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六十三章 医馆和书院

      古代的医疗是非常落后的。
    刘可对此深有体会,他走过很多地方,对于东阳的医疗非常不满意。
    黄巾起义之时,张角就是利用人民的蒙昧无知,画符水治病,这才坐实了他“大贤良师”的称号。
    实际上没什么卵用,就是坑蒙拐骗。
    所以,刘可找上华佗,希望他能够挺身而出,建立医馆,教授学生。
    “治病乃医者本分。”华佗躬身道,他四处行医,不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少一点病痛。
    “非也,华老有更重要的责任。”刘可摇了摇头,他需要的是一个火种。
    见华佗疑惑,刘可解释道:“我们要做的,是建立大汉医疗体系。”
    “哦?”华佗本能地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但是依旧似懂非懂。
    “我希望华老能够广收门徒!”刘可道。
    “此事易而。”华佗点点头,他正愁一身医术没有办法传承下去。
    “等到有足够的医者,我们就将医馆开遍整个大汉。”刘可脑海中规划着蓝图,仅仅是这一句话,就让华佗震撼不已。
    华佗似乎想起了什么,面露难色:
    “此事……没有几十年光景,怕是不能成事。”
    在华佗的观念中,他收几个徒弟认真教授没有问题,撑死了十几个,再多就不行了。
    刘可点点头,一个成熟的医者确实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培养,但是他要建立的是“速成班”,只要学会处理感冒咳嗽等常见的病理就行,再加上熟悉外伤处理和疫病的防御,就可以出师。
    所以,当他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华佗倒吸一口凉气。
    普通医者坐镇各县,外门弟子镇守一郡,内门弟子坐镇一州。
    华佗教授内门弟子,而内门弟子教授外门,外门教授普通医者。
    如此循环。
    “此事不易。”华佗道。
    刘可终于知道为啥华佗没有张仲景名气大了,这家伙“老农”思想太深厚了。
    有雄心壮志,却喜欢一个奋斗努力,不愿意麻烦别人。
    “医馆一切用度,由扬州府出资。”刘可道。
    完全不给华佗拒绝的机会!
    华佗顿时老泪纵横,拜服道:“老夫替天下百姓,谢过刺史大人!”
    好,华佗终于归心,把他绑在战车上,百利而无一害。
    有了医馆还不行,药材才是重中之重。
    为此,刘可提出了实验田概念,让华佗大批量种植药草。
    之前华佗也种植过很多药材,只不过是小打小闹。
    而刘可一下子就拨给他几百亩良田,连种植人选都安排上了。
    “主公,老夫定当尽力!”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刘可这是要下血本了。
    等到医馆建立起来,刘可还计划让他们充当环境委员的身份。
    第一批学员,刘可挑选了一批军中识字的老者。四十多岁的年纪,虽然体格强壮,但是刘可认为,他们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就是扩大识字人数了,这件事迫在眉睫。
    好在,大儒蔡邕的车架已经到了东阳。
    刘可亲自去迎接。
    原本,蔡邕还在为刘可逗留东阳而不迁往州城感到不解,现在他似乎明白了。
    东阳这种蓬勃的朝气,是大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就像莘莘学子一样。
    蔡邕一路感慨,百姓汗流浃背而不怠惰,甚至欢喜异常,这是繁荣昌盛的象征。
    “叔父,书院之事,考虑好了吗?”刘可问道。
    “定当竭力。”蔡邕承诺道。
    有了蔡邕这个招牌,会吸引大部分读书人前来求学,进而带动东阳的文化发展。
    刘可计划建立东阳书院,由蔡邕主持,作为领头羊。东阳书院下辖数个识字书院,普及识字率。
    然而,这一点,蔡邕有不同的看法。
    “按照现在要求,适龄儿童都要普遍识字。这一点,会导致寒门子弟增多,恐怕对定方的事业不利。”
    现在,识字权掌握在士族手里。贸然挑战他们的权威,恐怕吃不了兜着走。
    “无妨,识字罢了,至于求学,就各凭本事了。”刘可道。
    识了字,就是简单地开了智,有本事的聪明人自己会抓住机会往上爬。
    蔡邕点点头,他还真怕刘可突然要挑战天下士族。
    历史上,孙策入江东的时候,没少打压本地士族,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后来孙策凉凉了。
    孙权花了好大力气安抚江东士族,这才使得局面稳定下来。陆逊也是在关系缓和后才开始出仕,救了吴国一次。
    士族强大到什么地步呢?
