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6
“娘娘说的是。”乐氏急忙插话,“既然是给宫里贵妃娘娘,那也不用什么绣花了,就用最柔软的棉布做,做好了再多洗几次,洗得软软的再送去宫里。”
唐思然也冲她点头,赞道:“你想得很是周全。”
乐氏情绪激动,笑得有点开,叫唐思然隐隐约约看见她的后槽牙了。
简氏跟上,“还有些小孩子玩的东西,什么拨浪鼓虎头鞋之类的,也不拘是男是女,都能用,也能准备一些。”
拨浪鼓啊,唐思然一瞬间晃神了,急忙晃了晃头,把脑海里王爷嘴里的拨浪鼓拔了出来。
别说他这一口白牙还真挺利的。
这表情——坐得最近的简氏明显误会了,还以为是她担心自己怎么还没有孕。
简氏有点想安慰她,只是嘴张了几次,没想好怎么说,她这个身份吧,说什么都不合适。
娘娘您别着急,迟早有孕——她生了王爷的次子。
娘娘您别着急,王爷膝下都这么多孩子了——没一个是娘娘生的。
这就更不合适了,她也看出来了,娘娘是真的跟别人不一样。
她原先在家的时候,她是嫡女,她父亲也有几个妾的,她有一个庶兄两个庶妹。
她母亲是每天必要叫这几人来请安的,当然不是真心的,就是问他们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也都是面子话。
为的就是看他们在自己面前点头哈腰一脸隐忍的恭恭敬敬说话。
娘娘呢?
娘娘是连请安都免了的。当然这么小的孩子,都走不利索,还是冬天,天天出去吹风简氏也的确不放心。
简氏笑得有些尴尬,好在屋里人多,很快就有人缓解了她的尴尬。
刘氏问道:“娘娘说要给妾等什么?”她一边笑一边叹气,“都是娘娘把妾的胃口都养大了,如今还真的有点期待呢。”
唐思然,手一抬,那边两个粗使的嬷嬷抬了三个箱子进来。
打开一看,三个箱子里分别放着红白蓝三色的皮子。
“自己挑吧。”唐思然很是满意看着美人脸上的震惊,怪不得古人有烽火戏诸侯一说,笑道:“一样一张。”
都是差不多的东西,众人客气两句,一个个上来拿了东西,又交给身后的丫鬟,冲着唐思然行礼,“多谢娘娘。”
正说着话,二门上的婆子来报:“娘娘,唐家的人来了,有唐家的老太太,还有两位老爷。”
这三个人……来得很有灵性啊。
这是唐家能做主的三个人,又是唐家最一条心的人。
唐思然也好奇他们又想出什么好主意来,道:“带去前头,叫刘嬷嬷陪我一起过去。”
坐在王府的小会客厅里,唐家三人连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摆了。
唐家真正发迹,也就是唐家老三得了皇帝器重之后,可他四年前就死了,那会儿他的长女也就是唐思然正好到了出嫁的年纪,算起来他也没多大。
换句话说,发迹没两年。
唐大伯小声道:“瞧瞧人家的木头,里头这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镶嵌进去的,浑然天成,一点看不出来痕迹。”
唐二伯冷笑道:“哪儿是镶嵌的金子?这叫金丝楠木,最名贵的木材了!”
“金丝楠木?我怎么听人说这是专门做棺材的?怎么好用来做家具?”
“别丢人现眼了!你们两个知道什么?”唐家老祖母压低声音道:“我看见外头晃来晃去的,想必是有人来了。”
唐思然进去,瞧见唐家三个人老老实实坐着,仿佛小学生一般,脸上满是忐忑不安,还有点哀求。
能叫他们露出这样的表情……想来唐家快支撑不住在京里的生活了。
唐思然一进去,唐家三人齐齐站了起来,唐家老祖母道:“快过年了,我们就来看看你好不好。”
“我挺好的。”唐思然端庄正派,正正经经挺直了背坐下,很有气势。
唐家老祖母又道:“咳,也没什么大事儿,就是跟你说说,你堂妹正在相看人家。”
唐大伯忙点头,“我们给齐姐儿挑了三家,你也帮着拿个主意。”
这三人仿佛跟说相声一般,一人一句。
唐二伯道:“头一家是个种地的,家里一百多亩田地,你妹妹嫁给次子,是个读书人,已经是童生了。”
“还有一个城里做小买卖的,开了个南北杂货铺,这个是个长子,就是现在上头父母还在,他要跟着商队走南闯北,将来好继承商铺。”
“最后这个是上京赶考的举人,南边来的,文采是有的,又做得一手好诗,就是这次运气不太好,水土不服生病了没考成,刚养好病,打算过了年再回乡的。”
唐家二伯说完,唐家老祖母迫不及待的追问,“你觉得哪个好?”
她觉得哪个都不好,头一个家里一百亩地,这时候种田基本是种两年要让地歇一年,一亩地的产出一年大约就是一两银子。
去掉他们的吃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