,他们就再没见过面,一直到三年前,杨逍又在京兆府偶然遇到了他,起先也并未认出他来,不过路见不平出手帮他收拾了个抢他钱袋的人,两人闲话起来,才得知是幼年的故人。这马恪和杨逍惺惺相惜,却是个在朝为官的人,汉人能在元朝廷谋得一官半职的不容易,他的官虽不大,也是从小苦读得来的,杨逍那时跟他聊起,只当他是个读书人,也是迫于生计,才给元朝廷做事的,也表现出十分的理解来,那马恪却摇了摇头说:“并不是这个原因。”,马恪的恩师也是在朝为官的,一个汉人做到户部侍郎的官实属不易,他曾告诫马恪,说他们汉人在元朝廷为官,也许会受到不少汉人的责骂,但如果整个朝中都没有自己的人,怕是连一个为汉人做主的人都没有了,他们读书人当为天下尽点责任,他人不理解也是无妨的。“若所有汉人都在江湖之远了,庙堂上的事岂不都是他们蒙古人说了算?”,杨逍听了马恪这番话,顿时对他起了敬佩之心,想着他那颗为天下百姓做好事却不拘于形式的心,倒和自己是一样的,两人平日里虽少有联系,却难免牵挂。马恪比杨逍还要略小两岁,这样的年纪,又是个汉人,能做到从五品的郎中已是不易了,他为官勤勉,又是一表人才的样子,江浙行省这边的丞相和参知政事等没有一个不知道他的,遇到对百姓不公的事,他也就常常劝上官几句,他们倒还听得进去,也算是一心一意在为百姓谋福了。
杨逍此番来找马恪,却不算凑巧,那马恪升了御史台经历,要进京做官了,因晓芙为难没法用合适的身份去见杨逍的好友,到了集庆找客栈住下了,杨逍想着见了马恪不过一日就要出发的,就一个人去寻他了,却正好见到马恪一家在打点行李装车,马恪见了杨逍也是大惊,两人叙过一番,才知道从前马恪的老师让他在地方为百姓做点实事,如今朝内形式不好,便托了人将他调入京中去了,好在朝中帮帮他,马恪携了家眷,立即就要起身赴任去的。杨逍知道不能拖延他的时候,也不好打扰他,便跟他约了过些时候再去京中看望他,马恪也连连称好,又让个下人去把夫人请出来和杨逍见了,方问杨逍:“此番杨兄是一个人来的?却往哪里去?”,杨逍向来信任马恪,便把自己要去临安一事讲了,踌躇片刻又答到:“内子是跟着我一块儿来的,但一路上舟车劳顿,她染了病,如今在客栈内休息,是不好来见马兄弟的。”,马恪听杨逍已娶了妻室,也甚是喜悦,又说改日定要去拜访嫂夫人,想了一想又道:“不拘杨兄要在集庆待几日,既然嫂夫人在,住在客栈大为不便,我这屋子正好腾出来了,杨兄把夫人带了来这里住就好,倒是我为官多年,竟没有攒下多少银子,这屋子窄小,我们统共只一个家仆一个丫鬟,也要带去京城的,这一走连个下人也没有了,只怕是要委屈杨兄和夫人了。”,杨逍听罢连称不必,马恪却一再坚持,又说:“杨兄就当帮我守几日屋子,免得我们这忽然一动身,屋里有带不走的家当,有人惦记着,你们不拘住几天,走的时候拿把大锁帮我把院门锁上就完事了。”,想了想又说:“集庆这地方秋日短,可偏偏春秋两季都好玩地很,杨兄不妨多住几日,也去秦淮河上逛逛。”,杨逍再三推辞不过,也就应下了,送了马恪一家上了进京的路,便回客栈找晓芙去了。
杨逍一直把晓芙带到马恪家中,晓芙还只不知道要去哪里,忽而进了个小宅子,这里房屋不多,院子也小,却胜在十分精致,一砖一瓦都透着江南的秀气,那门窗上都雕着精致的花,院内种着绿竹花草,都还是生机勃勃的,前院摆着石桌椅,正好在颗梨树下面,想是春天的时候会有花瓣落下来,当是很美的,院内有口石井,旁边放着块大石板,已经被清凉的雨水冲地光洁了。晓芙又往屋子里探了一探,见里面的摆设也精致,不由感叹一番,问杨逍到:“这里也是你们明教置办下的院子?”,“那倒不是。”,杨逍遂把前面马恪的一番话说了,晓芙听罢直嚷不妥:“怎么好这般劳烦人家的!”,杨逍却说他已经应下马恪了,“你看墙边那些花草,就劳烦纪小姐好心,倒是帮着打理一番,多留它们些时日。”,晓芙虽觉不好,但这屋子里也没别人,自己行动坐卧都小心些就好,也就只说了声:“那我们只好住在客房。”,也就不多言语什么了。
晚膳过后,杨逍带了晓芙往那秦淮河边去,此时已到掌灯时分,站在文德桥上望过去,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