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79

      去,不管说对说错,他们母子间都没关系。
    “这事儿闹的。你怎么也由着他胡闹呢。”平白无故整出这么大动静来,侯爷离京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低调再低调,这下好了,所有人都知道祁家行事高调了。
    云氏急的负手在廊下踱步转圈,看她这表情,定然在问顾青竹之前已经问过祁暄了,正因为没有从祁暄那里得到准确答案,才会想回来问顾青竹的。
    谁知道顾青竹也是个‘糊涂’的,云氏能不着急嘛。
    云氏焦急不已,脑中想着侯爷回来她该如何交代,若真给这两个孩子闹出点什么事情,该怎么办。顾青竹见她这般,无奈一叹,说道:
    “母亲不必担心,祁暄不是那等胡来之人,他既然要做这件事,定是有原因的,我相信他,母亲也该相信他才对。若是猜测的没错,这场大雨会下很久的话,那城中和城外百姓定会有人受灾,我买的这些东西就能派上用场了,当然,我们都不希望这些东西派上用场,只希望雨快些停,没有人遭难受灾才是最好的结果。就当是防患于未然吧,买个安心。”
    云氏对这儿媳已经无话可说了。
    她这安心得买掉多少钱呀。听说这儿媳今天已经从嫁妆库里提取出了不少银两,这种因为相信祁暄,就肯散财陪他疯的儿媳,云氏都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可不管怎么说,两个孩子的行为,云氏已经阻止不了,就好像侯爷当年阻止不了祁暄入宫请旨赐婚的事儿一样,摆手让顾青竹回去,云氏在房里踱步好一会儿,还是决定披上蓑衣,出去寻一寻儿子,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众人的怀疑直到大雨连下了二十多日以后,终于从怀疑转成了惊愕与佩服。京城里大多数街道都已经淹了半数,街道上的人给撤到了地势偏高的地方,城中断了粮食,百姓们苦不堪言。
    因为祁暄连夜搭建障碍,倒是让城外通往城内的路没被水冲垮,缓解了一些城外村落的围困问题,而顾青竹则领头在城中各处设立施粥,施药的摊点,武安侯府的所有人都被派出来帮忙派发,顾青竹连同城里多加药铺的大夫,在屋檐下给人义诊。
    在武安侯府打头阵之后,城中也陆续有一些积善之家加入到施粥施衣的行列。
    这件事情,让京城中所有人家全都震惊了,就连朝上都有官员特意向元德帝提出了这件事,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暴雨,若是对应不当的话,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根本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元德帝听了御史慷慨激昂的回禀后,当朝就对武安侯府表示了赞美,并且让朝廷官府也陆续开始开仓放粮。
    一时间,武安侯府的美名传遍京城,而这种美名,与军功美名不同,是皇帝喜闻乐见的,在他的治理下,官员愿意散尽家财帮着对付天灾人祸,这正说明了当皇帝的治国有道,才会有这等贤臣现世。
    第156章
    因为有武安侯府的未雨绸缪, 将这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虽然下雨使得城中寸步难行, 百姓们不得不往高处聚集, 缺粮断水, 武安侯府的运送车在城中来来回回,解决了很多问题。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顾青竹和祁暄忙的几乎连家都没有归,终于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晴天两日,城中的水才渐渐退去, 高处聚集的百姓们才得以回家收拾残局。
    仁恩堂挨家挨户的发放一些避霉避毒的药,药全都是仁恩堂出的, 但熬制的人和用的锅全都是百姓们自发组建出来的。
    而城外因为祁暄下雨前几日拖着巡防营的人在各大主要道路上开渠排水, 搭建阻水矮坝, 虽然有几个偏远小村依旧受困, 但城外大多数村落都幸免于难。
    而让祁暄和顾青竹感觉到比较欣慰的事情是, 他们记忆中, 上一世京城的混乱,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几乎没有发生。上一世爆发的瘟疫,由于防患于未然, 所以也没有爆发出来, 略微哪里有点毛病, 顾青竹亲力亲为前去解决, 不辞劳苦的行为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一时间让仁恩堂顾大夫的名声传遍了京城。百姓们也是受灾过后才知道, 原来仁恩堂的这位顾大夫,便是前阵子在京城中风头无两的武安侯世子夫人,当初那个因为嫁入武安侯府而备受非议的忠平伯府小姐。
    而那个备受京城百姓议论的武安侯世子夫人顾青竹,在事情解决之后,回到府中,已经足足睡了三天三夜,祁暄也不遑多让,陪着她一同。
    两人实在是太累了,这一个月来不分昼夜的运筹帷幄,就算是当年在漠北打仗的时候也没有这么累的时候。
    皇帝听了各方官员们的上奏,对这回武安侯府办的事情那是相当满意,对武安侯府进行了大大的表彰,而除了武安侯府之外,崇敬侯府也出了一些力,在得知武安侯府的壮举之后,崇敬侯府世子亦亲自带着府中人,跟在祁暄后头做了不少事情,皇上在夸奖武安侯府的时候,也顺道夸奖了一番崇敬侯府。
    得知武安侯世子夫人私掏腰包,为保京城百姓们不缺水断粮,慷慨解囊,皇帝十分感动,着礼部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