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24页

      萧烨也站起来,跟着一道往外走:“一起用膳,把皎娘也叫来。”
    吴桐随意地应了一声。
    “你是皎娘的母亲,有空你多教教她。”萧烨有些不自在地说,顿了一下又补充道:“那些大逆不道的可别教。”
    吴桐停下脚步,送上一对白眼:“你有病啊!”然后大步往前走。
    萧烨原地愣了片刻,才迈步跟上。
    第177章 挺好笑的
    三月四日常朝, 与以往有了细微的变化。
    往常列班最前面的就是宰执们,今天在他们的前头多了一位服紫绣蟒的俊美男青……中年。
    楚王萧烨。
    天还蒙蒙亮,他拖着沉重的步子到了待漏院, 一进去原本说话声不停的待漏院瞬间安静下来,好些人不知是不会掩饰还是故意的, 看他的眼神不是看邪门歪道就看瘟疫一样, 行礼也行得敷衍,之后待漏院里的气氛就很微妙, 一直到紫微殿里。
    萧烨站在紫微殿上也是浑身不自在,总觉得被身后的人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盯着。
    他是神宗最小的儿子,出生时熹宗都已经及冠了,皇位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就注定了与朝堂没有多大瓜葛。他只在封亲王后,每年的冬至和元日大朝才会列班乾元殿。
    紫微殿, 他进来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萧烨握着笏板的手指节都是青白的,在心里第一千次骂他的皇侄媳。
    “皇帝至——皇后至——”
    在微妙的气氛里, 礼官终于唱礼, 群臣跪拜,山呼万岁。
    萧珉和王妡并肩走进紫微殿,一同登上御阶,不知从何时开始, 紫微殿的御阶之上,代表皇权的金色华丽御座旁多了一张简简单单的乌木椅子。
    那张乌木椅子也不是总有人坐,但放在那里后就再没移开过。
    不少朝臣对这张多出来的椅子很有意见, 时常上疏讽谏,可没有用。言辞激烈者还被杀鸡儆猴,贬谪出京。
    渐渐的, 众人讽谏归讽谏,对多出来的椅子无可奈何也只能习以为常。
    皇后的手段虽然简单粗暴,不得不说是有效的。
    至于皇帝的意见……皇帝不是一直都有意见。
    王妡受了群臣山呼“千岁”的礼,端坐于乌木椅上,吴桐身着绯色五品官服站在她的身侧。
    整个紫微殿里,她们是不一样的异色,格外亮眼。
    御座上的萧珉垂眸俯视列于群臣班首的楚王,眼睫难掩其中百味杂陈。
    先是萧珹,现在又是九皇叔,还有为她马首是瞻的汝南王,对她赞不绝口的平郡王府老王妃……
    王妡拉拢这么多宗室。萧珉微微偏头朝左手边看去。
    王妡为了夺他的权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可惜她没有孩子,夺了权也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辛辛苦苦忙一场到头来什么都没有,真不知她图什么!
    看到了王妡,就避开不了她身旁的另一个人,萧珉下意识就抬了视线。
    人可能真的对求而不得的更长情一些,对于吴桐,萧珉总是要宽容一分。哪怕吴桐跟着王妡做事,哪怕吴桐因为王妡对他各种不敬,他总会留一分情面。
    在萧珉看来,吴桐是被王妡蛊惑了,原本他的琴儿是多么温柔可人的解语花。
    一切都是王妡的错!
    “官家在看什么?”
    王妡清泠泠的声音响起,萧珉回过神,回收了目光,冷声道:“皇后又在看什么?”
    “我看官家看过来,就看官家看的是谁。”王妡一句话说得跟绕口令似的,萧珉绷紧脸,不想搭理她。
    两人本就拔刃张弩,萧珉态度不好,王妡不以为忤,示意礼官可以开始早朝了。
    “中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礼官高声版奏。
    萧珉一看自己还没有发话,礼官就出声,又是一阵闷气。
    “臣,有本奏。”王确最先出列。
    萧烨转头看了一眼,看到是他,脸都绿了。
    王确是来告状的。
    时入三月,春耕农忙,盐铁掌国朝山川湖泊的产出,及关市、河渠、军器等事,下治兵刑、胄、铁、商税、茶、税盐、末盐、设,共八案,事务繁忙肯不能一个人掰成两个人用。
    王确每日为春耕茶盐等事务忙,放在催债之事上的精力就少了,死拖着不肯还钱的人就又有时间作妖了。
    王确一口气告了十五个人的状,有宗室有文臣有武将,不偏不倚,每类五人。
    被告的那些人在朝堂上的,一个个都沉默不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反正你催任你催,你告任你告,钱,我没有。没钱你让我怎么还,杀了我也没钱!
    王确被这些人气得够呛,催不回欠债还要被皇帝和中书门下指责办事不力,那头还有盐铁使韩因不断派下事务来,催债催了三个月,他看着好像老了三五岁。
    萧烨看着这样的王确,就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未来。
    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翁夏、庄定理、秦世资……你们有何话可说?”王妡点名身在朝堂上的几人。
    那几人出列,开始一唱一和地哭穷,这群人一个月前也是这一套,连说辞都不带换一下的,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加了些东西在里面,跟皇帝哭诉家中妻不贤,不善经营而败家,并不是真的不想还钱。
    指桑骂槐的是谁,殿中人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