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
也按每人2丈算,便是138丈,30多匹。
2丈是2钱4分,69人便是16两5钱6分。
如今不兴白布做的被褥,必须得有些颜色,小娃儿们容易脏,便都买了藏青布,这个比较贵,也比较细,26文一尺。
捉虫
这个得按平均值算,每人就1丈5,3钱9分, 178人共69两4钱2分。
他们自家娃10岁以下的,他们兄弟四个加俩姐姐家34个;大伯、二伯家30个;七叔公家38个,共102个,再加上16个其他叔公家的成年男子,便是118人,共46两2分。
看着瑟瑟发抖却还得出来干活的女人们,她才想起来,他们男人都有件破羊皮袄子,难看归难看,但暖和,女人们可没有。
于是又让他们先把女人们的棉袄棉裤做出来,她自己倒还好,有兔皮大衣,既不会难看,又保暖,是早年妻子周氏帮着攒的白兔皮做出来的。
粮食有自家的,被褥也在抓紧缝制,天冷了后,小孩儿们便都挤上炕睡,也不算冷,男人们每日出去在郊区的山上砍柴,并在附近收柴, 1文能买许多,便宜的很。
谷草、稻草等主要用做为饲料,当然也可用作柴薪,但多是用来引火,烧的话可舍不得都用这个。
秫秸、芦苇等也常用为燃料。
草价,均是正价每束0.0217两,但脚价则从0.026两到0.0015两不等;
在城里买柴,光脚价就够呛,所以,他们都是自己架车出去跑,或自己打柴,或问郊区三边的村民买。
当然,这个价也就是官面上文章中看到的价,实际自家买,能便宜十多倍,脚价也绝不可能这般贵。
怪不得人常说,京城居,大不易,连草料燃料都要花钱买,其余东西也是贵好几倍。
就拿鸡蛋来说,半夏本以为明渊府的100文54个生鸡蛋,4文一个熟鸡蛋就够呛了,到京城的鸡蛋居然是五文钱两一个,熟鸡蛋更离谱,一分5厘,也就是15文一个。
打开空间,看着空间里满地跑的鸡和随处可见的鸡蛋……自进京后,除了棉花她便没再从空间往外拿东西。
如今再看,不得不承认一个很挫败的事实,在如今的朝堂,她的空间几乎毫无用武之地。
他们山南在京城当然也有官,但都不大,且都是明渊府这等地方出来的,家大业大的官,寒门出生的很少,基本没有。
倒不是寒门出生的考不中,而是都被派到偏远地区做知县了。
至于留在京师的唯一办法,朝考入翰林……作为师资力量极薄弱地区,山南学子考中二甲就谢天谢地,费九牛二虎之力了,再想朝考跟人家最优秀的那一拨比,拿下那五十来个名额之一,那基本没戏。
但毕竟好的一点或者说比较讽刺的一点就是,如今朝考反而是最公平的考场,至于最重要的乡试,及其后的会试殿试什么的,涉及到将来朝堂格局,早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状态。
翰林院……
翰林院算是文官的大本营,他们有志一同的选择,无论其他怎么争斗,不牵扯到翰林院。
而对于阉宦而言,对于早已失去宰相权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的预备役宰相团队翰林院,根本没必要为了它和文官集团死磕。
安顿下来后,半夏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自己复习,而是安顿娃娃们读书。
娃娃太多,她一个人教不过来,于是想了个法子。
她贴布告聘请留京的外地秀才来做西席,衣食住行和笔墨纸砚全包,银一钱,请了五位先生,每位每日教一个时辰。
来的人有许多,哪怕给他们的银钱远远低于市价。
市价多少?
市价是在山南尹县这样的小地方,私塾先生,且是只教那么三五个的,一月银一两,在京城只会更贵,何况他们的学生两三百个呢!
为何给的这般少,来的人却那般多
因为半夏要科举,教导大班这么多人肯定忙不过来,既如此,不防教几个有了功底秀才功名的学子,由他们代劳。
教材方案是半夏提供的,他们的性质更类似于助教。
无论任何朝代,秀才出来做私塾先生的大把,但举人进士却少有挣这份钱的,因为他们来钱的路子太多了,且举人以上的,人家随便去一个小想成做教谕那是搓搓有余的。
教谕虽然挣的没那么多,但社会地位高啊!
这就跟你捧着大把银子,去文公里学校有编制,并且混到行政岗有官职的教授们愿意不愿意辞职来私立学校接受高薪聘请做老师?
退休返聘还有可能,不然谁愿意?
当然,那些半官方性质,在朝堂上有自己派系的大书院例外,这些书院的山长一般都是退休或者辞职的老干部,至少至少也得是二甲进士学历,有的还在朝堂上当过高官,或者学术界泰斗,在他们手底下做教师可不一样,拿钱都买不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