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1节

      本以为对方一时半会儿不会出手,但没过多久,临江村就有人来报,说他们村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失踪了。
    王裕洵在得知消息后,眯着眼睛冷冷道:“胆子还真是大。”
    但是对方还是相当狡猾的,只伸了这一下手就退了回去。
    王裕洵也只能派人人继续盯着徐伯阳和郝文光,另外也不排除其他县令中有这两人的帮手,于是也加派了人手去盯着他们。
    永盛帝在王裕洵呈报的秘信中知道了各县库银和粮仓储粮都和账目严重不符,另外也知道了下面的人是如何做到这么多年都不被发现的欺上瞒下的做法后,甚是震怒。
    要知道,他一个皇帝想要给庄妃建一个避暑行宫,下面的人都强烈反对。说是国库资金严重不足,这些年定国虎视眈眈,他们用来扩军的银两都不够。
    毕竟他也是个男人,一个要面子的男人。已经答应好自己爱妃的事儿,怎能中途反悔。尤其是君无戏言。
    最后抠门的永盛帝只能一狠心,决定从自己的小金库掏钱建行宫。
    但要是建大的避暑行宫的话,他的小金库中的银子那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好不好?
    这下充盈国库的机会来了,他又岂能放着不用?
    于是永盛帝派三皇子夏立禹和四皇子夏立尧带领一众大臣开始清查各地库银和储粮。
    三皇子夏立禹这个人怎么说呢?
    其实他和最初王姒宝见永盛帝时的感觉一样,就是属于路人甲行列的。
    他是永盛帝还是六皇子时有的孩子。生母据说只是一个普通的丫鬟。永盛帝因为多喝了两杯就和她上了床。后来被抬为了通房。之后又有幸得宠了几次后,便生下了这个三皇子。
    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夏立禹这个丫鬟出身的生母被秘密处死了。据说可能是她与侍卫有染的原因。
    这样一来,就是永盛帝都怀疑当年自己是不是被设计才和那丫鬟上了床。而这个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种还不一定。
    于是后来他对夏立尧一直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就当府里多养了个闲人而已。
    等永盛帝当上了皇帝,他又不能公开不认这个儿子。那不是就是向世人承认他有曾经有过被带绿帽子的黑历史了吗?所以不管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他的种,他都得封其为三皇子。
    这次永盛帝居然会派他和四皇子一起去查各地库银和储粮,据说是夏立禹给永盛帝设计了一个小型的避暑行宫。
    花费既可以让永盛帝能够承受的起,而且庄妃对此还相当的满意。
    庄妃就是永盛帝这些年一直最宠爱的庄嫔。即使她没有为永盛帝生下一男半女,永盛帝还是借着自己即将五十大寿的名目给后宫众人都象征性的长了分位。
    实在是没有可长的和不能长的,也给予了一定的封赏。
    要不说,男人一旦喜欢上了哪个女人,这心也会不自觉的往那人身上偏。就连有大把女人的帝王也一样。
    这一下,永盛帝龙颜大悦。为此还特意奖赏了三皇子。
    在奖赏三皇子夏立禹的时候,据说还发生了一件事。
    王姒宝后来听说,是庄妃无意中说了一句话,让永盛帝对三皇子彻底改了观。
    王姒宝听后心中冷笑,不过是些小把戏罢了。
    庄妃当时好像在永盛帝跟前撒娇的说了句: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发现这三皇子怎么看怎么像皇上呢。
    后来有没有滴血验亲的戏码,王姒宝不知道。但是三皇子是永盛帝自己的种,被永盛帝亲自给确定了。
    至于别人怎么想三皇子是一回事,只要人家孩子的亲爹承认了就好。何况人家孩子的亲爹还是皇上。别人谁又有那么大的胆子敢随便非议?