    和最高统治者斗了几百年还存在。
    杨广几次伐高丽,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消耗士族力量,李世民将科举发扬光大,还是在斗士族。
    接下来,刘可将改进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贡献了出来。
    蔡邕差一点兴奋地晕过去。
    这个年代,为什么知识这么难传播,最主要的是书籍得不到有效的传播。
    一本书的价格就令寒门子弟止步,所以中国古代各种游子求学。老师的地位之所以如此高,除了尊师重道的理念,就是因为他们有知识和书籍。
    而有了活字印刷术,书籍就能批量生产了。对文化的传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定方,老夫的藏书,尽管拿去用。”蔡邕大方地道。
    而刘可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这么费劲把蔡邕弄过来,就是看上了他的藏书。否则,他空有活字印刷术,却没有书籍,岂不是很尴尬。
    这两个局,刘可铺得很大,没有几年是见不到效果的。
    所以,不光是郭嘉,徐庶也看到了刘可的野心,甚至很多人都看到了。
    不过,徐庶的感觉更加地真切,他握着《论语》的手不断地颤抖。
    “这就是主公的睿智!”
    作为一个被主公教唆弃武从文的人,徐庶原本还不服气,现在他反而很感谢刘可。
    只有这样,他才能看清大势。一介武夫,能做什么?
    天下自然由主公打下来!
    刘可又和徐庶好好寒暄几句,安慰后者好好学习,当好正面教材。
    结束了这两件事,刘可回到了家里。
    “桃花,备水,沐浴!”
    ……
    刘可直接钻进浴桶里,疲惫之感消散不少。
    桃花在一旁搓背按摩,见刘可的心情不错,她不由得多说了一句,道:
    “少爷,您也该休息休息了,您手下这么多,让他们去忙不就好了。”
    刘可从来不苛责下人,对于这样平常的聊天,他也很欣喜。现在好多人见到他,都很拘谨。
    他回头看了一眼桃花,道:“东阳还没有稳定下来呢,再等等。”
    “您这一等,不知道又要多久,有人该伤心啦。”桃花故作夸张地道。
    谁呀?
    刘可猛地从水里窜出来,忘了曹贞安置在哪里了。自己回到东阳也有一段时间了,不闻不问好像太说不过去了。
    “她现在在哪?”
    “老爷把曹姑娘安排在东阳县的一处别院里,派人守着,平日不让她出去,我偶尔会去找她聊聊天,很可怜的一个人。”桃花潸然泪下道。
    问情了地址,刘可穿上衣服,骑着灵犀望月就出发了。
    对于东阳每一条大路他都是很熟悉的,倒是不需要有人领路。
    不一会儿,刘可就来到一处幽深的宅邸,一下马,刚要进门,就被人拦了下来。
    “谁人擅闯刘家别院?”
    “你说呢?”刘可反问道。
    “不管你是谁!速速离开!”护院不耐烦地道。
    “这宅子是我的!”刘可解释道。
    护院见刘可俊美异常,衣着华丽,肯定是富贵人家,但是他还是硬着脖子道:
    “少吹牛!我家少爷是扬州刺史,东阳侯,当今天子认得侄子!别以为有两个臭钱,就可以在这里为所欲为,睁眼说瞎话!”
    刘可哭笑不得,自己人他还不好意思动手。
    突然一个管事路过,大喝道:
    “那是少爷!瞎了你们的狗眼!”
    护院顿时惊呆了,扑通跪了下来。
    “少爷饶命,少爷饶命,小的有眼不识泰山!”
    “拉出去,杖三十!”管事大声道。
    三十棍子下来,即使能活命,也会丢了工作。
    护院心如死灰。
    “慢着!他们也是职责所在,功过相抵。”刘可道。
    “是,少爷。”管事弯腰点头道,转身对着护院又严肃起来,“还不赶快谢谢少爷!”
    “多谢少爷!多谢少爷!……”
    刘可也不管护院的感谢,一路走进宅子里,突然听到挥剑的声音,定睛一看,一名少女正卖力地挥舞着长剑,对着岸边的垂杨柳疯狂劈砍。
    风轻轻拂一下,漫天柳枝仿佛在舒展它那婀娜多姿的娇躯。
    而地面上全是折断的柳枝。
    “她一直如此……有活力吗?”刘可问管事道。
    “不是,自从少爷回来之后,夫人就这样了……属下该死!”管事突然跪了下来,解释道,“夫人要一把佩剑,属下一开始不允,可是夫人她寻死觅活的……”
    “退下吧,所有人不许靠近这里,不管发生什么,统统给我滚蛋。”刘可道。
    “是!”管事招招手,带着几个人离开了。
    啪啪啪……
    刘可一边鼓掌一边靠近道:“这是传说中的疯魔剑法吗?”
    曹贞行动一滞,看到是那个坏人,脱口而出道:“你是谁啊?”
    刘可伸手抱住了她揽在怀里,道:“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哐当!
    长剑无力地从手中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