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0
,听着鼓点锣声,望望高处悬挂的大红灯笼,偶尔才能瞥到飞跳起来的舞狮的头部。
金时站得无聊,悄悄用眼角的余光偷瞄身旁的莫禹澄。
他今天穿了一件黑色的短款派克羽绒服,格外精神。
金时心里涌起了一丝丝甜蜜:呀,他真好看!
忽然,金时感到自己手心里一阵酥痒。
“偷看我?”莫禹澄偏过头,低头笑着望向金时的双眼。
金时看着莫禹澄的笑容,感觉自己的心脏被击中一般。
她又不争气地红了脸,把脸藏在莫禹澄的手臂后面。
场地中央鼓点渐急,舞狮腾空一跃,在空中留下一个英气的身姿,人群中爆发了一阵热烈的叫好声。
金时被莫禹澄拉到了怀里,她干脆抓着莫禹澄的手也跟着鼓掌,莫禹澄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倒是金时被自己的行为逗得哈哈直乐。
她抬头,又看见高悬的排排大红灯笼。
许是正月里的节日气氛让人觉得温暖,金时忽然理解了阮女士总是挂在嘴边的“婚姻就是陪伴”。
金时曾经以为,两个人要低头不见抬头见地一起度过几十年的平淡日子,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可此时此刻,金时在莫禹澄的怀里,却突然发觉这样平淡的幸福才是生活里的日常,就好像熟透的水蜜桃,自身散发着甜蜜的清香。
从庙会回来,金时就进入了紧张的博士预答辩准备阶段。
由于每年博士预答辩都是三月份,吴教授这些年来早已养成了大年初三就开始工作的习惯。
“金时啊,你已经确定要走这条学术的道路了。你要记得,以后你的每一篇论文,都是象征着你这个人本身,一定要拿出百分百的专注去完成。”
吴教授年前和金时最后一次讨论时,语重心长地和她说道。
“你的每一张图中的每一个坐标,你都要确定没有任何的遗漏或错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一位学者的信誉和威望,就是这样慢慢攒起来的。”
国内的学术界体系其实并不完善。大多数学科的顶级学术圈的话语权都掌握在国外学者的手中,所有的评价体系只能依附于此。对于理论派学者,工程派学者,还有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实干派学者,我国现有的学术界只能简单粗暴的唯“论文成果”论英雄。渐渐地,有些学科的论文注水风气严重,不少国际期刊成了有名的“华人注水刊”,而其他那些根本发不了好文章的方向领域,也开始流行Social搞关系那一套。
吴教授是对这样的现状很不满的。人心浮躁,没人真正想静下心来搞学术。
然而她置身于此,终究无法扭转大环境。她只能用言传身教,来告诉每一位自己的学生,她心目中真正的学术道路应该如何走。
金时年后又和吴教授视频讨论了两次,终于敲定了博士论文的最终稿。
然后,金时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答辩展示PPT的制作中。答辩展示的思路和博士论文的框架基本一致,但如何从一百多页的论文中摘取出最精华最重点的内容,浓缩成30分钟的报告PPT,也是需要金时下一番苦功夫去思索的。
金时曾经听过一位毕业后去国外继续学术深造的师兄开玩笑地讲:
“好多人问我问什么选择学术,因为除了学术我什么也做不好啊!”
虽然只是玩笑之言,但这些年金时确实也发现,有不少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尽管科研能力极强,但是展示能力确实差强人意。
如何把自己的成果讲清楚,讲明白,还能让别人理解自己学术成果的价值所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而且,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自始至终不存在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内。
换句话说,展示能力的提高,全靠各位的“天赋”和后天的“自我修行”。
金时在这方面能力并不能算作突出。但在准备PPT思路的时候,金时忽然发现自己在对论文文字内容的总结提炼的能力上有了很大的长进。
想来,是要归功于去年暑假那两个月咨询公司的实习经历。
忙碌之中,金时每天睁眼闭眼想的都是自己的论文和答辩,和莫禹澄一起吃饭的时候,聊得也都是这些内容。
莫禹澄倒是也没有什么不耐烦,反而还提了些展示方面的建议给金时,让她大受启发。
冰雪消融,红螺寺外的古树上又抽了新芽,三月份就这样悄悄到来。
预答辩的前一天,金时在办公室一个人练习脱稿展示。忽然,金时接到了周毅的电话。
“金时,我要走了,走之前想再见你一面。”
周毅的声音亦如往常一般,谦和平静,不带有一丝情感。
作者有话要说:
写得我都觉得再不结婚都对不起我催婚爹妈的良苦用心了哈哈哈哈哈
然鹅,依然还是浪荡少年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