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64

      宗氏在大乱中,不断吸收奔逃的流民,组建了一支实力颇强的部曲。
    之后大晋开国,宗氏谨慎观望,没有像许多北方大族一样举族南迁,直到皇族和侨姓士族在建康站稳脚跟,形势慢慢稳定,才渡江,侨居在荆州。
    在大晋,世家大族的地位是根据渡江先后划分的,渡江越晚,地位越次。
    宗氏族人一直想进入中央,然而建康权贵圈一直就是几大家族互相交往,宗氏族人进不了圈子,就无人举荐,无法入朝为官,遂放弃去中央做官的想法,安心经营自己在荆州的地盘。
    宗氏兴起从宗绍父亲那辈开始,宗绍之父在当时的荆州刺史手底下做幕僚,他有勇有谋,又因着家学,不像一般武将那般目不识丁,颇得赏识。
    大晋开国起,边疆就屡遭北狄军侵扰,宗绍之父带兵反抗,由于作战勇猛,渐渐成了荆州刺史手底下的第一猛将,一路被提拔,成为刺史的左膀右臂,之后,宗绍随父入幕府,其作战能力更甚其父,十分受赏识。
    过了十余年,因一直以来的出色表现,宗绍在军中的话语权愈重,
    皇上与士族斗争时,荆州刺史一职的人事任免太过频繁,导致权利下放,荆州事务的决策权渐渐转移到宗绍手中,这场斗争,获益最大的是宗氏。
    先帝斗败后,唯一的坚持,就是让宗绍做荆州刺史,一是欣赏他的能力,二是不想建康士族控制荆州。
    士族们明白先帝的心思,加上都想自家人当荆州刺史,这要争起来就没完没了了,便盘算先随便选一个人再说。
    宗绍就挺好,虽说在荆州有一定影响力,但一直跟当地士族不对付。
    ——因宗氏渡江晚,在荆州的影响力却在当地士族之上,惹得他们非常不满。
    所以朝臣们觉得宗氏难以坐大,便顺水推舟,同意了先帝的要求。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当初不怎么严谨思考做的决策,会导致现在宗氏在荆州独大的局面,期间不是没有想过要换下宗绍,但宗绍手握荆州军,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连换下宗绍的想法都没了,整天就想着宗绍会不会攻到建康,该怎么提防。
    可以说宗绍逐渐成为了士族们的心理阴影,惧怕,嫉妒与鄙夷之下,荆州士族表面对宗绍客客气气,背地里提起他都是轻蔑的语气。
    黄袍郎君道:“就算她父亲是……到底是小族出来的,目光短浅,小人得志,只晓得紧抓这点权势,如此咄咄逼人,简直是自取灭亡。”
    紫袍郎君道:“所以二堂兄你想想看,万一他哪天像尹氏那样倒台被清算,还会连累你,那女人不就是扫把星么,还好没娶。”
    “对,她就是扫把星,不能娶。”
    他们越说越难听。
    “别说了。”两人口中的二堂兄道。
    司马妍好奇地看向说话的人。
    这是个气质沉稳儒雅的郎君,长得不错,眉间却缭绕着股郁气,看着有几分憔悴。
    先前议论的两人见他一副不想听下去的样子,叹了口气,不说了。
    其实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以为二堂兄会非常高兴,便约二堂兄出来喝酒庆贺,众人皆知,宗明姝深爱二堂兄,二堂兄却一直没什么表示。
    于是纷纷感谢宗明姝不嫁之恩,哪想二堂兄打断了他们的话,似乎不想听到这些,之后便一直郁闷不乐的样子,他们对此感到不可置信,花了好几天,才消化掉二堂兄对宗明姝应该是有感情的这个事实。
    他们觉得,或许认识太久,宗明姝又全心全意对待二堂兄,抛下女儿家的矜持,什么节日都要给二堂兄送礼,想方设法出现在二堂兄面前,与他搭话,所以单纯的二堂兄不知不觉就对宗明姝心生好感,这才有适才的劝告。
    既然二堂兄听不进,他们就不费心思再劝,没人再说话,吃完菜,喝完酒,就离开了。
    司马妍望着他们的背影,开心得很。
    她肯定不想让宗明姝嫁给萧翊,既然宗明姝与适才喝闷酒的郎君,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怎么能不好好利用?
    她来荆州,就是存了搞破坏的心,
    想来王珩知道他们在这,所以带她到隔壁桌偷听罢,在萧翊和宗明姝联姻这件事上,她的王珩立场一致,以王珩的能力,肯定能坏事。
    真棒!
    司马妍心情愉悦,就夹了块鸡腿到王珩碗里。
    此举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王珩盯着碗里的东西,她突然来这么一下子,绕是他也有一瞬间的愣怔。
    司马妍本来没觉得有问题,因为跟阿兄和父皇用膳的时候,经常给对方夹菜,就是一开心,下意识的举动,但所有人呆愣的表情,让司马妍醒悟过来,她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司马妍很后悔,觉得自己太冲动。同行的这一个半月里,王珩一直对她很好,给她讲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带她游山玩水,所以不知不觉,他在她心里的地位就变了。
    不知道是不是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