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小二猜穿青衫的那位客人是个书生,看着沉静又平和,说话不骄不躁。
“暴雨频繁,那为何店中客人不见少?”
小二往身后楼下看了一眼,压低声音:“此地南下就是江陵,江陵傍着菱湖,这阵子阴雨连连,大水淹没农田,城中内涝难排,他们都是北上避难的!”
看见那白面书生盯着楼下吵嚷的客人瞧,小二又道:“三位看着比他们体面干净不少,在外行走多注意些,继续走只怕不太平。”
“多谢指点。”杜松把银钱给了,送小二出门,进门后把门关上了,担忧道,“大人,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严辞镜不想吓唬他,只道是雨多路不好走,马车容易侧翻出事。
杜松迟疑地点点头,杜砚拉拉严辞镜的衣袖,比划着:小二说江陵已经被水淹了,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严辞镜一直沉默就是因为这个,他此去江陵,途中没有任何人接应,也不知道城中现在是个什么状况,但城内没有知府,也有通判主事,局面应该不会太难看。
“等雨小了我们就上路吧。”
杜砚不解,皱着脸比划:路不好走会有危险。
杜松安抚:“再待下去,怕是连城门都进不去了,还是早些上路吧。”
好在天公作美,雨很快就小了,等他们遥遥望见城门的时候,雨已经停了。
杜松引颈观望,似乎看见了人影:“大人!我们快到了!”
“嗯。”严辞镜并没有丝毫的轻松,反而越发觉得奇怪。
江陵不可能不知道知府的调任,行的马车也算显眼,接应的人却一个也没碰上,这是不是说明江陵城已经自顾不暇了?
但若是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又怎么会不派人通报朝廷?
马车渐渐慢了下来,杜松面色有疑,扭头问:“大人,你有没有听见什么动静?”
“怎么了?”严辞镜掀开车帘。
路面还算开阔平坦,能并行两辆马车还有余,右侧山壁陡峭,藏不住人,左侧树林稀疏,也藏不住人,况且离江陵那么近,青天白日的,难道还有强盗不成?
“停下!都停下来!”
“不停下来,人头马头都要落地!听见没有!”
杜松刚要大喊被严辞镜捂住嘴,眼神示意对方手上有刀,安抚了杜松,又把要探头出来的杜砚按回车里,自己下了车。
严辞镜一面打量拦路的五个人,一面道:“车里是我族中生病的兄弟,一路南下遍仿名医,不剩什么银两了,还有几个买馒头的钱,要就拿去。”
“荷包扔过来!”
严辞镜一扔扔出好远,那几个匪徒骂骂咧咧去捡。
严辞镜手紧握着藏在袖中,后背已经惊车了一层冷汗。
那五个匪徒面白而肥,手上的刀大却不利,选在大路,又是白天打劫,大约是走投无路了才这般明目张胆。
衣冠服饰还算干净,嘴厚肚大,大约前身是商贾。
商贾被逼至此不知是什么缘由,在此打劫也绝对不是头次,不可能没有人上报府衙,江陵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就这么点儿?你看不起谁呢?”匪首用弯刀挑破荷包,对着一串铜钱露出匪气的凶相,“都从马车上下来!我就不信车里没有好东西!”
杜松颤抖着,将马鞭紧紧抓在手里,小声喊着:“大人……”
严辞镜眼中难掩惧色,车中没什么值钱物件,最不济把马车给出去,走也能走到江陵,最怕的是车里盖了大印的文书被翻出来。
一旦被发现是朝官……
严辞镜手不轻易地扯了扯杜松掌心的马鞭,紧紧盯着靠过来的两个匪徒。
“我已经说过了,车里只有个生病的弟弟……”
“今年洪涝严重,家中并不好过,原来是靠买卖茶叶为生,如今仓库里的茶叶全都泡烂了,卖不出去,借支的银两眼看就要还不上了,在药铺赊的药钱也还没结……”
许是境遇相似,持刀的匪徒有片刻地发愣。
时机就在此刻,严辞镜眼神一闪,跳上马车,与此同时,杜松的马鞭狠狠甩下。
“驾——”
“妈的——快拦下他们!”
马车冲撞而出,势不可挡,匪徒还要命,不敢硬拦,只敢挥着长刀往车辙上砍——
严辞镜的心脏都快跳了出来,紧紧抓住马车车门,大气都不敢喘。
杜松根本不敢回头,手上马鞭抽个不停,颤着声问:“大人……他们是不是没追上来?”
严辞镜探头往身后看去——
身后,最后一名匪徒倒在血泊中。
严辞镜瞠目结舌。
只见原地站着两个人,手中皆握着滴血的短刀,其余的五个匪徒全部倒地。
杜松没听见声,偷空回头,看见自家大人攀着车门,像定住了一样,自家弟弟探头出窗外,也愣愣的,杜松急道:“他们追来了吗?”
严辞镜转身回来,摇了摇头,道:“他们都死了。”
“死了就好,也不掂量掂量自己,配不配拦知府大人的路。”
“尸体都已经处理好了,只是……劫匪不止五人,还有其他。”
语方知觑了小五一眼:“知府又不是我,劫匪也不是江陵出来的,我管那么多干什么?”
如枯留在晔城注意朝中动静,小五及其他两人随语方知回江陵,小五以为也就去个两三天,没想到一去就待了半个月,眼下看着还要待上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