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278

      了义乌金华等地招募乡勇,之后训练新兵,打击东寇,整备水军,忙碌得恨不能有分.身术才好。
    三月里他抽空回了次杭州,之后沈童就再没见过他。她本就不是安心守家的性子,琢磨着钢笔已经做出实样,也在京城卖得不错,就想在杭州也卖她的沈笔。
    但和永兴的笔坊产能有限,一旦开始制作钢笔后,原先软毛的沈笔产量也就跟着压缩了,不可能再供应杭州销售。她只有在杭州另找靠谱的作坊来制笔。
    年节过后,她就在寻找这样的店铺或作坊的,但在杭州的都是有些年头的老店老作坊,本身有着固定的货源与供应,对于这样的新笔是否能被杭州人接受,抱着怀疑与观望的态度。
    沈童并不急于求成,先熟悉本地市场再说。制笔卖笔还是小生意,一旦萧旷将海盗与东寇彻底赶出浙江,宁波、台州等地的海外贸易就会兴盛起来,她最近看好的几家商号,都有着优质且大量的丝绸与茶叶货源。
    另外江浙附近地区还有许多民间瓷窑,烧制出来的瓷器品质并不比官窑差,只是苦于连年祸乱,不少瓷窑封窑已有多年。
    她在浙中找到一处,亲自去看过,这座瓷窑熄火的时间不久,窑炉还未荒废,便设法找到原主人,向其买下瓷窑。最终敲定的价格几乎是通常的一半,很是让她满意。
    买下瓷窑后,沈童回到杭州。马车坐得久了,难免腰酸腿麻,她略带疲倦地倚在车厢壁上,望着外头的街景。
    时近傍晚,华灯初上,暮色将临未临。这个时辰的杭州城,有种别样的繁华韵味。
    街上既有行色匆匆的归家行人,亦有悠哉出行,准备与友人欢聚一堂,共度良宵的士子商庶。各色酒楼饭馆的掌柜伙计都早早用过晚饭,准备好了今晚的夜市生意。
    行到半路,沈童忽然瞧见一道格外孤拔清瘦的身影,不禁惊讶地坐直了身子。
    他怎么会在这里?
    第134章 【误会】
    沈童生怕自己认错了人,便盯着那道身影瞧,这身形步态……只觉越看越像。
    车比人快,马车很快追过了这男子,沈童看得分明,还真是苏若川!
    然而她却犹豫是否要与他打招呼。
    苏若川若是有心联系,很容易就能打听到萧府所在,但他明明在杭州却不来拜访,也没有投以书信告知自己来了,很可能对以前的事仍存芥蒂……他未必想再看到她。当然,亦有可能是为了避嫌吧……
    她正迟疑着,苏若川却朝她的马车看过来了,视线交错的瞬间,他微微一怔,却没有显得很惊讶。
    到这地步,倒不好装作没瞧见了。
    沈童索性吩咐车夫把车停在路边。
    苏若川缓步走近马车。
    沈童下车来,朝他福了一福:“先生别来无恙。”
    苏若川半抬手作揖还礼:“且还好。”言简意赅。
    见礼之后有片刻的沉默,像是不知该说什么好,又像是等着对方先开口。气氛略显尴尬。
    沈童正要开口打破沉默,却见他也张口欲言,便停下等他先说。谁知苏若川也停下了等她说话。
    对视一眼,两人都轻笑起来,气氛倒是因此变得轻松了。
    “先生是何时来了杭州?”最终还是沈童先开口问他,接着她又略带责备地道,“书岩这孩子,也不写信告诉我一声先生会来。”
    “不怪他。”苏若川道,“是我让他别写信的。”
    他果然还是有点在意的吧……
    沈童为岔开话题,便道:“这个时节……先生来杭州也好。”
    苏若川明白她所指,是暗示太子与二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便用半开玩笑的口吻道:“神仙打架,吾等凡人还是避远一点的好。”
    沈童点了点头:“先生此来杭州,是路过还是……”定居?
    对话时两人为避嫌都略微偏过视线,以避免直视,听了这句,苏若川转眸看她一眼,像是确认她提问的用意似的。
    “圣上命御史巡按山东、应天、浙江等府,我与巡按同行。因此应会在杭州停留一段日子。”
    沈童略感讶异,皇帝为加强监察,经常会派御史巡按各道,督察各地官员,为天子耳目,这本无所奇。但前段日子萧旷招募义勇,又申领了大批火器,在这个时候派遣御史巡按沿海各府……不得不让人多生出想法来。
    即便不是特意针对萧旷的,若是知道巡按的监察重点或是其他方面的细节也是有好处的。
    她有意进一步打听相关详情,然而站在路边不宜多谈这些,她便向苏若川询问他停留杭州时的住处,随后告辞而去。
    自发现画像的那天后,于令秋虽然是留下来了,每次萧旷见他,或是一起商讨军中事宜,他总是显得有些不自然。
    一方面他是心中有愧,另一方面又觉萧旷不可能完全不介怀,因此每回说话或是提建议都格外注意。
    这种微