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6节

      他们深信江舒涵是得到上天眷顾的。因为她,他们这一路才能化险为夷。所以大伙决定继续跟随她。
    不过大伙还是按照约定送他们去沙江。
    路程虽不算远,但是襄州和江陵府毕竟是两府,现在各个地方都很乱,有这些壮劳力们护送也多了一重保障。
    许仲文给族长敬酒,“我听下人说江陵府那边也不安份。”
    “那边也干旱了?”柳新年纪小,首先急了。
    “那倒没有。沙江有条江,虽然比不上大江深。但还不至于干旱。”许仲文叹了口气,“我听管事说那边涌进不少难民。县城治安很乱。不少人家都出事了。许多流民都被拦到外头去了。”
    这种情况要么是管理出了问题,要么是县城太小,接收不了这么多难民。
    江舒涵看向族长,提了条建议,“我看让这些难民干徭役挺好。让他们干活,发给粮食,这样他们才没时间生事。”
    族长摇了摇头,“法子虽好。但是实施起来却有难度。江南大部分都在干旱,蜀地那边又有地震。粮食从何而来?”
    江南和蜀地算是产粮最多的地区,这两边都遭了灾,哪还有粮食可调。
    江舒涵一想也是,便也没再出主意。
    第二日一早,大伙出来为他们送行。等他们的背影消失不见,花媒婆看向江舒涵,“接下来咱们怎么办啊?”
    江舒涵笑了,“咱们还有银子呢。你们还怕饿死?”
    之前的四百多两银子,族长一分不要。再加上许仲文为答谢他们特地送给了他们三百两银子。一共有七百一十六两。
    昨晚,他们按照成年人的数目给各家发了银子。每家都分到一百多两银子。
    “咱们先去买粮食吧。”花媒婆碰了碰她胳膊。
    “行啊。”
    县城粮价飙升,几乎是安照的五倍,就这还供不应求,许多人抢着买。
    店家担心有人囤货,每人每次只能买十斤粗粮。
    粗粮粗到里面有一大半带壳,面几乎都看不到多少,就这粮店门口的队伍都排了三条街那么远。
    江舒涵回家拿袋子,两个儿媳妇守在门口,蔫头耷脑,“你俩杵在这干嘛呢?快点把老大老二叫出来。咱们排队去买粮。”
    张氏低着头不吭声,周氏往张氏后面躲,小声道,“娘,大哥和相公去送族长了。”
    江舒涵眨了眨眼,“送就送呗。”她刚说完,突然意识到不对劲儿,“不对啊,我刚刚咋没看到他们呢?”
    给族长送行,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干啥还偷偷摸摸的。
    张氏和周氏越来不自在了,侧头身子,眼神躲闪,根本不敢看江舒涵。
    “你俩给我老实交待,他俩干啥去了?”江舒涵心头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
    周氏绞着手指,从张氏身后探出头来,小声道,“他们非要送族长到沙江。我们拦都拉不住。”
    江舒涵差点气了倒仰。
    啥玩意?去沙江?这俩是嫌自己命长了吗?居然跑去沙江。
    江舒涵转身就想跑,赶紧把人追回来要紧。可她刚跑出去,步子还没迈出几步,就被张氏抓住胳膊,死死拖住,“娘,您别去了。他们也是为我们好。”
    江舒涵想要甩开她,却发现张氏抱得太紧,根本甩不动,“什么为我们好?沙江那么乱,他们是去送死吗?”
    “娘,他们人那么多,肯定没事的。所有人都去送,只有他俩不去。以后别人怎么看他们。”张氏情绪有些激动,“咱们不能只想着眼前这点事儿。还得多看看将来。咱们得跟大伙抱着团,不能排外。”
    这话就差指着她的鼻子骂她鼠目寸光了。江舒涵抚了抚额。什么抱成团?现在是面子重要还是命重要?
    说再多,江舒涵也知道自己没法拦。人都已经走远了。她要是真把两儿子拦回来,估计两人都得恨她。
    这柳二郎不是最怕苦怕累吗?他居然也去送他们了。
    江舒涵坐下来直叹气。这古人的心思,她还真不懂。面子难道还能比命更重要?
    花媒婆带着几个儿媳从屋里出来,每人都拿着几个麻袋,“走吧?别耽搁了。”
    江舒涵也顾不上伤春悲秋了。留下来的这些人得好好活着。想活就得有粮食。
    接下来大家啥事也不干了,天天守在粮店门口排队买粮。
    每隔两三天才能轮到他们一回。
    孩子们全部待在院子里,哪也不许去,江舒涵和花媒婆两个老大娘天天看着,然后每天蒸几锅馒头,给排队的人送过去。
    江舒涵从来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蒸馒头都能疼得受不了。
    原身前几十年下地干活,腰本来就不好。她这天天弯腰蒸馒头,手疼,腰酸,眼睛胀,精神就有些不济。
    “我这手受不了了,我想跟老大媳妇换换,你呢?”江舒涵想跟张氏换换。排队起码不用干活,而且到了晚上,还可以躺下来歇息,要不然她这身子骨真的受不了。
    别看花媒婆叫江舒涵嫂子,其实她年纪比江舒涵还大六岁。但谁让她嫁的男人比江舒涵辈份小呢。
    这会听江舒涵说累了,也直了直腰,“行啊,我也去排队。”
    两人到了粮店,从队伍中找到各自的儿媳妇。
    张氏吃着馒头,江舒涵让她回家带孩子,她留下来排队。
    张氏点头,给婆婆让位置,前面的周氏有点不乐意了,从地上爬起来,“娘,我也想回家。我都在这边排了好几天了。我身上都臭了。”
    能不臭嘛,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衣服没换过,脸没洗过,除了吃饭时,婆婆来时,替换上茅房,其余时间都得在这边守着。
    江舒涵抬了抬下巴,“回去得蒸馒头,你确定你想回去?”