    三皇子和四皇子最开始巡查的结果相当的不好。这一下,令永盛帝更加的震怒。
    一气之下,当场便将许多人的乌纱帽给摘了,并下令抄了那些人的家,甚至贪墨严重的还被砍了头。
    永盛帝给王姒宝的印象一直都和抠门挂的上钩。
    人家想给自己的爱妃弄个好点的避暑行宫吧,户部的人左拦着右拦着,御史也不停的出言劝诫。最后还让人家一个皇帝自掏腰包去给爱妃建行宫。虽然听起来挺浪漫的,但一个皇帝做到这份上肯定心里感到特别憋屈。
    现在永盛帝命人抄这些人的家,砍那些人的头,不能不说这厮肯定是在拿一部分人在泄气。
    但永盛帝的这一做法不得不说相当的有效。
    在三皇子和四皇子后来的巡查当中,想保住自己乌纱帽的人都想尽了办法堵上各自衙门的亏空。
    等三皇子和四皇子回到雍都,龙心大悦的永盛帝又相当大方的重赏了三皇子和四皇子。
    之所以永盛帝在赏赐别人的时候十分大方,那是因为宫里的很多东西是换不来钱的,那些东西留着也只会占地方。
    这下,永盛帝建行宫的钱又宽裕了不少。
    不是说没钱吗?老子叫自己儿子去弄了些回来。你们户部和御史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一下还真没人敢再阻挠了。
    何况永盛帝建避暑行宫花的钱还真的称不上多。
    众人在心里,都对三皇子夏立禹的这个设计暗暗称赞。
    之后雍都又传来一个令王姒宝和王裕洵都有些担心的消息。
    据说王裕洵同科的状元郎邱长信被重用了,而且还被封为了正四品的户部侍郎。
    永盛帝当年因为觉得亏欠王裕洵和王姒宝,便只给了邱长信翰林院从五品的侍读一职,也算是晾一下当时还有些轻狂的状元郎。
    这一次因为户部缺银子,三皇子夏立禹便在永盛帝面前推荐了邱长信,说这人是个有大才的人。
    永盛帝便想到了第一次殿试改革时,邱长信卷宗上犀利的提出取消世家、勋贵和有功名等人的特殊待遇问题。
    虽然这其中有失偏颇,但不失为一个尽快增加税收的绝佳良策。
    于是永盛帝就传旨召见了邱长信。
    经过这几年的打磨,邱长信已经不再是当年出言狂妄的状元郎。他这几年一直在等待机会让永盛帝记起自己,好让自己的一些想法变成现实。
    他想成为流芳百世的能臣、贤臣。
    机缘巧合认识了隐瞒身份的三皇子,二人相谈甚欢,很快便以兄弟相称。也是因为这次的保举,邱长信才知道和自己一直称兄道弟的居然是个身份高贵的皇子。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临阳县往事
    也因为这几年的沉淀,邱长信的思想要比从前成熟了许多。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是因为寒门出身的他在当官后,享受到了当官所带来的好处,所以之前有些想法也在在慢慢的改变。
    因此在永盛帝召见时,他提出的见解不再像从前那么激进。
    但总体思想没有变,还是要从有钱的世家贵族等人身上下手,从他们的兜里往外掏银子。
    他提出的建议还是要大力推行全国上下不管什么身份,什么等级,只要有田有地都要统一交税。
    同时他也提出了较为稳妥的实施办法。就是先在离雍都近一些的地方,找个地方先进行试行,再逐一向全国推广。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了他的一些改变。如果是从前,他一定恨不得这件大事由他亲自来主持,并立刻在全国进行推广才行。
    永盛帝一听这个办法好,于是找来了众位大臣们进行商议。
    虽然众位大臣极力反对,但是永盛帝还是相当强硬的决定先试行一段时间再说。
    当皇帝的有时就是这么任性。关键是他还能说什么是什么。
    永盛帝的想法是:这都还没有做,怎么就知道不行?反正也是先试行,至于可不可行还要等最终试行的结果再定。
    众位大臣们见永盛帝心意已决,于是只能在挑选试行地点上想办法。
    众人当然不希望在雍都附近开始试行,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田地都在这附近。于是大家选来选去,最后就选到了永盛帝要建避暑行宫的宣阳城。
    反正那里离雍都也不算远,相对来说处于稍微偏僻一点的地带。那里涉及世家、勋贵人家的土地也不多。
    于是宣阳城最后高票当选为新开发区、试验田。
    这也是令王姒宝和王裕洵稍微松口气的地方。
    还好只是试行,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及时纠正。否则非得引起绝大部分世家贵族的反扑,弄不好还要天下大乱。
