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
。“
他看了看景明琛手里的月饼,直接从她手里拿过去:”正好,我还没吃月饼呢。“
景明琛有点紧张,她在家时十指不沾阳春水,这是头次做东西,她想要抢回来,蒋固北却已经送进了口,他眉头微皱,半天,评价说:”这种月饼,给我吃就好了,还是不要荼毒孩子们了。“
过完中秋,留下一笔钱,蒋固北就匆匆回了重庆。
后来,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学校一次,学生们都喊他蒋叔叔。
战争一天天耗下去,大后方的生活也日益艰难,师生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简朴,后来他们自己开地种菜,景明琛收起了过去的华服穿上土布衫,衣香鬓影的汉口生活似乎已经像上个世纪那么遥远。
蒋固北每次来看到她都会皱眉:”怎么每次见你感觉都比上次更丑了?“就这么着,一天一天地熬到了战争结束,熬到了保育院解散,从1938年到1946年,景明琛在四川小城做她的老师,没有结婚,蒋固北在重庆做他的实业家,也没有结婚。
1946年末,他们都回到了汉口。
1949年,有认识的朋友打算去香港或者去美国,景明琛没有走,蒋固北也没有走。
他们依旧都是单身。
八
时间又过去几十年,我和季然在同学会上看到蒋固北和景明琛,他们俩依旧是单身。
正主不急旁观者急,唱完了校歌,在饭桌上,终于有当年的学生按捺不住性子,直接发问:”蒋叔叔,你到底什么时候娶我们景妈妈啊,我们等了半个世纪,等的都快要入土啦。“
蒋固北的脸皱缩如核桃,但依旧可以看出年轻时的风度,他瞥一眼景明琛:”想娶,八十年前就想娶啦,可是你们景妈妈不同意啊。“
学生们又起哄景明琛,景明琛嗔他一眼:”难道不是你讨厌我?宜昌那次,你在码头上待的好好的,见我转身就走。“
蒋固北笑了:”难怪你这么多年一直和我抻着,原来还有这桩公案,你知不知道,你们之前,保育院有一条船被炸沉了,我听了这个消息悬心了好几天,生怕船上有你,在宜昌码头看到你的那瞬间,我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时候不转身走,还留下来被你耻笑啊?“
原来如此。
如果当时看到了眼泪,何至于错过这七十多年啊。
蒋固北叹息:”没有让你感受到我对你的爱,是我的错,还好,还来得及补救。“
这是保育会结束的第七十个年头,同学们都老了去了,同学会上来的人也越来越少,学生代表伤感地发言:”下一个同学会恐怕是办不起来啦,就让同学会在今年画上一个句号吧,在这个句号上,我们希望景妈妈可以和蒋叔叔在一起,圆了你们,也圆了我们的这半个多世纪的梦吧。“
蒋固北转过头看着景明琛,半天,景明琛朝他伸出了手。
同学会的最后,学生们簇拥着蒋固北和景明琛拍了一张大合影,墙上挂着半个多世纪前的大合影,这半个多世纪里,有一大半的人已经死去了,余下的也多是老病加身,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人世间,难得一个欢喜大团圆,然而,有这样一个小团圆,也已是十分幸运。
篇五
漂洋过海去恋爱《愿君常欢喜》
一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无业游民一只,而季然呢,他比我出息的多,考取了浸会大学商学院的硕士生。是以那一年里我频繁过海去恋爱,也因此认识了谢寄生。
季然精力无限,读书之外犹有余力去安老院做义工,我和他无数个约会的周末就消耗在沙田一家安老院里,而谢寄生,就是安老院的一名老人。
我喜欢谢寄生,活过大半生人人有故事,而谢寄生的故事尤为传奇,他曾是一名高级军官,在抗日战场上功勋卓著,1949年,他不去台湾不留内地,携家带眷来了香港,一待到如今。
他是1913年生人,我第一次看见他时,安老院正在为他的百岁诞辰庆贺。他是院里唯一一位百岁老人,看上去却比那些六七十岁的“年轻人”们精神矍铄,让人艳羡不已。
“不敢老啊。”谢寄生在众人簇拥里笑的爽朗,笑容里可窥见年少时的英姿勃勃。
但毕竟是百岁高龄迟暮的英雄,生日刚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