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7
姓。
专门负责此时的大管事当着一个月以来用过第一顿饱饭的人们道:“吃了王府的红烧土豆,喝了王府有肉干有菜干的杂粮粥,住在王府集中供暖的房子里,你们就得老老实实给王爷干活,都给我砍树烧砖挖矿去!干得好的每顿加鸡腿!想干什么就找管事报名去!有一技之长的去那边报名,”他抬手一指,“查实了不仅干活管饭还给钱!”
底下的百姓听了立时“一哄而散”,各个报名点前顿时人满为患,连侧个身子都是难事。水溶亲眼所见,当时“盛况”堪比上班高峰期的北京地铁四号线。
趁着皇帝与一众重臣权贵们自顾不暇,水溶打算趁着冬天把铁厂的框架搭出来,再扩建一下广宁城外的港口……
开春他必须得造船了,皇帝不是不想管他而是管不起他,在皇帝没消耗掉相当实力之前,他会采取关闭山海关来扼制……不过没关系,大海加不了盖,往来贸易走海路就是了。
就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连被系统加强过的水溶都不想出门,薛蝌带着一行人从旅顺上岸,踏雪跋涉百多里,队伍里逾半数都顶着重感冒,勉勉强强清醒着抵达了广宁城。
病人全送进了水溶夏末才盖好的广宁医馆,其实就是医院,剩下的则在薛蝌的引领下前来拜见水溶。
薛蝌带来的是粤城洋行的几位大管事。
粤城就是广州,而粤城洋行在这个时代虽然跟垄断不沾边,因为本朝对外贸易口岸不止广州一个,但职能业务可以粗略地跟清代那个大名鼎鼎的对外贸易机构~十~三~行~对标。
不远万里,在隆冬时节忍受酷寒和重病,甚至一段路还是徒步踏雪而来,只为专程来拜见他,表达诚意,若是能做成几笔买卖就更好了……所以商人为赚钱究竟可以吃苦耐劳到什么地步,水溶实在服气。
作者有话要说: 圣诞快乐!
谢谢待红衣静客的霸王票~~
第六十二章
现在毕竟比不了后世, 从广州到锦州飞机加火车,一天就到了。
水溶跟几位来自粤州洋行的掌柜管事聊天,得知他们从粤州港出发, 从入冬起一直走到快年底, 总算赶来了, 这一路上“人祸”全没有, 毕竟洋行财大气粗,这么多年来早把沿线水兵喂得差不多,真正要命的是病。
这几位敢来,不仅仅是能做主,更因为是走船的好行家,身子骨也好, 真正觉着艰难的是进入黄海, 海上行船实在冷得受不了。若非薛蝌经验丰富, 准备充分,他们几个起码得有两三个老骨头要客死他乡了。
这不奇怪, 水溶从穿来就悄摸修改常用药方, 到薛蝌诚心跟着他混一起来到关外发展的时候,水溶这边已经有了二十几种针对常见病症的成药。因为有系统科技加持, 这些成药药效跟后世中成药以及若干有些历史的西药相近,或者干脆没什么区别。
几位稍微带点南方口音的管事原本是为灯油而来——灯油针对中高端市场, 相当于奢侈品,带回南边一准大赚。
至于同样是广宁特产满足低端市场的豆油,他们不是很感兴趣, 哪怕广宁出产的豆油质优价廉,然而千里迢迢运往东南,必然要亏本。
价廉到什么地步呢,广宁豆油一斤十钱,敞开供应。
而王府员工包括在王府工坊工作的工人和学徒,依照级别不同每个月能拿到不等的菜油票作为员工福利。
他们用票买油,不对,是用票拿油,无需再掏钱。与之作对比的是闽粤一带百姓常吃的胡麻油,也就是芝麻油,还有花生油,一斤起码要三四十钱。
于是从辽东城赶过来的商人一马车一马车不间断地拉豆油回去批发,即使现在城外若干道路上的积雪依旧没小腿肚,也不能阻挡商人们的热情。
其实不止商人们热情满满,哪怕现在白天也要零下十来度,腰包鼓底气足的百姓也在携家带口不畏严寒地在外逛街——王府又一年“逆势”大丰收,粮价不仅没涨,还稍微有点回落,再加上王府自己产业出产的东西也维持原价,其余商家在广宁自是没余地“乱来”,于是物价稳定且平易的情况下,百姓心安又赚到了钱,当然不吝惜消费。
这一点来自粤州的管事和掌柜们亲眼所见:广宁城繁华热闹又井然有序,论市容和道路比京城一点不差,不怪常有人说这里是关外的……世外桃源。
掌柜和管事们心里都有了主意,与王爷闲聊过,他们就奔向主题:一定要买灯油,另外王爷这儿的成药卖不卖?
其中一个掌柜风寒高热,正是王府的退烧药救回来的,两个丸子神志不清地吞下去,第二天通身是汗地醒过来……
听着掌柜和管事们轮番夸赞他的退烧药,水溶在心里笑:为什么不卖,哪怕只是高效退烧药和风寒感冒药,明知道倒腾到东南,这两种成药零售价会上天,而且肯定限量想买到还得加钱托关系。
据水溶所知,东南如今因为多年对外贸易,商行洋行一个赛一个地……富得流油,论资产规模不比江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