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11页

      第1073章 乱世尊荣140
    萧元带兵出征,安宁就和萧英稳定后方。
    这两年萧元把江南经营的很不错,他在百姓中威望也很高,再加上宣传工作到位,江南的百姓丝毫没有因为打仗而受到影响。
    相反,这些百姓十分欢喜,自觉陛下这次出征定然大胜而归,说不得用不了多久就能拿下整个江北。
    而此时的京城
    银芽坐在鸾和宫,她看着张太后道:“姐姐,黄河决堤,建元帝已经带兵打来,这节骨眼上,你是挺不下去的,说不得根本不用大靖那边打过来姐姐手底下的官员就要开城门投降了,姐姐又何必这样硬挺。”
    张太后阴着一张脸:“银芽,我念着咱们姐妹多年的情分照顾于你,你反倒总是和我说这些丧气的话,难道你不怕我杀了你。”
    银芽笑了笑:“不怕,反正我已经过了几年好日子,我做为人活了那么几年,已经很满足了,我只是不想姐姐总是这么困住自己,姐姐,你是太后不假,可这太后做的有什么意思?小皇帝也不是你的儿子,就算你再护着,将来长大了不一定就和你亲,而且,你也知道大靖皇帝有多英武,人家兵强马壮,你们这边民心思变,军心不稳,如何抵挡得住,等到大靖军队攻进城来,姐姐又该如何?”
    银芽凑到张太后跟前轻声道:“姐姐当一辈子太后,也不过被困在这四方天空下,一世拘于这方寸之间,见不得外边的大好世界,可你若是降了就不一样了,大靖皇帝仁善,是绝不会为难姐姐的,姐姐想要爵位也行,想隐姓埋名当个平民百姓也成,总归以后是自由自在的,岂不比现在要强的多,而且,姐姐归降对百姓也好,姐姐,你自己心里清楚,你是治理不了这一国天下的,如今大齐多灾多难,你也没有能力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何不将江山交给大靖皇帝,将这个担子交给他挑。”
    张太后笑了一声:“这么几年没见,你这张嘴倒是越来越厉害了。”
    这时候,外头有嬷嬷大声禀告:“太后,安公公来了。”
    “让他进来。”
    张太后说了一句,很快就有一个长的瘦高的太监进门。
    他进来关好门,几步走到张太后跟前,伸手就握住她的手:“贞儿,你没事吧?”
    张太后摇了摇头:“我没事,我好的很。”
    她拉安庆泰坐下:“我这个妹妹正劝我投降呢,我……早先没有这般想过,如今倒是真动了这份心思。”
    安庆泰就笑:“你做决定吧,你决定好了,我怎么都成。”
    银芽看出了什么。
    她抿嘴对着张太后一笑,压低了声音道:“姐姐你知道吗,早先张家那位把我送给了端亲王做外室,后头端亲王妃闹的厉害,这事惊动了大靖皇后,她不但没有为难于我,在知道了我的事情之后,反倒是帮了我一把,给我和兰生哥弄了户籍,给了我们银子离我们离开,便是端亲王那里,大靖皇后都帮着压制住了,这才有了我和兰生哥这几年的好日子,姐姐,你难道就不想正大光明的过日子,难道就不像和安大哥一样做一对寻常夫妻吗?”
    说实话,张太后让她说的真的心动了。
    安庆泰也心动了。
    张太后进宫之后日子其实特别不好过,那个时候李贵妃被专宠,宫中的嫔妃日子都十分艰难,张太后也碰到过很多危险,都是安庆泰帮着她挡了的。
    安庆泰和张太后是同乡,两个人小的时候就常在一起玩,只是后头家里遭了灾,安庆泰和张太后几乎同时叫人买了去。
    安庆泰进宫当了太监,张太后则被卖到了张家。
    安庆泰这个人聪慧异常,而且机灵善变又手段毒辣,进宫之后就拜了大太监做义父,没几年就取代了那位大太监,成了景庆帝得用的总管太监。
    他在宫中经营多年,在张太后进宫之后,安庆泰就认出了她,然后利用手里的势力一直护着她。
    这么些年,两个人在宫里也是抱团取暖,风风雨雨的一起走过。
    天长日久的,自然生出很多情愫来。
    但是碍于身份,两个人并不能正大光明的在一起。
    张太后望向安庆泰,然后又问银芽:“如果我们归降,大靖皇帝能留我们性命吗?我……和安大哥也想像你和兰生一样隐于乡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就像这世上的寻常夫妻一样。”
    银芽就笑:“我可以写信帮你问一问。”
    “那你赶紧写。”
    安庆泰很激动,赶紧寻出纸墨催着银芽。
    而这个时候,董大已经带人走海路快到津门了。
    那厢,萧元接到了暗探送回来的信,他拆开来看过之后就笑:“真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啊。”
    他立刻修书一封,让人带着去津门交给董大。
    同时,萧元又给银芽回了信,信中称可以满足张太后和安庆泰的要求,他们若是肯归降,萧元可以帮他们隐姓埋名,给他们寻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让他们过去生活,而且,萧元还可以帮他们收养一些孩子,也让安庆泰有个香火传承。
    这信以最快的速度交到了银芽手里。
    银芽把信交给张太后看了。
    张太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她投降并不全因为私心,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公心。
    张太后知道闹起灾害来,百姓流离失所是有多么痛苦,她也知道,无论是她还是安庆泰都没有能力治理好这次的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