    等入了秋,王姒宝和王裕洵得到探子们的回报,说果然在临阳山发现了异常。那里似乎有大量的军队在把守,而且守卫相当的森严。他们几经试探都没能闯入进去。
    之所以探子最后定位在临阳山,这还是因为王姒宝和王裕洵在春末,去了一趟临阳县才找对了方向。
    春末,是林北府山菜采摘的绝佳时期。
    林北府这里多山,在春季山上生长的野菜也特别的多。以前人们都将山菜当做不值钱的野草一般,能自己吃的就留着自己吃。实在吃不了的都喂了鸡鸭。
    还是王姒宝想到了在现代野生山菜好像都卖的特别贵。她也有幸吃到过几次,觉得味道特别的鲜美。
    于是就找人到各地大量的收山菜,为此让当地的百姓赚了不小的一笔收入。
    这些山菜可以晒干保存,也可以用来腌制,就和王姒宝最开始让人弄香菇是一个样子。
    既然到了这个特殊的时节,那么不出去踏青、采摘山菜似乎都对不起他们一行人来了趟北方。于是王姒宝就叫人准备好郊游和挖野菜的工具,打算带着王棕去游玩。
    碰巧王裕洵休沐,他也不放心王姒宝和王棕两人,于是打算一同前往。
    要说永盛帝这次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也真能沉的住气。即使处置了那么多的贪官,也没有对范大勇等人动手。
    王裕洵也觉得这样甚好,以免打草惊蛇。
    既然想要郊游,王姒宝决定就去临阳县。顺道打听一下那里的事情。
    因为去的地方有些远,王裕洵只好将身边的事情全部交给吕缘和两位师爷帮忙处理。
    等到了临阳县,王姒宝决定他们这次不住在县城,而是要找一个有山、有水,且山上野菜多的地方,并在那里找一户条件好一点的农户家居住。
    因为上次王栩失踪的事,众人还心有余悸。于是这次他们直接住到了村里的村长家落脚。其余护卫则在村外找了个地方搭建帐篷宿营。
    王姒宝一行人的到来,受到了村长家的热烈欢迎。
    这个老村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很是健谈。见王姒宝是一个精致漂亮的像个小仙女一样的女娃娃,更是打开了话匣子和她聊来聊去。
    “老爷爷,不知道咱们临阳县这几年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等聊熟了之后,王姒宝就开始旁敲侧击打听起来。
    “特别的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咱们都是有福之人,遇到了徐知县这么好的官。从不乱收苛捐杂税,也从不欺压乡里。要是赶上个什么不好的年头,徐县令还会帮咱们想办法。”老村长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一谈起徐伯阳满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那老爷爷,你们要是赶上灾年的话,徐知县会怎么帮你们想办法啊?”王姒宝一听到关于受灾的事,赶忙将话题往这上面引。
    “肯定会减免咱们赋税的啊!”眼前这个穿戴讲究,还带着一群护卫来此的小姑娘,一看就是个不懂世事小孩子,她哪里会懂得人间疾苦。一遇到灾年老百姓最盼望的当然就是减免赋税。
    “我听说大前年别的县都遭雪灾了,怎么就咱们县没有啊?难道咱们县有什么和别的县不一样的地方吗?”这个疑惑一直在王姒宝心中存了很久。但她派出的人回报,大前年临阳县确实没有发生过雪灾。
    “那个啊?那是因为咱们临阳县容易发生雪灾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啊!”老人家笑呵呵的回答道。
    王姒宝的脑子中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一闪而过。于是立刻询问道:“没有了?那就是说从前也有这样的地方了。”
    “从前当然有了。咱们这里多山,在山坳中的村落最容易发生雪灾。尤其是雪下的大,下的时间久的话,周围山上的积雪存不住,就很容易滑落。这样就可能将附近的村子给淹没。如果远离这样的地方建造房屋,再将房屋建的结实一些,不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老人家还很热心的给王姒宝普及了一下相关知识。
    “那就是说,临阳县以前也有人住在那样的村子了?”王姒宝适时抓住了老村长话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