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08

      ,最后没有避讳得又赘了一句“还有襄王……”
    昔太后一愣神, 看了眼父亲李横。
    “好!”昔太后轻声应之。
    温惟坐在一旁,见父女俩说话不好插嘴,即使心中有什么疑问也不适合开口。
    襄王……
    这个京都内众人对其三缄其口的神秘人物,一个温惟曾偶有几次听到别人口中提及,却不知道其传奇故事的人。
    众所周知,高祖文帝共育有三子,襄王乃当朝皇后雩氏嫡出之子排行老大。后来登位的先皇帝惠昌帝序列老二。三子便是陈王元昱,是高祖年近六十所出,老来得子乃岁数最小的一位小皇子,可惜生下来没几天高祖就因急症驾鹤西归了。
    温惟只知道这襄王早在十几年前就已不在人世,温惟第一次知道此人,还是从东平走街串巷坊间说书先生口中知晓。
    关于他的传闻众说纷纭,传的颇为邪乎。
    有人说他天妒英才得病早亡,还有人说他携妻儿隐居于世,闲游四海。亦有人说,他去往东地,漂洋过海远离故土,更有甚者传言……
    因为好奇,温惟还曾向父亲温莛知打听过此人,当时父亲肝火大动,疾言厉色高声训斥自己多嘴多舌,神气外漏。
    看那架势,温惟再也不敢多言。
    今日,在饭桌上又听李横提起此人,不由勾起自己蠢蠢欲动的好奇心。直觉告诉她,李横肯定知道襄王的故事,而且听他说话的语气,两个人应该关系匪浅。
    待昔太后回房,温惟瞅着老爷子心情不错,吃完饭没有着急离桌。
    她试探地问道:“敢问国公……您口中的襄王可是先帝兄长元襄?”
    此话一出,李横原本和蔼的面容一下子变得凛然严肃,他迟迟没有接话,愣神一般呆坐在那一动未动。
    就在温惟失望地以为他不会开口谈及此事。
    只见李横从桌榻前站起,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巍峨耸拔高低起伏的青山,一只手负于身后,一只手抚了抚花白的胡须。
    “襄王……在当时曾是这京都城内最有权势最具影响力的人。他的少年时代,曾跟随高祖东征西战,为大夏国长治久安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西南边境八州四十二郡就是在他的铁腕攻伐下正式纳入大夏国的地理版图。其雄才大略、踔绝之能让人望尘莫及,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
    就就连高祖都曾赞言:元襄,我儿,青出于蓝胜于蓝,乃天赐之福!
    可惜了,他虽有治国之能,却无治国之心,性情豪迈但与世无争,就在所有人理所应当得认为他荣登大宝,身居大位,乃顺势而为、众望所归之事。
    可世事难测、人心难沽,出乎意料襄王竟当众拒绝了炙手可热的一国储君太子之位,心甘情愿一辈子做一闲散王爷,辅佐君王,光耀夏室。
    众人对此无不哗然,嗟叹可惜。
    盛名之下虚怀谷,激流勇退载誉归,良机一失,付之谁手。
    后来高祖驾崩,其二子元朔也就是后来的先皇惠昌帝补位顺利登基。”
    李横言简意赅的概述了襄王生平旧事,言语之间更是藏不不住对此人的钦佩敬慕之情。
    李横见她听的入神,话锋一转,转身一笑:“你可知道,大名鼎鼎的襄王一生所爱之人是谁?”
    温惟摇了摇头,人都不了解半分,怎知道他心中所喜。
    “叶清澜,你的母亲”李横脱口而出。
    “什么!我母亲!”温惟惊地差点从杌子上跳起来,双目圆瞪,一副白日见了鬼的样子。
    李横肯定地点了点头,又一脸惋惜地道
    “可惜,你母亲眼里只有你那个终日不苟言笑,做事刻薄古板的父亲,奈何两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纵然襄王再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也是一厢情愿,爱而不得。”
    经李横这么一说,温惟总算想通了,怪不得自己在父亲面前提起襄王的时候,反应如此激烈,原来是不愿听到情敌的名字,就这胸怀度量,啧啧啧……
    人都喜欢听八卦异闻,温惟也不例外,既然牵扯到自己的父母亲,就更加好奇了,支愣着脑袋打破砂锅问到底:“那襄王后来呢,我是说,后来他有另娶么?”
    “当然,有年奴国进犯东海,战事持久,长期拉锯,双方互不相让。后来还是奴国先服软,特派使臣前来议和,主动提出和亲之策。
    奴国人骨子里狡诈阴险,心术不正,被世人以半人半妖,半魔半鬼来形容。
    一谈起和亲,大家就像躲避瘟疫一般避而远之,朝中无人愿意应承此事。就连高祖都想当面直接拒之,可一旦拒绝,就意味着直接拂了奴国求和的诚意。
    如此一来,东境便难得安生、久无宁日,正当犹豫不决之时,襄王挺身而出,言自己愿意娶奴国公主为妻。
    就这样,襄王因势而为,委屈自己取了奴国天皇的小公主佐藤瀛夜为妻。
    那女子我也见过,不仅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本土语言,也抚得一手好琴。长相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