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65

      频会议。
    现在这年头出官方小说这种事情其实并不多见, 因为近年来电视剧多以改编为主, 这样可以吃小说的ip流量, 也能反过来拉动小说的销量。
    但《未命其名》这部剧使用的却是传统的剧本改编模式,没有ip流量的加持, 而且还是青少年们不太喜欢的大历史剧,老实说, 在早期谁都没有想到它会一炮而红。
    这也导致了早先谁都没有想到官方小说这回事,但如果现在再去改编印刷,申书号,那么等到书籍能够流通市场的时候,这一波热度可能都已经消退得差不多了。
    所以,导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替代方法——不出官方原着,而是写外传。
    到时候把小说放到阅读平台上, 再和平台签一个协议, 也是一个搂钱的好方法。如果操作得好的话,小说还能够为电视剧圈一波人气。
    夏东篱本人却有些头疼, 原着走的是传统的起点升级流, 电视剧情则是从主角快要去世的时候和史官的一段交流展开的,在这样的镜头语言之下,也注定了主角的少年时代只能被粗粗带过,剧情重点是放在他的青壮年时期。
    如果写少年篇的话主要剧情就是主角的家世和求学之路, 其中充斥着现在看起来有些中二的情节,这样写外传真的有人看吗?
    导演的意思不会是要他卖腐吧?可是他不想卖腐啊,虽然剪辑真的剪得像是两位男主有那么点异样,但作为原作者来说,他自己写的时候初衷的确是大男主历史文,而且所有角色对他而言都是儿女,在写剧本时候他在女主身上也是放了感情的……
    所以,之前看到的剪辑视频让他颇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最终还是没忍住把链接发给了自家导演。他们家导演很认真地看完之后,表情十分严肃地看了他小半会,然后义正辞严地指责他:“你没有好好看剧!”
    夏东篱震惊了!这怎么还倒打一耙了呢?
    “如果你仔细看了片,就不会被这个剪辑骗到了。”导演慷慨陈词,表情中甚至带着几分极为虚假的委屈和失落,“里面好几个镜头都是剪辑过的,尤其是表情戏基本都是张冠李戴。小夏同志,我这就要批评你了,观众也就算了,你作为驻场编剧怎么会不知道呢?”
    夏东篱哑口无言,他驻场看的是全场又不是导演的小镜头,投映的片子本身也是要剪辑的,就连演员本身都未必知道自己的成片怎么样,哪里可能记得那么多啊!
    而且他作为编剧,在看片的时候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观众的即时反馈上,看表演自然也没那么仔细……
    ……好吧,他的确是多关注了些沙雕网友的弹幕,夏东篱心虚,但他不说。
    “你放心,不需要你卖腐。”
    镜头对面的导演见他低头,立刻打蛇随棍上,他状似轻描淡写地摆摆手,语气温和说道:“我们可是正经剧组,你按照你的角度和人设正常写,就当是写正常的少年文学,jump的那种友情向。”
    导演果然是个正经人啊!被投喂甜枣和棍子的夏东篱表示十分感动,然而他一脸严肃地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导演,可我不会写小说呀。”
    导演满脸的问号都要穿过屏幕飞过来了。
    很多人都会对编剧和小说家之间有一个误解,认为两个角色是可以无痕切换的。
    但事实上,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一个好编剧未必会是好的小说家,反之亦然。
    剧本和小说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服务对象的差异:小说服务的是读者,作者必须要将这个故事说明白;而编剧服务的是剧组,导演要知道怎么拍,美术要知道怎么布景,服装要知道这出戏的时候自己需要提供什么情况的衣服,而演员需要知道自己在这个镜头下要说什么表现怎样的情绪。
    小说注重情节和人物刻画,玩的是文字功夫,主要以【人】进行剧情推动,会辅有心理描写和微动作描写。而这些在剧本里几乎不太会出现。
    因为编剧注重的是画面感,文字只是表现这种画面感的工具。
    小说家写的剧本,很容易会显得拖沓啰嗦,而编剧写的小说,一眼看过去,则可能过于松散空白。
    不是不能写,只是夏东篱担心自己会写不好。
    然而导演对他表现出了100%的信任:“放心吧小夏,我已经和网站谈好了,少年时代会放到轻小说里面。”
    “啥?你问轻小说是什么?这个是日本那边流传过来的文体,就是区别于正剧,不需要冗长的心理描写和过于复杂的剧情,是一种尽量直白的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就是特别有看漫画的感觉的小说,你可以先看看别的作品学习一下。”
    一边说,他一边念出了几篇小说的名字示意夏东篱可以参考。夏东篱皱着眉表示自己记下了,然后他沉吟了下,问道:“导演,少年时代我可以从配角的角度来写吗?”
    《未命》中有一个角色是夏东篱的遗憾。
    此人出场在主角的少年时代,是个亦师亦友的白月光角色。之所以是白月光,自然是因为他出场剧情是两位少年心中的美好时刻,然而他领便当了。
    在普通的观众看起来着就是一个推动剧情的npc,但在做设定的时候这个人才是一连串剧情锁链的中心扣,也是主角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剧本早期他是以正面角色登场的,然而他在死之前挖了许多坑,后期这些坑成为了很多事情的幕后推手。但很可惜,为了控制篇幅,这个角色的设定在后期被大量删减,心有不平的夏东篱只能在暗处悄悄给这个角色塞上了些伏笔和暗喻。
    然后,有一天,他就被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找上了门。
    那位演员是从台词中发现些许蹊跷的。他于是私底下找了夏东篱来询问角色是否存在二设,以及需要他怎么样在前期埋下伏笔。
    角色有二设这件事并不少见,反转也是一大卖点嘛,但是二设要怎么能让观众隐约有感又不至于生出太多注意这就是一个技巧了。
    只有伏笔埋得好,后期剧情揭露的时候观众才能有那种爽点。
    二人一番商讨后,夏东篱就感觉这个角色更加立体,甚至已经跃然纸上,只等着他落笔将他描写出来,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既然要写少年时代,夏东篱就想从这个角色入手。
    导演听完他的想法后思考了片刻,然后在夏东篱期待的目光中洒脱一笑:“看来你是真的很喜欢这个角色啊,我再拒绝就太不近人情了,这不符合我的人设啊。这样,小夏,如果你能用轻小说的文体写好这个角色,我这边就没关系哦。”
    然后,他对夏东篱猛然间露出纠结之色的表情视若无睹,反而一脸期待地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