    周氏迟疑了。回去还得干活?那还是算了吧。
    懒婆娘!张氏嫌弃得看了她一眼,撇了撇嘴,走了。
    张氏刚走没多久,街头传来一阵骚动,众人寻声望去,一匹快马从街头冲撞过来。
    这马的速度极快,几乎一眨眼的功夫撞翻好几个路人。
    可大家谁也不敢有意见,头并头聚拢在一起,勾着往远瞅,“刚刚那个是不是驿骑?”
    驿骑就是驿站骑马送信的人员,一般都是有非常紧急的事情才会派驿骑。
    这么快的速度一定是发生大事了。有那好事之人跟在后头去打听。
    江舒涵脑子一团乱麻,会不会其他地方乱起来了,知府让这边的县令派衙役过去镇压?
    又或者其他地方缺粮,征调这边的粮食?
    队伍议论声此起彼伏,说什么的都有。
    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江舒涵已经从第三条街排到第二条街。
    有人从县衙出来,有那认识他的人就指点其他人,“这人是县蔚小舅子。他肯定打听到消息了。咱们听听他怎么说。”
    江舒涵也竖着耳朵听。
    那人被大家围着,说得口若悬河,奈何江舒涵离得比较远,根本听不清。
    但是并不妨碍她知道,因为他这边讲过,其他人就学给周围人听。
    原来离他们这儿百里之外的陈仓县,有个叫张大胆的农民聚众谋反,更胆大包天的是这人居然敢带人围困洛阳,意图将皇帝拉下来。
    良国都城位于洛阳,陈仓离洛阳不过几十里。但是洛阳有那么多御林军,他们怎么敢围困洛阳。说他叫张大胆,他还真大胆啊。
    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县蔚小舅子毫不留情嗤笑,“这贼人胆子也太肥了,居然敢跟皇上做对?皇上可是真命天子。”
    有人也跟着他一块附和,“对啊,天灾**又不是皇上的错!”
    等县蔚小舅子一走,百姓们立刻变了脸。
    “哎呦,这昏君可算是到头了。几百年了,多少次谋反,哪个跑到洛阳围困了?”
    “我看也是。想想咱们县干旱,那狗官却还是要我们交税,后来我听人说,不是县令非要收,而是皇上逼的。税不交上去,县令就得掉脑袋。”
    “就是,这狗皇帝在龙椅上坐着,高高在上,哪里管咱们的死活。自打他登基,税一年比一年多。这皇位也该换个人坐了。”
    本地百姓顾忌多,根本不敢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
    而这些流民们居无定所,只能窝在巷子里。
    就算有人想抓他们,绕几个圈就没影了。因此言语上便也放肆许多。
    江舒涵低低一叹,大家更多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却猜不到皇帝之所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在向各州府求助。
    除了要塞之城可以有护卫军,良国各个州府也可囤兵数千以备不时之需。
    照理说,皇帝的御林军应该是实力最强,但良国养了太多蛀虫,这蛀虫蚕食月国方方面面。
    就拿这御林军来说,建国之初,的确都是能者居之。
    往后几代,却要看家世才能进。到现在,里面几乎全都是酒囊饭袋在里面滥竽充数。
    别说让这些人抵御贼人,他们能按时点卯就算不错了。
    御林军尚且如此,京城的守城军队亦是如此。
    皇帝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被人蒙蔽,更不想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各州府官员请求援助,于是端着架子,说张大胆这群起义军是乌合之众,你们派几个兵过来就能把人收拾了。
    他不拿起义军当回事,底下人自然也不拿起义军当回事。派几个兵去有什么意义?又不是去搞笑的。所以没一个官员肯去。
    这就跟烽火戏君侯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一致认为,谁去谁傻。
    于是皇帝就悲剧了。
    第24章
    听到这些人议论皇帝, 周氏听得心惊胆战, 小声嘀咕, “娘,这些人也太大胆了, 居然敢说这种话, 他们不怕被人抓进去砍头吗?”
    江舒涵嗤笑一声, 还抓进去砍头,皇帝有没有命活下来都两说呢。她摇了摇头,“反正跟咱们无关。”
    又过了几日, 一大早又有一辆驿骑打他们身边经过。没过多久,整条街再次沸腾了。
    这次远比上回更加热闹。
    洛阳百姓守了半个多月, 没有援兵救援,城内弹尽粮绝,百姓不得不开门投降。张大胆带领的起义军入驻洛阳,由于之前洛阳百姓顽固抵抗, 起义军损失惨重。张大胆非常恼火。进城后, 他丧心病狂将全城百姓全部屠杀,就连孩子都没放过。
    大家听着都觉得渗人, 不少人都露出怜惜的神情。而那有亲戚在洛阳的人家更是嚎啕大哭。
    周氏吓得面色如土, 捂嘴呕吐,连胆汁都快吐出来了, 嘴里嚷嚷着,“我的娘咧,这也太狠了吧, 怎么下得了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