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
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失魂落魄的那段日子,好像下一刻就要消失了。
只有一想起那日的光景,他就疼得窒息。
阮呦并不知晓前院发生了什么,她正在屋子里收拾包袱,目光触及那只丑丑的兔子时,手指微顿。
她抿了抿唇,拎着兔子的耳朵扔了出去,关上门,靠着门蹲下。
已经三年了。
阿奴哥哥没有回来,他真的不要她了。
她已经十六了。
娘亲在替她物色亲事,她也不敢再提及阿奴哥哥的事,娘她们已经恼他了。她就要去盛京了,阿奴哥哥就算回来了,也找不到她了。
阮呦抿了抿唇,抓着衣袖的手指发紧,犹豫了很久又推开门将那只草编兔子捡了回来。
她还是想知道,想知道原因。
作者有话要说: 带带:谢娉婷送呦呦的这个铃铛有妙用的,真的,后面阿狗那什么,此处省略一万字【擦鼻血】
第26章 【二更】
临近寒冬, 北地下了几场雪,细碎的雪花日渐变大, 密密麻麻落下, 很快路途就积起厚厚的一层雪。
阮家一行人早早就出发, 赶到青州一处小县城时就被告知前方大雪封了路, 官府正派人去官道开路,眼下不能通人,阮家只得在青州歇息半个月。
这两年青州的名声如雷贯耳, 倒也不为别的, 全是因为青州出了个商界的天纵奇才盛瑛, 如今也不过双十出头,只用短短两年就在大明商界站稳了脚跟,如今其名下的商铺开遍江南海北, 便是连汴城那样稍偏僻的地方,一条巷子也有一两家店面挂着青州的徽标。
这盛瑛又是个受人爱戴的仁商,做过许多好事, 譬如出十万两银子助地方官府剿匪,又替朝廷安置流民,设了专门救济孤儿穷人的济慈庵, 还与地方达官贵人撘上关系,办了平民学府。
他年纪轻轻就腰缠万贯富甲一方, 还被那些地方官奉为上宾对待,在如今这个世道也算个人人谈论起的风云人物。
阮呦早听说青州的人员在新朝建立后几乎大换血,之前住在这一处的人, 不是因为战乱死了,就是逃走了。
青州土地贫瘠,山头多平地少,又不临水,在前朝就算得上是个穷乡僻壤,等到战乱安定下来,那些原本还幸存的居民却不愿意回来了。
因此现在青州所住的,都是逃往燕京却被拦在城门外的难民,大多来自不同地方的,这里以凶悍出名,每日争抢打斗几乎不停,百姓每日闹事,不好管教,倒逼走了好几任地方官。
还是在第五任官员换下来的时候,有着盛瑛帮忙说项,在两方间做和事佬,这里的百姓才算安稳下来。
自此相安无事。
阮呦一家人住在青州桐雅县的一家小客栈里,才刚踏进这个县城的时候,阮呦就觉得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怪异和不适。
县城算不得小,但人很少,比起凤阳村所在的上水县还要少,街道虽然有店铺开着,来来往往有客人也交易,但却很少有人攀谈着什么。李氏在汴城出去采买食材时,遇上爱唠嗑的店家会闲谈许久,到这来了却是不怎么聊得动。
这里的人未免太孤僻了些。
就算当初都是从不同地方来的,有了三年的磨合也该多多少少该缓和些罢。
外面天气寒得很,也没什么好逛的,阮家便在小客栈里老老实实窝了十来天,没怎么出去乱跑。客栈墙垣内的种了一排梅树,那红梅开得很艳,枝头长得又长又乱,从墙垣延伸出来,将客房的窗户捅破了一个小洞,半夜里会冒寒风出来。
还是夜里阮呦去寻了店家,要了些浆糊补上才能睡熟。
翌日清晨。
阮呦从床上醒过来,盯着房梁上的几根木头微微发怔,一时还有些没能反应过来。
她还是不习惯。
总觉得太安静了。
“呦呦。”门外响起温润的男声,是阮雲来了,他敲了敲门,声音放得很轻,“醒了没?今日要出发了,快下来吃早饭了。”
“欸,我这就来。”阮呦应了声,将脑海里的怪异不适都放下,很麻利地穿戴好衣裳,收拾好包袱行头出去。
她扶着栏杆下来的时候,李氏他们已经围着大堂的大圆桌子坐下来了,桌子上摆着一篓馒头,三道清炒的素菜和一碟腌菜,一大盅白粥。
大堂人少,有许多空的座位。阮呦下了楼梯,眼神控制不住地瞥向最左边的角落,瞥见那一角果然有人的时候心下落了一拍。
那个位置始终有人,那也不算个什么好位置。
这十来天都有人,人不一样,桌子上摆放的菜式确是一样的。
日复一日,重复着。
阮呦抿着唇,挪开视线。
这地方怪怪的,但她又说不出来缘由,好在今日就要离开这儿了。
—
闫玺三年,霜降时节。
北地气温骤降,乌云诡秘,黑幕笼罩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