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一次谈及此事,先前二人其实心中各自有些忐忑,贺熙华不想囿于深宫,也惧怕朝野非议,轩辕曜则担心贺熙华因族中变故自怨自艾,将自己越推越远。
可到了这个关节,轩辕曜已然亲政,古往今来,未见亲政的帝王后宫空虚,恐怕最迟到了立春,便会有礼部及宗正寺的官吏上书,就算是有意逃避,这事也再拖不得了。
“唔,陛下乾纲独断。”贺熙华见轩辕曜阴了脸,不由苦笑道,“家中变故,近来我无暇思虑此事,陛下定夺就好。”
轩辕曜嗤笑一声,“朕还不了解你?你虽然现下不言不语,可若是朕定的不合你心意,你嘴上不说,估摸着又憋在心里。经过崇泰之事,朕如今做什么都得三思而后行,哪里还有什么乾纲独断?”
他说得委委屈屈,贺熙华忍不住被他逗得一笑,“嗯,不若你拟个条陈上来,本官看着批阅。”
“学生知道了。”轩辕曜装模作样地做了个揖,引得美人一笑,随即温声道,“实在挂心,便早些回吧。其余的事体,还有朕呢。”
“可今日是陛下的二十生辰……”贺熙华迟疑道。
轩辕曜苦笑,“一大早便见了血,还都是老轩辕家的人自相残杀,再大的喜事,再高的兴致如今也没了。好在还有半个多月便要过年,朕让礼部好生备着,咱们过个喜庆年补上便是了。不瞒你说,今夜朕想去太庙祷祝,若是你在,反而志不定、心不诚了。”
贺熙华想起先前他还召了大臣议事,确实手头之事千头万绪,也便不坚持,“那臣先行回府,明日朝会后再觐见。”
轩辕曜吻了吻他,“放心去便是,朕这里,还有周叔。”
说罢,亲自把他送到殿门,那里已经备了辆青纱马车,“御辇你不会坐,这马车就莫要推辞了。”
贺熙华登了车,见他站在殿门,静静地看着自己,抿了抿唇,“大将军那边,我自会与堂兄一道善后妥当,陛下放宽心。”
“朕可操心的太多了,他如今倒算不上什么。”轩辕曜扬首道,“你安心等朕的条陈吧。”
第106章 第四章:气象万千
亲政第二日,天子取消了大朝会,一道圣旨将原先阁臣一同召入宫来。
颤颤巍巍的顾璟被人搀扶着,在御街外碰见了赵暲,二人一阵寒暄后,一同向紫宸殿走去。
“终于尘、埃落定,日后老夫往九泉之下见了文宗,也不至羞惭无地了。”顾璟老怀甚慰。
赵暲亲自扶住他,挥退仆从,“我看咱们这陛下有明君圣主之象,阁老好生将养身子,待万国咸服、海内宴清之时,再去给文宗老人家报喜,岂不更美?”
顾璟笑吟吟地捻住胡须,不知想到什么,又忧愁道,“咱们陛下常有惊人之举,只希望别把我这把老骨头吓散架才好啊。”
“对了,阁老,”赵暲压低声音,“我从大郎处得到消息,陛下似乎不打算大婚。”
顾璟一震,许久才缓缓道:“与小贺可有干系?怪不得贺氏兄弟率兵来援,恐怕与陛下早有默契。”
赵暲点了点头,“阁老对此事如何看?”
“蒙先帝恩典,老夫有幸做过几年帝师,咱们天子的秉性老夫再清楚不过。”顾璟缓缓道,“当年诛杀杜显时的陛下和今日之陛下,国公以为孰明孰贤?”
“确实,陛下蒙尘一遭,可谓脱胎换骨。就说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能连中三元?又有多少帝王精通庶务?”赵暲沉吟道,“有此蜕变,小贺怕是功不可没,若是个女子,则当真是却辇、停机之德兼备了。”
顾璟闷咳一声,“老夫当年伴随文宗陛下时,常听他提及烈祖与文圣皇后故事,故而不似旁人那般迂腐。”
提及文圣皇后,赵暲满是怀缅,缓缓道:“家父幼时承蒙恩典,常伴于文圣皇后左右。烈祖与文圣皇后筚路蓝缕、草创基业,风雨相随、鹣鲽情深,只可惜文圣皇后年岁不永,未至花甲便宫车晏驾……”
“是啊,彼时烈祖几乎便要随着去了,幸好当时文宗携百官灵前哭求,又有文圣皇后遗诏,才堪堪稳住烈祖。”顾璟浑浊的眸中隐有泪光,“那段时日,老夫正好任黄门侍郎,几乎隔三差五便要随烈祖往肃陵祭拜。我朝有说法,叫做夫不祭妻,烈祖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前去,几乎次次都要醉倒在文圣皇后手植银杏旁。”
“故而仅仅三年后,烈祖皇帝也跟着崩了,二人同岁而卒,离一甲子均只差了一年。”赵暲感慨地看着巍峨宫阙,“阁老想得开便好,这么看也免了我一番口舌。”
顾璟拐杖点了点地,“只是你我想得开,旁人就未必了,主要是这贺氏的出身……”
赵暲叹了声,二人不及再商量几分,便到了紫宸殿,收声不提。
“阁老,国公。”殿内暖意融融,轩辕曜着一身常服伏案批奏折,见他们来了,忙免了礼,让人赐座看茶,又取来两个暖炉。
几人坐定,轩辕曜将笔放到一边,笑道,“今日请二位来,是有两件要事相商。其一,朝局纷乱之时,朕想请二位继续担任宰执,统领朝臣、安定人心。”
不待他们推辞,轩辕曜便已将他们心思猜个七七八八,“值此非常之时,二位本就是父皇留下的良佐,若是你们都不帮衬朕,朕岂不是孤家寡人、独木难支?朝臣欺朕年幼无知,宗室欺朕母家无人,士林百官、天下万民都在看着朕呢。”
话说到这个份上,二人自然不会再推却。
“既如此,”轩辕曜笑着在一张绢帛上用了印,让守良捧给他二人看,“朕就请国公做尚书左仆射,阁老做中书令,可好?”
“那门下侍中呢?”赵暲恭谨道,“陛下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轩辕曜沉吟道:“朝廷被贺党把持多年,朕对朝臣也不甚了解,不若二位宰执举荐一位人品端方、老成持重的臣子,日后再慢慢物色?”
看来皇帝甫一亲政,还是求稳为上。
二人对视一眼,赵暲开口道:“陛下觉得崔简……”
见皇帝眉头紧蹙,赵暲知皇帝心存芥蒂、亦想避嫌,但仍是道:“他正值壮年,但燕居日久,臣觉得不仅浪费其才,更对社稷无益,陛下可否挑那清贵的官职任用他?以博陵侯的声望,亦可安定人心。”
轩辕曜长叹一声,“国公说的是,舅舅曾对朕提起,他生平最喜经史。正好国史也正在编撰了,不若就请他出山,去翰林院做国史的总编修如何?”
“至于门下侍中,臣以为郝思源可堪重任。”顾璟果然挑了个品行高尚、清廉耿直,却也无多少政绩的老臣。
轩辕曜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便也这么允了。
几人又将六部尚书一一敲定,当赵、顾二人准备告退时,又听轩辕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