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村里人开始商讨起具体要做什么事,徐中磊悄悄走到躺着的程昱铭旁边,看着这人闭着眼睛,身体不停地颤抖。
徐中磊隔着被子安慰地抱了抱他,程昱铭低声说:“太难过了,我以为镇上会好些的。现在看起来,广安应该也-”
“没了,都没了。广安那么大,常住人口有两千多万人,这么大的城市,活下来的人,只怕不超过百万人。没有人能控制事态,医生、武警、官员都没有,会爆发瘟疫,还有各种次生灾害,海啸、滑坡、泥石流,我真的是-”
徐中磊默默听着他语无伦次地说话,一直握着他没有温度的手。
程昱铭比在场的任何人都能够意识到直到现在没有出现国家机器意味着什么,国家机器可能就已经不存在了,每个人自由自在,自身自灭。也有可能,国家机器还在,但是地震已经大到只能救援一小部分重要的地区。
“你说,美利坚合众国会不会没有遭受地震呢?”程昱铭问出这个问题。
“怎么可能?全球性灾难,谁都不可能幸免,天选之子没有那么多的。”
*
土炕房技术难度不高,就是烟道的布置需要特别注意。徐中磊脑子里装着图纸,原本的东北火炕房,只有床的位置通上了烟道,为了达到火炕房能够大量烘烤粮食的效果,徐中磊决定把土炕和室内地暖的原理结合起来,做一个布满整个房间的烟道。
这个想法徐志平也很赞同,于是村里的火炕房就决定做成那个样子。
挖地基,和黄泥做土胚,建好烟道和锅炉房,用淤泥填充砖头之间的缝隙,用淤泥和石头的混合物填充地面,最后再用熟石灰调成的腻子刷在墙面上。
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材料,建房子其实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几十个人披星戴月忙了三天,就盖好了最后一片瓦,厨房加锅炉房烧起来的时候,热力顺着烟道往里走,将土坯加热,土坯本身是保温材料,烧火的地方一盖,里面的温度能够保持很久。
屋子里的温度迅速上升,很快在里面的人就一个个哎呦,哎呦地跑出来了,春娟姐带着人把潮湿的谷子在里面均匀地铺好,大伙没有休息多久,就立刻开始着手建起第二个土炕房来。
第二个土炕房建得更快,只花了两天。这主要是建第一个土炕房的时候,要把土坯放到干燥才能用,实在是浪费了不少时间,这下土坯已经变干可以直接用,就更快了。
每一个土炕房都单独配了一个烧火的厨房,徐志平说,如果下次自己建房的时候,可以两个房间共用一个火墙,这样不仅节省燃料,还省事得多。
第三个火炕房准备开工的时候,大雨又下起来了,温度更低了,徐中磊早上回家喂狗的时候就发现,温度计里的温度,都到了10度左右了。
快一点啊!
南方的下雨天非常难受,又冷又潮,冷风飕飕地往人的骨头里钻,徐中磊不乐意呆在冷冰冰的地方,时常进火炕房暖一暖,然后呆不过五秒钟又龇牙咧嘴地跑出来,五六十度的温度,那不是正常人可以消受的。
但是别说,这东西真的方便,在房间里徐中磊看到挂着好多件衣服,地上还摆了好几双鞋子。
他还听见有几个人在一旁已经计划上了,自己家也要弄个一样的房子。
虽然下着雨,但是村里人没有闲着,去山上挖石灰的挖石灰,帮着烘干要发霉的谷子和大米,再把干了的大米装袋堆在锅炉房里,去废墟里找木材和砖块,规划自己的房子,或者是找室友找合作者一起准备建造自己的房子。
大雨下了五天,徐中磊总算把自己的房子整理好了,还准备把自家塌了的围墙重新砌起来,再盖一间小房子做种植房。
雨停过后,村里人加班加点,大兴土木。
第25章 坦白 感受:[不依不饶]
三间火炕房修完了,除了在田里育苗的几个老人,大伙都投入到了建设自家的劳动之中,徐中磊知道的就有七八幢小平房正在建设之中。但是像村长、国盛叔、还有余娭毑这样的老弱,就还住在板材房里,但是好歹还用木材搭了几间床又做了几把椅子作平时休息、烤火的用处。
见到没人盯着他了,徐中磊就想先把自己围墙也搭起来,于是自己也去水塘里挖出几担子陈年淤泥,当作水泥把掉下来的砖块重新砌上去。
既然要分,要各自建房,徐志平也做了主,把干燥了的两大房粮食按照老人、孩子、成年人数着人头分下去,又留了三四百斤,锁在厨房里,作后备粮食。具体分配章程是村里一致同意的,按老人一份,孩子一份,青壮年一份半分配,徐中磊也分到了六个装着谷子的大麻袋,一共769斤,他把谷子收进地下室,之后他也不经常去工地那边了,就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开工。
大部队住在马路边的一个大空旷地里,徐中磊记得那是当年村里修路的时候直接用推土机推掉的一座小山,山里的土,变成了修路的地基填掉了途径马路的几条小河,所以那个地方地势开阔,实在是住人的好地方。那个地方离徐中磊家有个一里的样子,顺着宿营地的大马路往北走上两百米,再左拐进山里的道路,上上下下翻山越岭走个三百多米才能看见徐中磊家倒塌的围墙,不得不说,他家实在算得上是隐蔽。就是那个连着公路的小路,都是方便大货车进门,特意用推土机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