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61

      “嗯。”闻声见他想明白,眸底终于带了两分笑意。
    宋茯苓当即叫人进来更衣收拾,连忙赶往禁城。不多久,宫内传来消息,庆帝念相国辅国有功,免其长孙死罪。
    然李岩施虐幼童、迫害妇女、触犯储君证据确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改宫刑后逐出上京,永不录用,着李世琛亲自审刑。
    消息传来,李世琛面如死灰,当场撅过去。
    与李家的阴霾不同,城内的百姓却因为此等变故陷入沸腾。
    丰和楼大堂里有人呼“上京大害已除,简直大快人心呐!”
    有人问“这大理寺和刑部多是相国的爪牙,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究竟是谁翻出来的?御史?”
    “什么御史?是圣上身边新晋的红人,复延侯啊!就是为了不给相国徇私的机会才找到他头上!”
    “只听说这位侯爷是个武将,怎么竟然还会查案吗?”
    “依我看,此人不得了,当初画舫上那一球,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能文能武又得圣上倚重,往后的前途只怕不可限量啊……”
    来酒楼的,多半抱着闲聊说笑的心态,左右再如何说都与自己无关。
    只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堂的哄笑说话声尽数传入二楼包房,包房中一片寂静。
    侍酒的女伎见座上的人脸色不佳,心中惴惴不安“这些人好生吵闹……不若,不若妾去赶赶?”
    “不用。”男人鬓发处的斑白在暗中格外显眼,回过神尽显儒雅“不过随性而言罢了,我上京何时如此严苛,连市井茶余饭后的谈笑也要禁?”
    说完这话男人顿了顿,笑意微收,更像是自言自语“更何况,他们说的也不见得是假话……”
    女伎不懂,更不敢问,只是上前倒酒。
    十天后,相国李世琛向庆帝自请辞官,带着一家老小回乡归隐。
    出城门没多久,有人为他递上一张纸条,条上的字工整飘逸,却直戳人心“以不义开始的正义,必须以罪恶来终结。”
    这句话右下角还画了一把火。
    就是这一把火,点燃了李世琛尘封在内心十多年的恐惧“是……是他们……是他们回来了!”
    他一面自语一面往城里跑,到了门口却被拦下来“圣上有令,出城之后便不可再回!”
    “我有事要奏!我有急事要奏!我要见圣上!放我去见圣上!”
    李世琛不顾驱赶,嘴里念念叨叨只是重复一句话“火海……火海……”最终是被侍卫押上马车。
    消息传回城内,市井百姓只道相国受不了起伏,入了魔怔,此后便化作一桩上京笑谈。
    这笑谈并未在城里流传几日,便被一桩噩耗压下去相国大人在回乡途中遭遇绿林劫匪,一家十六口尽数殒命。
    这消息同样传到太傅府,宋茯苓听过宋仁的禀告后,沉默着放下了手中的笔,望着桌上的笔架有些出神。
    良久,终于开口“吩咐下去,府中前院所有灯火今夜长明。”
    声色平稳,叫人听不出其中的情绪。
    宋仁抬头,似乎想要看清宋茯苓的脸色,却见他早推着车轮往内间去了。
    宋仁只看见车椅冷硬的背影,自然没有看见宋茯苓背光勾起的嘴角。
    黄泉路远,相国大人可不要怕黑才是。
    第115章 七·十四
    复延侯府, 书房。
    林文也和闻声说起李世琛被害的事“刚出临安府,还在官道上就被劫了, 财物人命一个不剩。手法老练, 非一般盗贼可有。”
    庆帝近日赏了闻声一把好弓,他正拉着瞄物。随着弓弦的弯折, 咯吱咯吱的抻展声逐渐响起。
    待拉到极致, 闻声问“都清理干净了?”他并不关心是谁干的。
    林文自然知道他指的是现场的痕迹“一条不留。”
    噌——
    是弓弦骤然松弛划破空气的异响。
    “好。”吐出这个字,闻声便将弓放回架上。也不知究竟是夸林文事办得好,还是夸弓做工好。
    林文有些好奇“侯爷好臂力,这弓非同寻常, 拉满至少需要十石力。若是配上好箭,何止百步穿杨?”
    “弓是好弓,这箭却要看用弓之人怎么使。”闻声已经翻找起书来。
    林文不太理解, 却也没有深问, 只是道“可要卑职明日去铁匠铺找找?”
    “不用。”闻声选定一本杂文,轻而易举将其抽出来“过几日会有人送来。”
    “送什么?箭吗?”
    “或许不止。”说完这话闻声便没了下文,林文见他认真看起书来也就不再打扰, 告辞出门。
    过了两日, 当真有人带着闻声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