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
种子改良
贾濬在襄陵时,看过庄头选留麦种。在场的庄户很多,庄头很忙。贾濬虽然是孩子,到底是家主。庄头耐着性子,回答了她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什么要筛?’庄头说‘要选出饱满壮实的,种出来的庄稼才壮实。’贾濬捏着饱满的麦种又问‘为什么有的饱满,有的干瘪呢?不能颗颗饱满吗?’庄头被她缠得一头黑线。
庄子上一个出了名游手好闲的农户,忍不住打断贾濬的话,讥讽道:“主家小姑子生来就是贵人,我们农户生来就是庶民。人种都有贵贱之分,麦种又怎么逃得过?这不是一个道理么,多明显,都是天生的!”周围几年纪轻的,都跟着哄笑开了。
庄头年长沉稳,呵斥了几个无礼的年轻人,和贾濬赔了罪。几个成年人,对一个少女说这种话,确实失礼。但是贾濬并没有计较,反而是向满口酸话的农户问道:“我祖父也曾是庶民,但是他没有因出身穷苦,而被埋没。他把抱怨和自苦的时间,都用在了积累知识上面。最终凭借自身的品行和才识,为百姓和朝廷,做出了许多贡献。”
刚刚还哄笑的众人,都闭了嘴。贾濬继续道:“庶民怎么了?谁吃的粮食不是庶民种出来的?不吃粮食,哪个能活?你可以轻贱你自己,但是你不能轻贱庶民。”贾濬的话音落地,连庄头都不再只把她,仅当成是主家的小姑子。自那以后,周围的农户,逐渐的对贾濬熟悉、热络了起来。
大家也都争着抢着回答贾濬的问题,有的说,庄稼本来就是良莠不济。长得好的庄稼,打出来的种子就好一些。长的不好的庄稼,打出来的种子就不够饱满。有的说,种子好,年头不好也是白搭。种子不好,年头好,也能丰收。
庄户们对作物的了解,大多数出于他们自己,根据经验的臆测,并没有实际的一句。佃户们的回答,都没有让贾濬满意。因为贾濬真正想问的,其实是,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所有的庄稼都长得好,让所有的种子都饱满。
贾濬问柳氏,能不能把饱满的麦,都留下做种。柳氏苦笑,农作物收成好,农户们交了税后,才能勉强果腹。要是把长得好的麦,都拿去做种,那大家就得饿肚子了。贾濬郁郁的过了几天,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微博,根本没能力改变百姓们的生计问题。而优良的种子不足,次年没有好种子下地,收成就还是一样不好。一直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庄头说,襄陵庄子上留用的种子,和其他田庄比较,已经算是上上等了。年幼的贾濬,也只好先把种子的事情放到一边了。直到跟随贾充回京,拜师曹氏到吉迁里寄居,贾濬从谢衡留给她的笔记中看到,谢衡也有过类似的愁闷,只是谢衡想到了解决的办法。所以她在吉迁里谢家堂,见识到的那一片片幽青翠绿的麦田时,她心中对谢衡燃起了一片敬服。
贾濬在荆州见识过太多疾苦,她希望天下百姓都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就算她没有能力改变整个世界,但眼前自己能够顾及的地方,贾濬都想尽力试试。
庄头本以为贾濬李婉母女,就是来庄子视察散心的。郡公府,毕竟是出了一个齐王妃,出了一个太子妃的门户。本来想着稳妥的伺候着,两个人玩够了就走了。没想到,贾濬对这个庄子的未来,有这么多想法。
如若贾濬骄矜一些,庄头都不会轻信贾濬的诚意。但是从次孙提及贾濬捧着田土,分辨田里下的肥料,如今贾濬又和自己说了这么些,庄头彻底对贾濬这个贵女改观。他老了,经营庄园,确实是有心无力。他也希望自己栖身大半辈子的庄园,能够越来越好,可他又不放心交给外人。贾濬愿意培养他的次孙,他自然乐意。
庄头后退两步,弓着老腰作揖道:“若是庄主真能改善庄子上的境况,小人愿意极尽全力,任凭庄主差役。”贾濬扶起上了年纪的庄头,礼貌道:“晚辈也定当竭尽全力,让庄子发展的更好。”
这个庄头,是贾逵任河东郡吏的时候,救下的孤儿。都是平阳人,贾逵夫妇是他的恩人,也是老乡。贾逵和柳氏待他亲厚,他也懂得感恩。经过简单的接触,贾濬也觉得这个庄头,确实如她祖母所说,是值得信任的稳妥人。贾濬是个女郎,是个高龄未嫁的女郎。虽然她物欲极低,但是人活着,总是要花钱的。何况,祖父祖母留给她的产业,不能白白的败在她手里。
铺子有贾褒派给李婉的管事统一打理,早已步入正轨。田庄自打到贾濬手里,贾濬还不曾查问过。贾濬想经管好自己的田庄,也想农户们都能有个好收成。
种庄稼,土地水分充足,是很重要的。比如庄子上常种的小麦,若是水分不足七八成的样子,宁可晚上三五天播种,也要先行灌溉。手抓土壤能成团,松手落地能散开,才适宜播种。许昌降水量不足,庄稼想要长得好,就要进行人工灌溉。但是人力有限,庄子上还在凭借人力担挑。
根据谢衡笔记上的记录,贾濬拉着庄头和几个管事,包括庄头的次孙,在庄子上开始研究田园灌溉的改良,规划了合理的渠道通水。贾濬划出了一片地,专门用来育种。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