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声此起彼伏,一羊多吃的店员已经见过好几次这样的场面了,微笑着接受客人们对自家店的赞美。
他们的眼睛时刻注意着客人的动作,有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过去询问,力求不让客人在店里感觉他们受到了怠慢。
比起态度恶劣、重复用油、汤底兑水的火锅店,在一羊多吃进餐简直就是享受,而且一羊多吃的价格比火锅店便宜不少。
如果非要找一个缺点,那就是有些人不喜欢羊肉的膻味儿,他们不能吃。
林刚作为掌柜穿梭在大堂和后厨,掌控全局,他尤其注意秦大牛的状况,毕竟秦大牛的年龄小,林刚担心他出错。
事实上,秦大牛非常适应一羊多吃的工作,做起事来还不错,他主要负责把后厨准备好的菜送到大堂。
秦大牛那边没有问题,林刚的心放了下来,更多关注前面客人的用餐情况。
一羊多吃的烫锅子一出来,火锅店最后一两个客人也留不住了。
这是火锅店店主何秋桂万万没想到的,他计算着这段时间火锅店的收入,感觉要疯,明明不是这样的,火锅店难道不应该火遍整个江宁县甚至郦水郡吗?
火锅店那边生意好坏和林夏至他们没有半点儿关系,林夏至已经彻底不去想开火锅店的人是不是他的老乡。
他才没有这么蠢、不会利用自己优势的老乡,什么认亲?想都不要想。
何况随着小包子越来越大,睡醒的时间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粘人,林夏至不得不分出更多心思应付他。
林夏至的小日子像往常一样过着,济世堂那边逍遥王的情况日渐好转,吃了救命丸之后毒解了大半,在济世堂大夫的悉心调理下他终于可以下床了。
逍遥王的身体变好,王夫郎这才分出心思,想着如何感谢救了逍遥王一命的程家少爷,他从这些大夫口中得知,如果没有那枚救命丸,逍遥王身上的毒很难解。
王夫郎琢磨了半天,拟好礼单之后拿给逍遥王过目:“王爷,这是我准备送去给程家的礼单,你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逍遥王看过礼单之后放在一旁:“夫郎,你可知这个程家做了些什么?”
王夫郎想了一会儿不确定地说:“王爷是指的他们给边境的将士送去吃食和睡袋吗?”
“呵呵,这个程家做的可不止这些。”逍遥王摇头,要是只做了这些,他可不会选择先到这江宁县落脚。
第363章 上门拜访
“若是之前景国和西凉国相安无事没有冲突也罢,既然战争已经开始,那东西迟早会被人发现,我给你提前说一说也无妨。”
逍遥王把程家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告诉王夫郎,有他们的军事沙盘,有望远镜,还有程家和林家的关系,已经逍遥王个人对两家人的看法。
听完逍遥王说这些,王夫郎才知道为什么王爷会把他拟的礼单放下。
“他们明知道我的身份,却没有上门来拜访,应该是不想借救命丸邀功。”逍遥王继续说,“我是想着等我身子调理好了以后亲自上门去拜访他们,不论是程家还是林家,都对我景国做出了大贡献,我作为逍遥王得有所表示。”
“王爷思虑周全。”王夫郎明白了逍遥王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似乎听济世堂的大夫说过程少夫郎还在坐月子,不如我们先去一趟林家,顺便看看那据说和普通村子不一样的林家村。”
“都按王爷的意思来,我先去准备一番。”
“辛苦夫郎了。”
……
在去林家村之前,逍遥王带着自家夫郎去到江宁县最有名的酒楼——聚福楼吃了一顿。
逍遥王不怕浪费银子,把聚福楼的所有招牌菜全部点了一通,每道菜他都只用小碟子装一份尝尝味道,剩下的都赏给了跟在自己身边的侍卫。
聚福楼的招牌菜太多,即便每道菜只吃一两口,他和王夫郎两人就已经吃饱了。
本是准备吃了饭就去林家村的,结果在饭桌上逍遥王听说了飘香十里和一羊多吃,又打算去这两家店看看。
这一看就走不掉了,飘香十里的香味把逍遥王给留了下来。
逍遥王本就是个比较随意的性子,他改了主意手下的人就只能跟着。
说实话王爷能够留下来他们同样很高兴,毕竟闻到了这家店里散发出来的香味却吃不到嘴里,那是一种何等的折磨。
和午饭一样,每一种吃食逍遥王都只吃一两口,由于飘香十里的吃食种类同样非常多,逍遥王在飘香十里光荣地吃撑了。
饿肚子的滋味儿难受,吃撑了更难受,没有办法,逍遥王只能腆着肚子去找济世堂的大夫开消食药。
“先生身体才刚好,就这样不管不顾地乱吃东西,对您的身体非常不合适,我看呐,消食的药就别吃了,您在外边多走两圈儿自然就不会那么撑。”济世堂的大夫一看逍遥王的情况就忍不住说他。
对济世堂的大夫而言,若只是普通的病人也就算了,偏偏逍遥王是吃了他们门主秘制的救命丸才拉回一条命,他这样不珍惜岂不是显得救命丸很廉价。
被大夫这样毫不客气地说了一通,逍遥王觉得面子非常挂不住。
可大夫都是为他好,是药三分毒,药这个东西吃多了不见得是件好事,他只能摸摸鼻子把话听进耳朵里。
这个样子去林家村拜访林家着实不太好,逍遥王便将去林家村的行程改到明天,今天下午就牵着夫郎在街上溜达,散步消食。
逍遥王一路从京城到辽台郡,再到郦水郡江宁县,路上经过了各式各样的城镇,他感觉江宁县的治安在差不多大小的县中算是不错的,经济比别的县城要好一些。
逍遥王本就没有什么架子,他身边跟着的护卫也都乔装打扮成了普通人,走在大街上就是一个富贵人家的老爷,他问起问题的时候不少人争着回答。
一是想着回答了问题能得赏钱,二是江宁县是他们的故乡,自己的故乡发展得好,被外乡人称赞、询问,对大家而言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在这些乡里乡亲的口中,逍遥王对江宁县越发了解,乡亲们都觉得自己今年过得比以前好很多。
这个变化既有县令的功劳,也有林家的原因,说起一年两熟水稻的时候,没有人不称赞两句,不过提农书的人要少很多。
在他们这些上位者看来,发明一年两熟水稻和写实用农书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不过在这些百姓看来,一年两熟水稻比农书更让他们重视。
毕竟一年两熟水稻能够立竿见影地增加田里水稻的产量,能够让大家填饱肚子、增加兜里银子,而农书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积年累月才能看到效果。
在街上溜达了一下午,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