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十四章

      重生之文坛女王 作者:零落如故

    “老杨,怎么样?这篇小说够不够资格?”

    “当然够资格,不止够资格,可以名留文史。”

    “苏老,杨老,可是作者才十六岁会不会难以服众啊!毕竟之前传出周致远有望摘得桂冠时,就有不少人质疑他的年纪。现在这位作者甚至没有成年。这............”

    “小杜,你就是当了几年官,思想连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比不过你顽固。古人常说;‘达者为先。’即便年龄不足以服众,但是其文采却力压群雄。你们都说说,这篇小说够不够资格拿下桂冠?”苏老说了杜青玉的父亲杜仲林几句,转头为其他评委。

    其他评委即便刚开始被《最后课》惊艳到,但是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是仔细的在看了遍手上的稿件。

    “这篇小说足以成为这次活动的状元,正如杨老所说,以小见大,最重要的是因时制宜。我无异议。”

    “我们均无异议。”

    就这样这次征文活动的冠军就落在了这位十六岁的女生头上,杜青玉几乎可以想象之后的轩然大波。不过这就不是她来操心的事了,不过她还是很好奇叶弥尔这个人的。还是第次见到苏老这么神色外放的样子。

    果不其然,当官方发表声明,冠军是位十六岁少女写的《最后课》。所有人都疯狂了。如果这仅仅是教育部组织的次普通的征文活动,或许大家的反应还没有这么大。可是,重点在于这次活动最后冠军的作品可以直接被选入中学生语文教材,这样的话意义就不样了。虽然现在很人都在说无论什么文章,旦被选入语文教材,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的作品。还有些人说语文教材里的作品本身并没有这么含义,甚至本没有达到现在高度,不过是后人自行臆想的而已。可是即便如此,也无法抹杀这其中的含金量。

    许作家到定程度之后,利他们已经有了,就想着拥有名。诚然,写出好作品是立名的本质之道。可是,在所有好作品中有类好作品最为特殊。那就是被编入语文教材的作品。那样几乎是几代人再看你的作品,达不到流芳千古,也可说是名留百载。

    所以此消息出,除了诸如苏老杨老类看破名利的作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都参加了这次的活动。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样的活动中居然还能杀出匹黑马。

    再仔细想,这个叶弥尔不就是之前在网络上吵得很火的‘天才’事件的主角吗?怪不得直没有出面澄清,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所有人都以为叶弥尔的作品是早就交上去的,要是知道她不过是临时决定,是踩着截止日期发过去回事什么感想。

    不过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不少人表示反对。华夏的爱国征文,你写法国人民干什么?

    《爱国还是崇洋媚外?》

    这是《日夜谈》的主编在消息出之后当天发表的评论文章,文中句句犀利。活脱脱把叶弥尔说成了个崇洋媚外的卖国贼般。

    在华夏的爱国征文活动中,十六岁少女所写的彰显法国爱国精神的短篇小说《最后课》最后夺得了冠军。我不否认,作者惊人的文采笔力,在她这个年纪确实难能可贵的。

    可是这样的品格却让不敢苟同,个连在自己国家的征文活动中都不会以自己祖国为先的人,她当得起这么沉重的荣誉吗?

    ··········

    当我并不是质疑什么,可是这样个名不见经传的高女生,所著作品不过部立足前人作品之上的《悟空传》,她写的《最后课》真有这么精彩,让众文坛巨匠为之倾倒吗?

    ·········

    这位主编方面夸赞叶弥尔的文笔惊人,文采非凡,另方面又在质疑她的人品。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叶弥尔能够夺冠完全是有幕后黑手在操作的意思。

    此文章出,许杂志报纸纷纷响应,诸如《品格重于文笔》、《还文坛片青天》等等言论甚嚣尘上。

    而刚得知叶弥尔夺冠消息的陈谨言高兴没久,就被这连串的质疑声给打击到了,急忙通知公司进行公关,以求将负面影响减到最低。可是却被叶弥尔给阻止了,只留下句‘清者自清。’

    陈谨言看着短短天,就言论全倒的局面,欲哭无泪。可是没想到,第二天苏老发表的篇文章,形势立马来了个大反转。

    ——《孤独的脊梁》

    当消息发布之前,老杨(杨承德)就跟我说,此番定是轩然大波。对此我是深以为然,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得不佩服众媒体人的想象力。

    咱们先说说小说本身,普法战争是以法国的惨败告终的。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最后课》就是以这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这是个重大的社会题材,个短篇能不能容纳这样大的题材?在个短篇里如何才能容纳这样大的题材,并把它表现得深刻动人?

    这需要艺术家的匠心。

    在这里,作者充分利用了短篇小说的特点,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他选择了日常生活的个场景──小学校里的堂课来表现这痛心的历史事件和人民悲痛的感情。巨大的非常的历史事件都是由普通的日常的生活进程积聚起来的。

    都德所选择的正是集中表现了这巨大事件的生活片断:这是最后堂法文课,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祖国的语言了,小孩从此要学异国统治者的语言了!作者的这选择,使得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通过最后的课表现得再鲜明不过了!而小中见大又使这‘小’的内容为充实丰富,作者把社会意义巨大的主题浓缩在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从而就把个小学里的这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于是,这日常生活的场景就显出了庄严的非常的意义,这里的每个普通的细节都具有了种动人的力量,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铺陈。

    作品的主题非常鲜明,作者要表现的就是民族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控诉,但对这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个巧妙的角度。作者并没有从严肃的民族感情写起,最后课庄严而令人心碎的情景却是通过个顽童的感受写出来的,他完全从个儿童的精神世界出发,写出小主人公如何怕考问、如何想逃学的懵懂无知的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中,最后的课给予他精神极大的震动,并由此而开始觉醒,对祖国的语言依依不舍,对自己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深为悔恨,对沦为奴隶的民族保住祖国语言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小主人公带有稚气的叙述中所流露出来的丧失祖国的沉重的悲痛,对读者有至深的感动。

    同样,作者在作品里也并没有对外国占领者进行直接的谴责,只是在少数几个地方写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以后不许再学法文的命令,他让自己的倾向‘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他通过对小学师生和村里老百姓的悲伤和痛苦的具体描写,使自己对侵略者的揭露和谴责为深刻有力。

    再来说说作者本身,余的话没有,大家可以关心下最近的时事局势,相信都会有所收获。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次的活动是由我来全程负责,这篇小说也是我发现提议,所有评委包括老杨都全无异议,相信这样的结果是公平公正的。不过也感谢大家对这次的活动的关注,相信我这尚未痴呆的脑子选出来的作品值得看,哈哈哈........”

    可以说,苏老整篇文章都在力挺叶弥尔,以苏老的今时今日的地位,原本不利的局面瞬间被打破,果不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