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1章 实心的

      朱载坖看到顾承光与李成梁的汇报,辽东的局势甚至草原上的形势,都在他的脑海之中了。
    朵颜部虽然在铁岭卫的帮助下,顶住了俺答汗的进攻,但是也受损不小。只是好处更大,这使得朵颜部在草原上的声威大振,而影克的汗位也就更加的稳固。
    因为这一战,而带着自己的部族来投奔的部族族长多了许多。
    相对于俺答汗的土默特部与打来孙汗的察哈儿部,朵颜部如今不但强大,而且更加的富有。谁不想过好日子?不管是草原上的牧民还是中原的百姓,大家都想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朵颜部与明军联手,又将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粮茶瓷器铁锅,一样不缺。许多草原部族即使不投靠朵颜部,也会与朵颜部交好,以求能从他们这里购买到粮食茶叶和各种生活用品。
    壮大起来的朵颜部,与铁岭卫形成了一种很奇怪的关系。铁岭卫的新军,控制着朵颜部的军队。朵颜部的影克汗,则只负责财务收益,连政事基本都与铁岭卫商量着来。
    影克现在想的很开,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汗位是怎么来了。如果自己贪权,要将朵颜部的军队控制收回,夺不夺得回来不知道,但一定活不长。
    在两大草原势力夹持下,他自认没有铁岭卫的帮助,是肯定要玩完的。
    另一边的女真,则和朝鲜李氏王朝双方,为了会宁城的归属打的火星四溅。但是有一点,他们都不敢得罪辽东铁岭卫。只要辽东断了他们两方的弹药,便能使得战局倾斜。
    朱载坖要的就是这个局势,如此一来,辽东局面便稳固下来。那里肥沃的土地,就会变成大明粮仓之一。
    除了在辽东发展农业,还要建立一些作坊,好将辽东的矿藏都充分利用起来。
    虽然朱载坖有这些想法,但眼下还是不太现实。因为辽东现在被大明看作是不毛之地,实在是地广人稀的很。
    而王直在海上,也已经收到了朱载坖的书信。裕王殿下有意大力展开海外贸易,要他做好准备。
    原本王直就一直在做海外与内地的生意,都是通过运河,从南通州运来丝绸布匹瓷器和茶叶等等货物。
    因而,他对于朱载坖所强调的这一点,不是很明白。
    可是过了一阵子之后,王直就明白了朱载坖所说的大力展开海外贸易是什么意思。
    因为大明棉花的种植非常普及,这是在太祖洪武年间,就定下的国策。所以在大明的北方,棉花的来源也有很多。
    就是朱载坖也没想到,大明的人能普及棉衣,还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个政策。
    到处都是原材料的产地,朱载坖办纺织厂就方便的很。
    这一次朱载坖吸取了教训,没有大张旗鼓的给自己的纺织厂做宣传,而是所有的布匹都被印上‘京布’的标签一率送去海外贸易。只有少量的京布,被他卖往南方与内陆地区。
    至于京城所在的北直隶,朱载坖反而一匹都没流出。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京城的人自己并不知道京布是哪里生产的。南京那边以为是北京所产,北京以为是南京所产,这就让朱载坖的纺织厂隐了形。
    王直拿到朱载坖的京布,便派船队将其售往东瀛各岛,以换取黄金白银。更是派出西行的船队,到达马剌甲与弗朗机人交易。
    以前虽然王直也有其他货物,用来与东瀛和弗朗机人贸易,可是那供货量并不是很大。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载坖造出来水转大织机,那生产效率是以前的三十余倍,而且只要多造这些纺机和织机,就还能生产更多的京布。
    以京布精细结实的卖像,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布料,到了哪里都不愁销路。
    不要以为供货多了,布匹的价格就会降。在朱载坖的眼里,这些都不是事儿。纺织厂建成没多久,便又开了一个大染坊。如此一来,京布的花色便更加的多了,价格不降反涨。
    而且还有一种京布的极品布料,名为提花京布。大明的提花机现在可说是冠绝当代,只要两个人便可将各种花色画稿织入布匹之上。当朱载坖让胡一胜将水力提花机研发出来之后,效率便提升了十几倍。这个因为工艺比较复杂,所以相对的效率就没有单单织布那么多。只是价钱吗,绝不会便宜就是。
    有了朱载坖的大批京布,王直基本上就垄断了海外大明所能到达的所有市场。
    而且,黄金和白银也流水一样的流入朱载坖的手中。
    当进入嘉靖三十五年的时候,朱载坖的手中已经积累了二百万两的现银。
    这些现银可没有存入裕成银行,而是放在皇庄的银库之中。并非朱载坖不想存入银行,而是现在裕成的主事人是景王。
    如果景王知道朱载坖手中有如此大笔的银子,肯定会生出是非来。朱载坖是不会怕的,但是会影响他计划的推进。因此朱载坖就打定了主意,还是猥琐发育才是正途。
    银子如果放着,便没有半点用处,只有让它流通起来才是货币。
    朱载坖深知这个道理,他将这些银子拿出来,招募流民去辽东沈阳府定居。那里有张经和李天宠两人替他看着,很是放心。
    当然,出面招募流民的,也是张经和李天宠两人,还有顾承光也在招伐木的工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人去辽东定居。
    因为张经和李天宠为官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除了给朝廷申请一下,其余的事情就是哪里有灾去哪里打招呼招人。
    朱载坖为此,还印发了许多彩色画纸,介绍辽东的美好生活,‘……棒打狍子飘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如此美好生活的展望,这谁顶得住?
    一开春,便有二十余万流民被招募到了辽东。此时加上原来已经定居到辽东的人口,沈阳府加起来居然超过了五十万人之多,已经赶上内地一个中等府。
    整个辽东也不到八十万人口,但是其中五十万人都在沈阳府。如果只是往辽东走,这一路上感觉荒凉,可是到了沈阳府却能感觉到格外繁华。也只有到了沈阳府,大家才知道辽东是实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