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6

      生眯着眼睛朝大船看了一眼,回头招呼文娥、李岱上马快走。先生让文娥、李岱先行,自己垫后,马鞭挥在空中,隔空打得“啪啪”响,催促文娥和李岱的马儿快行。三人五马风驰电掣般冲上官道,驶进丛林之中。
    三人一路快跑,一气儿跑出十几里。文娥和李岱的马脚力不行,渐渐慢了下来。
    先生一心只想快速通过这片密林,催促文娥和李岱道:“前边十里,就有村庄,大家可以在那里歇脚。”
    文娥、李岱只好继续催马快跑。
    如此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出五里路,前面的官道居然断了,道路上横着七八根巨大的滚木和许多大石,马儿无法通过。
    地上散落着一些兵器,还有不少新鲜血迹。看痕迹,伤者应该是往路北侧的丛林里去了。
    远处传来兵器撞击之声……
    先生竖着耳朵听了听周围的情况,跳下马,捡起地上的一柄长剑,猛地跳上半空,运起十成内力,从半空中向着滚木劈斩下来。
    只听先生一声大喝,七八根巨大的滚木被先生从正中间一剑劈成两半,“轰隆隆”滚向两边,正中让出一条道路来。
    “快过去!”
    先生翻身上马,催促文娥。
    文娥被先生的壮举震动不小,犹豫着望向路北血迹指向的方向,皱眉道:“这很像是有人遭了暗算,咱们岂能见死不救?”
    先生皱起眉头,严肃道:“咱们自身都难保,赶快走吧!”
    文娥却摇了摇头:“姐姐武艺如此高强,说这话就是推脱了,非英雄所为!”
    先生一听,肝火上窜,一拉缰绳,带着她的三匹马率先通过路障,前头走了。
    李岱很着急,不断催促文娥赶紧走。
    文娥撇了撇嘴,胸有成竹,一拨马头拐进了路北丛林。李岱气得直跺脚,但也只能被迫跟上。
    丛林里光线比外面暗很多,文娥拉着缰绳,令马儿走得很慢,耳朵却竖向背后的方向,听着先生的动静。
    前方传来兵器相击之声,越来越清晰,再往前走,就能远远地看到,有七八个身穿黑衣的蒙面刺客正在围攻一名白衣男子。男子浑身是血,尤其左肋下侧受伤严重,鲜血把那一片的衣服及其下摆都染透了,仍然在不住滴血。但是,即便如此,白衣男子武功不弱,仍然能同刺客相抗衡。只见他一剑刺出、白光一闪,便有一名刺客惨叫倒地,包围圈只剩下七人。男子继续猛攻,想突围而出,几次尝试都没能成功,反而耗费了太多体力,渐渐落了下乘。
    文娥伏藏在一片灌木后面,眼观此景,忽然起了侠义心肠。她自小就很崇拜驰骋疆场的将军们,为此也研读过不少兵书。她总想象,自己能够像卧龙先生一样,稳坐中军帐,决胜千里营,用智慧战胜一切敌人。眼前的情形,她能想出的计策,也只有投掷石块了,于是便在四周捡了不少鸡蛋大小的石块,找好掩体,躲在后面瞄准刺客开始扔。
    文娥“咚咚咚”地一连扔出三块石头,虽然准头不行,但因刺客们处于包围圈外侧,自然更容易中招。有两名刺客因没有防备,一个被砸中脚踝,一个正中后背。这些石块飞行距离远,速度快、力量大,杀伤力不容小觑。两名刺客被砸中后,一个当场瘸了腿,一个向前一扑,被白衣人一剑削中、命中要害。
    文娥手上不停,把石块一连串地扔过去,刺客们加了小心,一边应敌,一边左右闪避,攻势减缓不少。那白衣人便趁势又手刃了一名刺客。
    文娥见状,大受鼓舞,扔得更来劲儿了。正低头捡石头的功夫,猛然感觉眼前寒光一闪,一柄短剑已经送到了她的喉头。
    形式万分危急,多亏李岱机敏,刚刚在地上捡了一把长剑,此时终于派上了用场。李岱双手握剑,用力一个纵劈,将短剑斩落,那刺客便转头开始攻击李岱。李岱空有一膀子力气,却是个没练过武的。那刺客招式刁钻、动作奇快、招招要害,李岱玩命格挡、左挥右劈,胳膊腿儿都中了剑。眼见那刺客一剑又到,直指咽喉,李岱回剑不及,短剑上的寒气已经袭至喉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斜刺里闪出一道剑光,速度惊人地击中短剑剑身。刺客从没见过这么快的剑,都看不清来人,便只觉一股巨大的力量撞击在短剑上,虎口一麻,短剑便脱手飞了出去。刺客反应迅速,立刻拔出腰间匕首,不及跟来人对战,那人已将剑举过头顶,斜斜一剑劈斩下来。那招式完全看不出剑路,几乎就是胡乱一劈,但力道大如泰山压顶,速度简直比闪电都快。刺客面对此剑,还没来得及反应,身体已经被巨大的剑力斩为两段。
    先生冷着脸,看了看被这血肉模糊的场景吓得呆若木鸡的李岱。
    文娥见状,急忙从藏身之地跑出来,脸上带着点“神机妙算”、“万事料定”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