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姜照点点头,目光变得有些冷。
“而他之所以选择了这个关头,也是因为大元帅毕竟身份特殊,不止是三军统帅,更是陛下的舅舅。
如果放在从前,陛下必然不会相信,但如今众人皆知你与大元帅生隙,他这诬告,便从一开始就多了几分胜算。”谢锦有条不紊地继续解释。
她捏了捏姜照的袖口,又道:“谋逆的罪名太大了,一旦陛下着了道,真的对大元帅生出疑心,赵相后续必然会煽风点火,将这些疑心加重,直到给大元帅定了罪。
但是大元帅在军中威名远扬,是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就算陛下信了他会谋逆,那边关三十万大军会信吗?
在他们眼里,元帅立下的赫赫战功,可比陛下一道圣旨的分量重得多。”
“到时候,可就不止是君臣离心那么简单的事了。”谢锦下了定论。
姜照听得认真,眉头不自觉蹙起,被谢锦伸手抚平了,又劝她道:“但他想不到你与元帅是在做戏,他的如意算盘,终究只能打了空。”
“我自然不会让他如愿。”姜照握住了她的手,轻叹道:“我只是觉得,赵家人实在是目光短浅,只顾除掉我的靠山,重新掌控朝堂,却完全没有想过,大孟如果真的失去了舅舅这个镇国大元帅,将会是什么局面?”
太宗善战,曾御驾亲征把眦临国界的南蛮和北凉两个敌国打得节节败退,大大拓宽了大孟版图,也让大孟坐稳了天-朝上国、万邦进贡的地位。
到了先帝登基后,大孟基本已经到了一个较为平和的发展阶段,先帝也因此得以做一个纵情声乐的享乐皇帝,晚年又养成了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坏毛病。
先帝的德行被邻国所知晓后,太宗威名也逐渐消弭,南蛮与西凉又起动乱,打了大孟一个措手不及,若不是有陆苍玉力挽狂澜,先帝的履历上险些添上城破的污点。
也就是从那时起,陆苍玉镇守边关十余载,从未尝一败,连先帝也对他有三分敬畏。
而今他麾下三军,也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帅旗上从始至终写的是个“陆”字,陆苍玉之后还有他儿子陆珂子承父业,起码再有三十年,帅旗都不会改姓。
姜照不知道赵恒则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还是根本就不在乎,名门世家,从来不会忧百姓之忧,更不会苦军士之苦。
他要的只是掌控朝堂,总揽大权,甚至超越皇权。
陆苍玉横在前面挡住他揽权的手,他就要在自己的手臂被彻底斩断之前,除掉陆苍玉。
真是好一个名门世家,好一个三朝元老。
第79章 七九
文宣殿开课当日,姜照亲自去了一趟。
她在宗室里挑挑拣拣,共凑了十九人,再加上姜晗,恰是整二十。
这二十人之中,依旧是姜晗年纪最小,姜照就指了年岁大些的小姑娘坐在她身边,读书之余,也能多照顾她一些。
姜照问过名姓,那小姑娘叫姜遥,是老贤王姜茂的重孙女了,前不久刚满了十岁。
她身上带着一股不符于年岁的沉静气度,与一旁扭来扭去坐不安稳的姜晗相比更显稳健,面对着姜照的问话,回答之间也是气定神闲,颇有从容之态。
考了几句诗词论赋,姜遥也都能答出来,姜照对她很满意,指着姜晗道:“安乐愚钝,年幼好动,以后你多带着她学习。”
姜遥微微颔首应了,扭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姜晗,替她辩解道:“臣女幼时也好动,这是孩童天性,长大了就好了,陛下对郡主也不要太过苛责。”
“你才多大,说起话来倒是老气横秋。”姜照笑笑,伸手摸了摸她的头顶,“叔公是个老顽童,平时不带你玩儿么?养成这么个性子。”
姜遥道:“曾祖父说,陛下年少便问鼎千秋,虽为女儿身,但治世之才不弱于先帝,乃我辈学习之典范,臣女以之为自勉。”
“你倒是志向远大。”姜照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个回答,颇有些惊讶。
“多谢陛下嘉奖。”姜遥满脸写着不卑不亢,十分淡定道:“臣女并非是志向远大,只是想证明自己并不比男儿差,也能有为民请命的抱负罢了。”
姜照若有所思,看了看姜晗,又看了看姜遥,突然问道:“朕问你,你如实回答,如果让你来做皇帝,你觉得你能够做好吗?”
此言一出,方才还侃侃而谈的姜遥显然也有些呆怔了,她小心地看了一眼姜照,见她目光平和,并不似试探模样,便如实道:“臣女未有此愿。”
到底是个孩子,被姜照一下子问懵了,姜遥此时显得有些瑟缩,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一些恐惧,也有些后悔于自己的冲动。
她从很小就与家里其他孩子不一样,寡言善学,三岁时就会主动找书看。
贤王一脉都生性懒散,突然多了个爱读书的苗子,姜茂觉得十分稀罕,就对她很是关注,等她大了些还在身边亲自养了两年。
女帝登基后,姜茂瞧着自家的书呆子,颇有些感叹。
他年纪大了,一辈子无忧无灾,最知道审时度势,也最是看得开。
对于姜照登基,一开始宗室里颇有微词,还特意找到了姜茂希望他能出面带头反对。
但是姜茂对于皇帝是男是女根本不在乎,他只知道陆苍玉手里的剑很可怕,就十分干脆地拒绝了宗室的求助,安安稳稳的做他的太平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