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1

      道。
    论道一年一度,论道的人都是举世闻名的大儒,平时面都很难见一次的人出现在世人面前,很自然的引起轰动。
    孟晚流很理解人们的心理。这些大儒就相当于古代的明星,有着超人的思想能力,于是引起疯狂的追星行为。
    具体表现为论道还没开始,前排的位置已经被人预订光了,晚一步的人重金收购前排位置,也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与往常还有不同,今年据说有一位神隐数年的大儒会来论道,这位大儒地位很高,无数士子尊他敬他,还有人考试前拜他,俨然把他当成考神了。
    该不会是孔子这样的人物吧。孟晚流听说时震惊了,顿时下定决心让徒弟带自己去看看,瞻仰瞻仰圣人的风采。
    聂云卿下学归来被自家师父叫住时,一脸的懵。“师父想看论道?”
    孟晚流假装淡定地嗯了一声。
    聂云卿想了想,道:“既然师父想去,徒弟自然是要陪着的。”
    “那等回来了,为师陪你去集市玩。”孟晚流说完,自家徒弟的眼睛果然亮了。也不知道徒弟这是什么爱好,每每她和他一起去集市,他都挺高兴。
    “好!”
    当日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是个好天气。
    论道的台子已经搭好,就在城南。大儒坐在高台之上,言辞往来,畅所欲言。底下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场面十分壮观。
    这种文化氛围是现代难有的,孟晚流像乡下人进城,看什么都新鲜。
    他们没抢座位,只能在外围看。这是老实人的做法。
    孟晚流看见不远处的酒楼,有不少人开着窗子看,绝了。如果不是端着师父的身份,她也想去酒楼围观。
    那位云游多年的大儒此番归来,终于现出真身。
    面目苍老,然骨秀神清,一双眼通透清醒不似凡人。倒是比流传的孔夫子画像显得更像本尊。
    要是能要个签名就好了。然而看着前面以人堆成的铜墙铁壁,孟晚流默默打消念头。
    今日论题:何以治学?
    一个胖乎乎像弥勒佛的大儒抛出自己的观点:“传之以道,授之以渔,耳提面命,时时警醒。唯有苦在心头,方能求得正道。”
    这话得到很多人的共鸣,甫一说完,就有很多人点头称是。
    接下来轮到云游大儒发表观点,他道:“所言却有其理,然不辨资质优劣,一并施教,平庸者不堪其负,超凡者未尽其力,可乎?”
    孟晚流明白了,这是努力和天赋的斗争,弥勒佛看似严苛,其实在给广大士人谋福祉,云游大儒则更倾向于因材施教,注重天分。
    果然,后面的内容都围绕着这个话题开展,两个人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在场的人无不听的心潮澎湃,收获满满。
    言语的力量在某个环境和状态下,是无限的。
    孟晚流认真听了一会儿就没怎么认真听了,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这种绝对精神领域的斗争并不足以让她全神贯注。剩余的注意力,她全给了徒弟。
    她想知道徒弟是什么反应。
    少年看的很专注,目光在两位大儒之间来回梭巡,浑然不知自己被探究的目光包围。
    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何以治学,是加倍努力还是被天分支配?
    传之以道?不是每一位夫子都会无私奉献,你怎么会知道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夫子?遵从天分?那其他人就没有努力的必要了吗?
    前者有风险,后者太绝对。
    随着论道的白热化,在场人都不由自主屏住呼吸,凝神静听。
    “此言差矣,子不闻朴尚含冰,厚积薄发……”
    “子耽妄神,终落芜地!”
    “落魄至斯,亦有所为,若非昔日所积,焉能苟活——”
    一个细微的声响同时吸引了两个人的注意,两人同时看去,远远的,依稀是个稚儿模样。
    云游大儒只看一眼就不再看。衣着朴素,过于貌美,通身浊气不可雕也。
    弥勒佛倒是多看了两眼,问了句:“我二人所言可是为难小儿了?”
    少年似乎没想到自己的小动作引来大儒关注,诧异地抬头望去,目光紧张慌乱。
    云游大儒更鄙夷了。喜形于色,不知也。
    熟料少年站定,冷静开口:“二位先生字字珠玑,学生虽未知其全意,也略得妙处,怎会为难?”
    云游大儒冷冷接话:“方才所言,小儿可有所悟?”在他眼里,这个少年就属于抢救不了的一类,问他纯粹是责难他无故打断这次这次论道。
    “先生所言皆在理,然,亦无理。”
    大家看他的目光从看一个捣乱的孩子转为看一个疯子。
    疯了吗,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质疑成名久矣的大儒?滑天下之稽。
    只有一个人的目光在微怔之后恢复宁静柔和。孟晚流。
    少年像没感受到满满的敌意,自顾自地说:“下苦功夫自然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