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104

      中一腔热血,想的都是保家卫国。
    不过他也并非初入官场什么都不懂的毛小子,他很清楚,只要这一仗打得漂亮,他的官声也会更上层楼,说不定会加快进内阁的步伐。
    只有官做的大,能施展的手脚才会大,为国家为百姓做的事情才会多,这倒不是因他品性有多高洁,而是他公孙绩的抱负可是留名青史!
    但人生如果能永远一帆风顺,就不会有世事难测这句话了。
    谁也没想到,这场仗一打就打了七年,而公孙绩则在第二年的一次守城战中,因己方出了内奸,被敌军里应外合攻破了城门,最后被对方捉进了敌营,这一圈就是五年。
    不过这五年里,公孙绩并没有受到摧残折磨,相反,北戎的汉王还很赏识他的才学和气节,时常与他闲聊讨教一二。
    公孙绩也从最开始的失落绝望,变得乐观适应起来,塞外有大漠风光,有冰封万里,有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回头忆起,公孙绩倒觉得这段时光别有一番滋味。
    但人在异乡为异客,他能很清楚地感知到自己在北戎有多异类,他在这里有虽然过短暂的放空一切的欢畅,却永远不会有归属、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直到五年之后,两军和谈,公孙绩作为人质也被归还释放,可一个有过这样经历的文官,已经再无政治前途可言了,真可谓再回首,已百年身!公孙绩不甘庸碌地度过下半生,干脆辞官远游,从此一双脚一个人,走过了万里山川、也看遍了人间世相。
    走到西北的时候,因指导当地乡里修缮河工才被云正发现,云正此人惜才,他知公孙绩身份敏感,不便明着重用,便想先留他在身边日后再做打算。
    但公孙绩这样的人,即便抱负还在,又岂是云正能轻易收服的?
    云正见此人久攻不克,一怒之下,直接将他投进了大狱,这才有了他与顾小楼后来的相识。
    云丞宣此次入京,山高路远吉凶难定,云正既不能阻止也不能亲替,只好为儿子多选几个可靠之人随同。
    此时恰逢狱中的公孙绩主动言和,他曾在京为官多年,又智多善谋,说不定有得用之处,这么想着,云正便将公孙绩打包送进了京……
    只是,云丞宣自小在云府那样的虎狼窝长大,对人对事总是存在一种天然得防备,这点用在战场上会成为他的盔甲。但也使得他在面对公孙绩这样超出他掌控能力的人时,始终不能彻底敞开心扉。
    而公孙绩过了十几年的潇洒日子,也不喜被人拘着,和云丞宣商量好后便入了灵安寺寻个清净自在,当然,云丞宣之后若有事需要他,他也不能推辞。
    至于顾小楼为何要上山,便与成王之事有关了。
    彼时,路思明的事才刚查出一点头绪,顾小楼就这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成王被禁足,城阳也未好到哪去,明面上行动虽不受限,但暗中盯着公主府的人不少,路思明那条线不得不暂缓查证。这种风口浪尖上,每一步都需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这一刻,顾小楼忽然意识到自己此前犯了多大一个错……
    她所择之人要争的,是未来的天下之主!她参与进的,是一场殊死搏斗,这场争斗的结果不是敌死便是我亡,不会有第三种可能,在这里,就如同置身你死我活的斗兽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对手咬得鲜血淋漓!
    而她,根本还未做好入局的准备。
    成王位高权重,背后有世族,前朝有朋党,府上还养着不知凡几的谋士。其势力庞大到像是一根枝繁叶茂的大树,顾小楼自认连上面的一根枝蔓怕都算不上。
    因此,她从入京以来,就一直以翻查杜衡案为先,游离于党|争之外,而忽视了应有的政|治敏感性。
    是,如果成王的势力够强,或许可以给她足够的时间去查清此案,她也能借机证明自己,但今日之祸,显然说明了一个事实:成王,还远没有成长到那般理想的阶段?????
    他势大却招摇,外强却中干,环绕在他周身的枝枝蔓蔓与他共生,不仅成为了他的助力,也是依附着他,甚至一个不留神就会为他招来灾祸。
    福祸相依,崔家昔日为成王带来过多少助力,今日,便会带给成王多少拖累,且令他有口难辩!
    最重要的是,成王在朝堂上的势力还不够深、站得还不够稳、羽翼还不够丰满,就已被今上所嫉。成王可不是野史里,唐宗李世民那样的人物,有本事架空自己的父亲让他退位去做太上皇,好自己来做这个皇帝。
    元庆帝今日做法,不过是打压成王的前兆而已,后面等着他的绝不止是这些……
    顾小楼表面上站到了成王的阵营,实际却游离在核心之外。
    她真的了解成王,并从此认定成王了吗?
    谋士的信条与个人的私心应该如何平衡?
    一个真正的谋士又该如何匡扶他认定的主公?
    顾小楼突然意识到,这些问题她其实根本没有一个足够坚定的答案,她的这些困惑,需要一个人来帮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